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马头娘
释义

中国神话中的蚕神。相传是马首人身的少女,故名。美丽的民间桑蚕传说,流传年代久远,地域广泛。

中文名:马头娘

别名:蚕神、蚕女、马头娘

职业:虚拟人物 蚕神

家乡:东阳、义乌附近

传说

中国神话中的蚕神。相传是马首人身的少女,故名。据《通俗编.神鬼》引《原化传拾遗》记载,古代高辛氏时,蜀中有蚕女,父为人劫走,只留所乘之马。其母誓言:谁将父找回,即以女儿许配。马闻言迅即奔驰而去,旋父乘马而归。从此马嘶鸣不肯饮食。父知其故,怒而杀之﹐晒皮于庭中。蚕女由此经过,为马皮卷上桑树,化而为蚕,遂奉为蚕神。

意思是说:相传在远古时代,有个姑娘的父亲外出不归。姑娘思父心切,立誓说如果谁能把父亲找回来,就以身相许。家中的白马听后,飞奔出门,没过几天就把父亲接了回来。但是人和马怎能结亲?这位父亲为了女儿,就将白马杀死,还把马皮剥下来晾在院子里。不料有一天,马皮突然飞起将姑娘卷走。又过几日,人们发现,姑娘和马皮悬在一棵大树间,他们化为了蚕。人们把蚕拿回去饲养,从此开始养蚕历史。那棵树被人们取“丧”音叫做桑树,而身披马皮的姑娘则被供奉为蚕神,因为蚕头像马,所以又叫做“马头娘”。

《山海经.海外北经》和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四中亦载有相关传说。

简介

蚕神在民间有蚕女、马头娘、马明王、马明菩萨等多种称呼,为中国古代传说中的 司蚕桑之神。

①这是蚕神的雏型,一开始即为女身;尚未与马相联系。《荀子·赋篇》有赋五篇,其 四《赋蚕》中有云:“此夫身女好而头马首者与?”

②言蚕身柔婉而头似马。但《周礼 注疏》卷三十《夏官·马质》郑玄引《蚕书》解释:“蚕为龙精,月直大火,则浴其种, 是蚕与马同气。”贾公彦疏谓:“蚕与马同气者,以其俱取大火,是同气也。”

③后人 据此将蚕与马相糅合,造出人身马首的蚕马神。最早记其事者,据称为三国吴张俨所作 之《太古蚕马记》,一般学者疑是魏晋人所伪托。其事具载于干宝《搜神记》卷十四, 云:“旧说,太古之时,有大人远征,家无余人,唯有一女。牡马一匹,女亲养之。穷 居幽处,思念其父,乃戏马曰:‘尔能为我迎得父还,吾将嫁汝。’马既承此言,乃绝 *而去,径至父所。……(父)亟乘以归。为畜生有非常之情,故厚加刍养。马不肯食, 每见女出入,辄喜怒奋击,如此非一。父怪之,密以问女,女具以告父,…… 于是伏弩射杀之,暴皮于庭。父行,女与邻女于皮所戏,以足蹙之曰:‘汝是畜生, 而欲取人为妇耶?招此屠剥,如何自苦?’言未及竟,马皮蹶然而起,卷女以行。…… 邻女走告其父。……后经数曰,得于大树枝间,女及马皮尽化为蚕,而绩于树上。其茧 纶理厚大,异于常蚕。邻妇取而养之,其收数倍。因名其树曰桑。桑者,丧也。由斯百 姓种之,今世所养是也。”

④此后,百姓据此为之塑像,奉为蚕神。宋戴埴《鼠璞》卷 下《蚕马同本》条云:唐《乘异集》载,蜀中寺观多塑女人披马皮,谓马头娘,以祈蚕。…… 俗谓蚕神为马明菩萨。

现代译本

太古的时候,有一位父亲出外征战,家里只留下一个女儿。女儿养了一匹公马。一天女儿思念父亲,就开玩笑地对那匹马说:“如果你能帮我把父亲接回来,我就嫁给你。"那马听了这话,真的跑到父亲那里,把父亲接了回来。为了感谢那匹马,父亲精心地照顾那匹马,谁知马却不吃食。每次看到姑娘出入都非常兴奋,高声长嘶。父亲感到非常奇怪,偷偷地责问女儿。女儿就把先前对马说的戏言告诉了父亲。于是父亲杀了那匹马,将马皮挂在院子中。

父亲再次出征,女儿就和邻居家的女孩在院子里玩。女孩用脚踢马皮,并且还说:“你是畜生,怎么能娶人当媳妇呢?你被杀死剥皮,不是自找的吗?”话还没说完,只见马皮腾空而起,卷着姑娘不见了。过了几天,姑娘和马皮都化成了蚕,在树上吐丝。乡亲们便把这种树叫做“桑”,桑者,丧也,是说姑娘是在桑树下献身的。父亲知道了,十分伤心。一天,蚕女乘流云驾此马,从天而降,对父亲说:“天帝封我为女仙,位在九宫仙嫔之列,在天界过得很自在,请不必为女儿担心。”说罢,升天而去。于是各地纷纷盖起蚕神庙,塑一女子之像,身披马皮,俗称“马头娘”,祈祷蚕桑,十分灵验。

历史故事

相传古代妇女骑马,并不骑在马背,而是坐在一侧,恐防人见之不雅观。因之野庙中所祀蚕神之马头娘神像,亦塑如此。此形似有两义,一依古时妇女骑马之惯例,二表神像塑造之美观。一马横列,女像坐在一侧,面正向外,殊为舒适。此农村中祀蚕之神祗,一称为马头王,与佛教中印度高僧马鸣无干。《通俗篇》云:“马明王蚕神也,即马头娘,明王乃神之通称。”马头娘塑像,是贵族妇人形式。其与蚕之关联,据《蜀图经》云:“高宗时,蜀有蚕女,父为人掠,唯所乘马在。其母誓之曰,有得父还者,以此女嫁之。马闻言振迅而去。数日,父乘马归。自此马嘶鸣,不肯饮龁,父射杀之,曝其皮于庭。皮蹶然而起,卷女去,旬日皮栖于桑上,女化为蚕。每岁祈蚕者云集。蜀宫观塑女像,披马皮,谓之马头娘,以祈蚕焉。”

禾中野庙所塑之像,不披马皮,盖有马在焉。其实蜀中祀蚕之神,不止仅谓马头娘。明《一统志》云:“蚕丛祠在成都府治西南……初为蜀侯,后称蜀王,教民养蚕,俗呼青衣神。”《华阳国志》云:“周失纲纪,蜀先称王。有蜀侯蚕丛……始称王。死作石棺石椁,国人从之。”

“马头娘”故事拓展—嫘祖

相传远古的时候,中条山的西面有一片桑林,桑林边座落着一个村庄,每当太阳出山,整个村庄都被茂密的桑林所遮掩,人们就习惯地称它为西阴村。

西阴村里住着一位姑娘,名叫嫘祖,长得非常好看。嫘祖的妈妈早年病亡,爹爹是黄帝手下的一员大将,常年出征在外,家里只剩下她和一匹心爱的小白马。

嫘祖常常想念爹爹,每逢过年过节,她都要抚摸着小白马诉说对父亲的思念之情。这年中秋节的晚上,听着邻居家传来阵阵团圆笑声,嫘祖鼻子一酸,流出伤心的眼泪。这时,站在身旁的小白马突然掉过头来,轻轻地舔着她脸上的泪水,嫘祖心里一动,忙用双手托住马头说:“马儿啊马儿,你要是真懂人情,就到军中接回我的爹爹,到那时我就和你成亲。”嫘祖话音刚落,小白马一声嘶叫,就冲出门去。

小白马像长了翅膀一样跑到军中,跑到嫘祖爹爹的面前,它又蹦又跳,又踹又叫,闹得嫘祖爹爹摸不着头脑。嫘祖爹爹只得问它:“家中出了啥事?”只见小白马扭过头朝着来路叫了几声,一声比一声悲切,爹爹觉得不妙,赶忙跨上小白马,连夜朝家赶去。第二天天亮时,小白马驮着将军回到西阴家中。父女相见,十分欢喜,却把小白马忘在一边。这时,小白马突然嘶叫起来,意思是说:“嫘祖啊嫘祖,你说的事情该怎么办呢?”嫘祖急忙跑回屋里拿出最好的饲料添在槽中,小白马却不吃,只是冲着嫘祖不停地叫,爹爹觉得奇怪,就问女儿:“小白马到底怎么啦?”嫘祖被问红了脸,只是不说话。爹爹再三问,她才道出对小白马说过的戏言。爹爹十分生气,当下拉弓搭箭,“嗖”的一声射死小白马,然后气狠狠地剥下马皮扔到屋前。

爹爹走后,嫘祖又羞又悔,急忙跪在马皮跟前,伤心地说:“马儿啊马儿,我做错了事,害了你的性命,今天不能如愿,来世一定报答你的恩情。”正在这时,邻居的姑娘雪花来找嫘祖玩耍,见她跪在马皮跟前,觉得十分奇怪,一定要追问根底。嫘祖拗不过她,只好说了实话。谁知雪花听了以后,用脚踏着马皮说:“好你个畜牲,真不知羞耻,还想和我嫘祖姐姐成亲……”雪花的话音未落,就见平地掀起一股狂风,马皮腾空而起,紧紧地裹着雪花翻卷着去了。

嫘祖一阵惊慌,赶忙朝着马皮追去。追啊,追啊,她一边追,一边喊:“雪花,雪花……”追出村庄,追进桑林,可是桑林中只有她的喊声,根本听不到雪花姑娘的回音。

嫘祖整整追了一天,累得浑身酸痛,实在没有力气再往前追了,就倒在一棵桑树下睡着了。不知过了多长时间,突然耳旁响起“嘻嘻”的逗乐声。嫘祖睁眼一看,啊,那裹着雪花的马皮竟夹在身边一棵桑树的树叉里,嫘祖慌忙喊道:“雪花!雪花!”谁知这张马皮却在她的喊声中渐渐缩小了。喊得越紧,马皮缩得越快,最后竟缩成大拇指般的一个小白团。小白团紧紧地粘在桑树上,嫘祖取不下来,只好天天来看望。

几天以后,小白团里飞出一个美丽的小白蛾。它的两条眉毛,一双眼睛都和雪花姑娘的眉眼一模一样。嫘祖觉得新奇,还是照常天天来看望。

又过了几天,小白蛾突然死了掉落在地上,嫘祖十分伤心。她想,肯定是害虫伤害了它。就在桑树上找起来,可是找呀,找呀,什么害虫也没有找到,只是看到桑叶上粘着许多小黑粒。这些小黑粒又渐渐地变成许多小黑虫,小黑虫整天啃吃着桑叶,爬满了周围的桑树。几天以后,小黑虫又变成了小白虫,一个个出落得十分漂亮。它们的头酷像小白马的头,只是少了两个耳朵。它们抬头站在桑叶上的姿态也和小白马一模一样,只是洁白发亮的身体酷像雪花姑娘俊美的身材。

“啊,是她,是它,是他们的后代!”嫘祖姑娘终于发现了秘密。为了报答小白马和雪花姑娘的恩情,嫘祖就把这些小白虫一条条收回家中,放在屋里的筐篮中,每天都要到桑林中采摘最好的桑叶喂养它们。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小白虫渐渐长大,最后吐出缕缕银丝。嫘祖觉得小白马和雪花姑娘,都是替己身亡,而且死得很惨,就给小白虫起了个名字——“蚕”。它们吐出的白丝也就叫做“蚕丝”。

第二年,黄帝打败了蚩尤,便在帐前大摆宴席,犒劳三军,许多将领和百姓都送来各式各样的宝物,嫘祖和她进献的蚕丝一下吸引住了黄帝。他望着这洁白的蚕丝,看着如花似玉的嫘祖,心中十分爱慕,就向嫘祖的爹爹求婚。嫘祖爹爹十分高兴,当场就答应了他们的婚事。

身世的猜测

《中国丝绸文化》一书中的两首民谣,称蚕桑之神马明王菩萨(也作马鸣王菩萨)出生地在义乌或东阳。有道是“山歌无假戏无真”,这些桑蚕歌谣经千百年来口碑相传积淀了许多民俗文化内涵,在相当程度上是历史经济和风俗文化的反映,因而颇有深入探讨与研究的价值。

《马明王》流传在海宁一带。“马明王菩萨到府来,到你府上看好蚕。马明王菩萨出身处,出世东阳义乌县。爹爹名叫王伯万,母亲堂上王玉莲……”可惜此诗对马鸣王菩萨的身世所记过于简略,而流传在湖州地区的《马鸣王赞》则以叙事诗的形式出现,所记甚详。

“蚕宝马鸣王正君,蚕王天子圣天帝。听赞菩萨马鸣君,马鸣王菩萨进门来,身骑白马坐莲台。请问菩萨归何处,特来降福又消灾。菩萨妙法九霄云,方便慈悲救万民,观世音上广寒宫,马鸣王菩萨化蚕身。看蚕娘子不知蚕宝何处寻,蚕身出在婺州城。家住婺州东阳县,小孤村上有个刘氏女,每逢初一半月去斋僧。刘氏生下三个女,三位女儿貌超群。大女二女早完婚,惟有三女不嫁人。三女取名金仙女,年登十八正青春。青丝细发蟠龙髻,聪明伶俐赛观音。有朝一日身染病,看看病重在其身。三餐茶饭全不吃,一病不起命归阴。只有亲娘舍不得,买口棺材葬其身。葬在花园桑树下,浑身白肉化蚕身。上树吃叶无人晓,树头做茧白如银。凡人见了白茧子,是要收来传万村。男女见茧嘻嘻笑,上山采茧心欢喜。摘茧公公多欢心,请得巧匠就把丝来做。做丝须用拔温汤,做得细丝千万两,至今留下传万村。自有好人收好种,万古流传有名扬。冬天穿了浑身暖,夏天穿了自然凉。年年有个清明节,家家拜谢马鸣王。”

这两首民歌语言规整,歌词文雅,显然在民间艺人的传唱中得到过不断的加工、改造,因而积淀了浓郁的文化传统,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义乌、东阳地区有关养蚕的生产知识和生产习俗。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5:4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