词条 | 马永生 |
释义 | 马永生,1961年9月生,男,内蒙古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984年毕业于武汉地质学院地质学专业;1987年毕业于武汉地质学院研究生部,获理学硕士学位;1990年毕业于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生部,获理学博士学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油田勘探开发事业部总地质师、川东北地区普光气田的主要发现者之一。地大武汉毕业生中第一名当选院士的校友。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招生专业为石油地质学。 简介马永生,男,1961年出生于内蒙古,中国石化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我国杰出的地质勘探家。1984年毕业于武汉地质学院地质系;1987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地质系;获理学硕士学位;1990年毕业于中国地质科学院,获理学博士学位。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招生专业为石油地质学。一直坚持在科研生产第一线,在深入实地科学探索16年,取得南方海相油气复杂成藏规律性认识,提出勘探理论和方法的重大创新,成功指导深层、超深层勘探实践,发现了建国50年以来久攻不下的海相大气田——普光气田,已探明储量3561亿立方米,总价值1801亿元,2010预计将形成超百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产能,为川气东送工程和我国海相油气勘探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第1名),省部级一等奖4项。获何梁何利科技成就奖和李四光科学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出版专著4部,发表论文89篇。 学术成就马永生敬业精神强,参加工作13年以来克服重重困难,始终坚持在科研生产第一线,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思想方法,勇于探索。他作为第一、二作者发表论文80余篇(SCI收录9篇),作为第一作者出版专著4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排名第一),省部级一等奖三项(排名均第一)。并作为中国地质大学兼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已为国家培养出博士8名、硕士5名。2005年开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并先后被评为中石化集团公司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和第一层次学术带头人。 勘探进展马永生一直从事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工作。在碳酸盐岩储层沉积学、油气保存和成压模式,海相深层—超深层优质储量预测等方面取得突破进展。并指导普光气田的发现(探明储量356亿立方米)。普光气田开发为“川气东送”,改善川渝及长江中下游生态环境、社会经济效益巨大。普光气田发现被评为2006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步之一。他还成功指导大湾、毛坝双庙、清溪、河坝等一批气田的新发现,并不断扩大油气勘探成果。 主要经历1984年毕业于武汉地质学院地质系;1987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地质系;获理学硕士学位;1990年毕业于中国地质科学院,获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就职于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先后任塔里木石油勘探指挥部勘探开发研究中心综合研究室主任,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地质所海相碳酸盐岩研究室主任等职;1998年调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先后任油田勘探开发管理部南方海相油气勘探项目经理部经理,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总地质师、经理,勘探分公司经理等职. 1996—1998年间他主持完成了“中国古生界碳酸盐岩石油地质条件综合评价及有利区块选择”及“南方含油气盆地动态评价筛选”等重大科研项目,首次对中国古生界三大克拉通盆地油气地质条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总结;1999—2002年间他带领完成的“四川盆地宣汉一达县地区石炭一三叠系油气地质综合研究”科研项目,不但直接指导了普光气田和毛坝气藏的发现,取得了巨大的勘探效益,其理论和枝术研究成果经专家鉴定认为,总体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储层预测等有关方面的研究成果达国际领先水平,该项成果转变了以前对该地区储层沉积学和油气勘探方面的许多认识,解放了许多不看好的勘探领域。该项科研成果获中石化集团公司2004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2003年一2005年发现了四川盆地最大整装天然气田一普光气田;在南方许多勘探新领域做了开创性的工作。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