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马寺钟声
释义

洛阳八景之一

位于洛阳市东13公里的白马寺始创于东汉明帝永平八年(公元68年),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有1900多年的历史,号称“释源祖庭”。白马寺到了北魏、唐、宋时代,因为佛教极盛,寺院殿堂巍峨,曾有僧众千余名,僧人们每天早晚按时上殿诵经。每当月白风清之夜,晨曦初露之时,殿内击磬撞钟佛诵,钟声悠扬飘荡,远闻数里,听之使人心旷神怡。据传这口钟与洛阳东大街钟楼上的一口钟音律一致,可以共鸣。人们往往在听到白马寺钟声的同时,紧接着洛阳城钟楼上的钟也响了,民间流传着“东边撞钟西边响,西边撞钟东边鸣”的佳话。因此,马寺钟声被誉为洛阳八大景之一。

洛阳白马寺

白马寺

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位于古都洛阳城东十二公里处,北依邙山,南望洛水,殿阁峥嵘,宝塔高耸,钟声常鸣,呈现出佛门静土特有的清幽、肃穆和神圣气象。

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朝廷斥资兴建的第一座寺院,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东汉永平七年(公元六十四年),明帝遣使赴西域拜求佛法。永平十年,天竺高僧摄摩腾、竺法兰应汉使之请,以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同返国都洛阳。翌年,明帝昭命于雍门外兴建寺院,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命名为白马寺。白马寺建成后,摄摩腾、竺法兰二高僧在其内,译出我国第一部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从此,法轮东转,佛像生辉。白马寺逐渐成成为中国佛教活动中心,并吸引日本、朝鲜、越南等地僧人来拜佛求法。北魏时,有三千多西域僧人来洛阳进行佛学交流。由于白马寺的兴建,使佛教文化广为传播,对中国人民道德观念、思想文化以及国际文化的交流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千百年来,白马寺一直被东亚文化区域奉之为"释源"、"祖庭"。

白马寺座北面南,主体建筑分布在由南向北中轴线。进入山门依次为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毗庐阁五层殿堂。山门东西两侧有摄摩腾、竺法兰二高僧墓。从前到后依自然地势,渐次升高。清凉台、毗庐阁及其左右两侧的法宝阁、藏经阁雄殿居其后。中轴线两侧左右对称、整体建筑结构严谨,具有典型的中国佛寺特色。寺院两侧有一泰式佛殿,内供一尊七米高的泰国镀金佛像。寺之东南二百米处,有一释舍利塔,初建于公元六十九年,现存塔重建于金大定十五年(公元一一七五年),风格与西安小雁塔相仿。

白马寺自建寺以来,饱经风雨沧桑。近几年来,在我国改革开放和党的宗教政策推动下,白马寺面貌一新,佛事重兴。现山门外又扩展八十余亩,新建有牌坊、石拱桥、放生池以及绿化带。寺内还建立有佛教研究中心,重现"祖庭"气象。十几年来,白马寺已接待数百个海内外佛教团体和近千万中外游客,成为洛阳对外的重要窗口和旅游业发展的精品景点之一。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1:5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