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马庆赐
释义

马庆赐,中共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共和国骄子》执行副主编。

中文名:马庆赐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1959年

代表作品:《共和国骄子》

概述

马庆赐 男 生于中共党员 现任河南省方城县人民武装部民兵训练基地教导员、县政协委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共和国骄子》执行副主编。

热爱新闻写作,讴歌新人新事,20多年间共发表各种题材文章3000多篇,其中上百篇在中央、省市级获奖。荣立三等功一次,团地委命名为“优秀青年人才”,南阳市委评为“先进新闻工作者”,曾72次被省军区、军分区、市委宣传部、方城县委等单位评为优秀通讯报道员和新闻宣传工作先进个人。

深入采访认真写作,树立了上百位先进人物典型。采写的报告文学《济世良医》、《一切为了人民健康》双双被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和中央文献出版社评为一等奖。《继母情深》、《转业之后》、《新闻村的民兵们》、《桃花姑娘的醒悟》、《带红喜字的欢歌》、《爱的奉献》、《为人之父明大理、诸多不幸埋心底》、《情系祖国第一哨》和《方城出个军官村》、《篮坛一家人》等新闻作品先后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中国民兵》等报刊发表以后,均被有关单位评为好新闻,荣获多项奖励。

在宣传报道空军战斗英雄杜凤瑞方面富有特色,形成长篇系列报道。曾在《解放军报》、《中国民兵》、《新闻写作》等多家报刊上做过 “围绕英雄杜凤瑞,十年发稿五十篇”的经验介绍。

马庆赐每年都有新作问世,单在文章题目上就有:一、二、三、四、五、百、千、万,即:《杜凤瑞胞兄杜凤嘉40年送兵100名》、《杜凤瑞家两代军人的恋爱故事》、《杜凤瑞一家三代的国防情》、《天安门前四位南阳籍武警战士》、《杜凤瑞故乡方城县五位军嫂的故事》、《英雄故里多壮士 百名独子乐从戎》、《方城县营造千亩凤瑞林》、《杜凤瑞战机迎客百万》。这些鲜活的新闻作品相继刊登在各级报刊上,受到了读者的广泛关注,为国防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

主要作品

围绕凤瑞作文章 空军英雄美名传

空军战斗英雄杜凤瑞是中华民族的空中英才,是故乡河南省方城县人民的骄傲,我作为县人武部的新闻宣传工作者,在20年间,紧紧围绕着杜凤瑞写出了50多篇新闻作品,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英雄的风采,促进了国防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

1958年10月10日,杜凤瑞在福建龙田上空的一次对蒋防空作战中,一举击落两架敌机后,因战机受伤失去操纵,只好跳伞。惨无人道的空中强盗违反国际法,冲着杜凤瑞抖动着的伞绳开了炮。杜凤瑞牺牲后,空军部队给他追记一等功,国防部命名他为“空军战斗英雄”。杜凤瑞的故事被编入六七十年代的中小学语文课本,他的英勇事迹被家乡人民传为佳话。

1989年,我调到人武部搞新闻宣传工作,就想围绕英雄人物挖掘出更多的新闻。于是,我密切关注围绕英雄发生的一切事情。1990年初,方城县各界群众集资23万元兴建杜凤瑞纪念馆,我把这件事写成一篇短消息送到《解放军报》,在头版登了出来。为此,南阳军分区给我记了一次三等功,到年底综合评定,我部被军分区评为新闻报道先进单位,我被两级军区评为“模范通讯员”。从此,拉开了我写英雄的序幕。如《杜凤瑞胞兄杜凤嘉40年送兵100名》、《杜凤嘉演讲200场》、《杜凤瑞一家三代的国防情怀》、《北京天安门前四位南阳籍武警战士》、《杜凤瑞故乡方城县五位军嫂的故事》、《英雄故里多壮士百名独子乐从戎》、《杜凤瑞故乡营造千亩凤瑞林》、《杜凤瑞战机迎客百万》,这些鲜活的新闻作品相继刊登在《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中国民兵》等中央省市级报刊上。

在英雄牺牲33周年的1991年10月,杜凤瑞纪念馆建成,空军党委赠送了一架与英雄生前驾驶型号相同的银白色歼击5型战斗机,取名为“杜凤瑞战机”。我立即写了《杜凤瑞战机在故乡安家落户》一文,被《人民日报》等十余家报刊采用,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杜凤瑞纪念馆开放以来,已接待参观者百万名,成为当地群众进行国防教育的好场所,被省里命名为“青少年教育基地”。于是,我就写了《杜凤瑞战机迎客百万》的短新闻,发表在1999年3月3日的《中国国防报》上,由于受英雄影响,全县国防教育深入人心,10年间,共有75名品学兼优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当上了空军飞行员,方城县荣获“飞行员的摇篮”称号。我又写了《方城县10年输送75名飞行员》的新闻稿,被《中国民兵》等8家新闻单位采用。

曾任北京天安门武警支队中校副支队长的杜新华是杜凤瑞的亲侄子。他出生在英雄家庭,但并没躺在英雄叔叔的功劳薄上睡大觉,而是靠自身努力,一步步走出自己的新天地。1988年,杜新华与方城县城关镇卫生院的司药员陈春波结婚。当时,杜新华刚从故宫中队调到被人们称为“祖国第一哨”的天安门武警中队任中队长。从此,夫妇俩都情系天安门广场那面耀眼夺目的五星红旗。1989年秋春波怀孕后,新华让她到部队去,春波说:“我去会分散你的精力,你只要守护好国旗,我在家里也光彩。”1990年4月10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天安门武警中队主管的国旗班“国旗卫士”荣誉称号。春波闻讯后喜出望外,往首都挂长途电话,向丈夫和全体官兵表示热烈祝贺,令战友们激动不已。在妻子的支持下,新华把精力全用在了工作上,曾5次立功,他领导的中队荣立集体三等功。而后,他被提升为天安门武警支队副参谋长、副支队长。陈春波也多次被县里评为“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军人妻子”。如今,她也随军去北京,分配在天坛医院工作。根据这一新闻线索,我多次去北京采访杜新华和陈春波,写成了《情系祖国第一哨》、《国旗在她心中》两篇人物通讯,刊登在《中国民兵》、《国防》等多家报刊上,并双双被省军区评为好新闻。

杜凤嘉是凤瑞的胞兄。50年代初,他与凤瑞在一个飞行团任排长。后来凤瑞考上空军院校,他与弟弟商定:兄弟两人一人为国尽忠,一人回家尽孝。1955年,凤嘉转业回到方城县杨楼乡赵洼村(现凤瑞村)。他曾被评为南阳市首届国防教育十佳先进个人。杜凤瑞被评为“河南省60位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感动中原人物后,杜凤嘉于2009年9月29日赴郑州省人民会堂出席“双60”人物代表座谈会,与省委书记徐光春等省党政军领导亲切交谈,谈起弟弟凤瑞那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时,如数家珍,感到无比自豪。他居安思危,先后动员子侄和亲戚,邻居的子女参军,到2009年,共送100多名青年当了兵。我写了《杜凤瑞胞兄杜凤嘉四十年送兵一百名》一稿,《南阳日报》等几家报纸都在报眼或头版头题的显要位置刊登出来。

杜凤嘉多次婉拒组织上给他安排的工作,并说:“我识字少,不吃国家的闲饭,在家种几亩地,孝敬双亲就中了!”如今,他是一位享受着国家定补的农民,虽年愈八旬,身体仍很康健。他的6个子女中有3人参军,大女儿新萍已是沈阳某军干休所的团级干部,大儿子新华转业分配到北京市西城区公安局治安大队担任大队长职务。小儿子新仲去叔叔牺牲的福建当兵,入伍时,父亲在送他的那本书的扉页上写到:“接着叔叔的未竞事业干下去,为国防事业贡献力量。”新仲不孚望,在福建前线干出了非凡的业绩。

我根据平时积累,一口气写了通讯《杜凤瑞一家三代情系国防》,发表在1997年1月28日的《中国国防报》上,后来被多家新闻单位采用。这是一篇综合性文章,是对英雄家庭40年的一个总结。

在英雄的感召下,方城县的青少年增强了居安思危意识,出现连续多年的参军热,近20年间,共向空军部队输送了120多名飞行学员,在全国居领先地位,被誉为“飞行员的摇篮”。2001年,县一高中被空军命名为“南阳市飞行员早期培训基地。”对此,我又采写了《威震蓝天筑长城》、《空战英雄杜凤瑞的生前生后事》、《方城成为输送飞行员冠军县》、《方城成为飞行员的摇篮》等文章,受到了各级新闻单位的高度重视,并被多家媒体采用,使英雄的美名广泛传播,光照四方。

杜凤瑞一家三代的国防情

逃荒要饭放牛娃 成为高级飞行员

杜凤瑞1933年8月出生在河南省方城县杨楼乡赵洼村一个贫困家庭。为了生计,出生仅8个月的村凤瑞被父母用箩筐挑着外出逃荒,艰难度日。杜凤瑞8岁时,到地主家放牛,他在地主家默默地忍受着辱骂毒打。

1947年他15岁,方城解放,杜凤瑞扯断牛鞭告别亲人,毅然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随后参加了宛东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他作战勇敢,奋勇杀敌,参军不到8个月,先后两次立攻,在血与火的战场上逐渐成长为一名坚强的解放军战士。

1952年3月,杜凤瑞响应毛主席“创建强大的人民空军”的号召,被选调为飞行学员。他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长春航空预备学校,由于他没上过一天学,对数理化方面的知识一窍不通。在困难面前,杜凤瑞没有退缩,胜利地闯过了文化关。

同年7月,杜凤瑞又到济南第五航空学校学习航空专业知识,利用一切时间进行自学。结业考试时,杜凤瑞考了第一名。几个月后,杜凤瑞终于能单独驾驭银鹰飞向蓝天。1954年4月,他又到山西第十二航空学校学习高级飞行技术。

25岁杜凤瑞英俊潇洒,但为了心爱的飞行事业,他没有过多地考虑自己的婚事。团政治部于主任夫妇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便将自己的侄女于兰芳介绍给杜凤瑞。爱情是青春之树上最绚丽的花朵!杜凤瑞和于兰芳共同口味着这醉人的芳香。

消息传到伏牛山东麓的赵洼村,父亲杜龙章将门前的那棵年年结籽的椿树砍掉,请木匠做张床,又做了一只箱子和三条凳子,母亲王长春也为他们做了两床被褥,一家人掐着指头盼着儿子的归期。然而遗憾的是,由于部队正在进行军事学习,杜凤瑞未能回家完婚。

1958年8月1日,河北的空军某师四十四团大队的营院里炮声阵阵,杜凤瑞和于兰芳在这里举行了简朴的婚礼。

8月25日,杜凤瑞所在的部队接到赴闽执行战斗任务的命令。杜凤瑞当即向团党委递交了请战书。翌日清晨,深明大义的于兰芳默默地为村凤瑞打好行装,将他送到机场。分别的时候到了,杜凤瑞眼含泪水紧握着妻子的手不愿松开。战机已飞向蓝天,于兰芳还在呆呆地望着、望着......她做梦也想不到,结婚24天后的这次分别竟成了令人心碎的永诀!

凤翥长空击恶隼 瑞施大地化忠魂

10月10日,是国民党所谓的“国庆节”,盘踞在台湾的国民党当局利用多云天气,想给“双十节”增添光彩,便派6架美式战机向大陆进犯。凌晨四时许,杜凤瑞和他的战友们便早早来到机场,仔细地检查着心爱的战鹰。7时许,塔台上突然升起“一等作战”准备的红旗,原来我主已接到情报,6架美式敌机,正向福建龙田上空进犯,随着两颗绿色信号弹的升起,我军8架战鹰马达轰鸣,腾空而起。

为了迷惑敌机,我机群按照命令,二中队长高,引诱敌机,杜凤瑞所在的一中队隐蔽飞行,伺机截断敌机退路。

瞬间,高空中出现了4条乳白色的烟带,这是诱敌的烟幕,果然不出所料,敌机误认为我机只有4架,便凶猛地向二中队机群扑来。二中队按照预定方案,猛然调转机头,像一钢刀把敌机群劈为两半。敌机顿时乱了队形,急速下滑,仓皇逃命,隐蔽飞行的一中队猛然冲击,截住了敌机。此时,杜凤瑞正驾驶着4号僚机机警地护卫着3号长机的安全。突然,惊险的一幕出现了,正当3号长机向一架敌机攻击时,另3架敌机突然从后冲来,妄图偷袭我长机,敌机已接近了3号长机,情况万分紧急,在这关键时刻,杜凤瑞把危险留给自己他猛推舵杆向敌机扑去。在他的勇猛冲击下,3号长机脱离了危险,而他的这架战机却陷入了四架敌机的包围之中,在茫茫云海里,杜凤瑞毫不畏慎,单机与4倍敌机展开搏斗。

在3分钟的激战中,从12000米高空一直打到3500米,当光环套住了一架敌机后,杜凤瑞猛地按炮钮,炮弹将敌机击中。击落一架敌机后,杜凤瑞拉起头继续升高。突然战机遭到敌方另一架敌机的袭击,战鹰剧烈拉动一下,机尾冒出了黑烟,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杜凤瑞没有退却,操纵着负伤的战鹰继续追击,直到将其击落。

这时强大的气流从座舱裂缝中袭来,战机像脱缰的野马一样旋转下降,万不得已,杜凤瑞只好跳伞,刚出座舱,飞机便爆炸了。杜凤瑞抖动着伞绳徐徐降落,万里长空绽开了一朵洁白的花朵,祖国大地向杜凤瑞张天双臂迎接英雄的凯旋。这时一架岙机却违犯国际公法,向杜凤瑞抖动的伞绳开了炮,年仅25岁的杜凤瑞,血洒长空,壮烈牺牲。这架敌机也被我愤怒的地面高炮部队击毁,一头截入波涛汹涌的大海。

一双父母受爱戴 国庆登上天安门

金秋时节,豫西南大地一片丰收景象,赵洼村杜家门前的那棵柿子树上,红彤彤的柿子挂满了枝头,杜凤瑞探亲时亲手栽的那片桐树林依然枝繁叶茂,杜家一派安静祥和的气氛。前几天,家里收到了杜凤瑞寄回的一封信,信中说:“爹、妈,您二老整天为儿子牵肠挂肚的婚事已经办妥了。8月1日,我与于兰芳结婚,过些时,我俩回家看望您二老......”杜龙章两口一直渲染幸福之中,高举得彻夜难眠。

这天中午时分,杜凤瑞所在部队的首长来了,县委、政府的领导来了,两位老人一边给客人端茶倒水,一边心里嘀咕,来这么多领导,是不是给凤瑞送立攻喜报来了!

来人看了看两位慈祥的老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难以启齿。时间过去了一分又一分,部队领导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悲痛,向老人深鞠一躬,道出了真情.....

这突如其来的不幸消息,像一声惊雷,在老人头上炸响,他们日思夜盼的儿子就这样匆匆地走了。遭受沉重打击的两位老人瘫倒在床,三天三夜,滴水未进。凤瑞家涌满了前来慰问的干部、群众。

一场空战,使杜凤瑞的生命永远定格在25岁的年轮上,神州军区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他的遗体被安葬在福州西山的苍松翠柏丛中,空军党委为杜凤瑞追记一等功,国防部授予他“空军战斗英雄”荣誉称号。党史和国家领导人也先后题词,郭沬若和谢觉哉也为他写诗,谢觉哉的诗为:矫健腾挪海上鹰,贫穷孩子是英雄;身如钢柱心如火,照得东南一片红。福州军区空军司令部、政治部献给杜凤瑞家人一块“光荣之家”匾额,北京军区空军司令、政治部也送来一面写着“光荣的父母,英雄的儿子”的锦旗,《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多家新闻媒体也进行了广泛报道,杜凤瑞的英雄事迹后来被选入小学语文课文而家喻户晓。

1959年8月10日,省、市、县在赵洼村举行了隆重的悼念活动,河南省委、省政府、省军区为酝凤瑞烈士写了挽词:战斗功勋永垂青史,爱国浩气长存人间。

同年10月1日英雄的父母杜龙章夫妇应邀参加了庆祝建国十周年天安门观礼,并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亲切接见。

岁月沧桑,历史的长河流过了45个春秋,但英雄的名字并没有因历史的潮起潮落而淹没,正如原国防张爱萍将军写给“杜凤瑞纪念馆”题写的那样:“烈士高风,万古流芳”。杜凤瑞光荣地走了,在他走后的四十多年间,英雄的亲属们又演绎了一串串动人的故事。

英雄浩气存宇内 烈士忠魂照方城

杜凤瑞牺牲后,一个清冷的晚上,两位老人把杜凤嘉夫妇俩叫到跟前,语重心长地说:“凤瑞走了,他为国尽忠值得,我们不能躺在凤瑞的功劳薄上伸手向国家要这要那,为人得有骨气,不能给凤瑞丢脸”。

杜凤嘉是杜凤瑞的胞兄,他也曾是一位空军战士。他比杜凤瑞早28天入伍,参加过著名的淮海战役,曾在空军24师警卫营当排长,后来弟弟凤瑞考上了空军院校,他与弟弟商定,兄弟二人一人在部队为国尽忠,一人回家给父母尽孝。于是,他于1955年转业回乡。杜凤瑞牺牲后,他作为烈士的家属,又一次谢绝了组织上给他安排的工作,并说:“我这辈子识字少,坚决不吃国家闲饭”。后来,杜凤嘉一直在原人民公社和在原人民大队工作,现在是一位拿着国家定补的普通农民,始终以一位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及身边的人。

杜凤嘉虽然是英雄的哥哥要,但他从未向政府提出任何要求。文革期间,他同县里的领导一同到南昌凤瑞原部队给咱县解决两辆东方红拖拉或汽车,也好帮助搞生产。到部队后,首长问他需要什么照顾时,他果断地回答什么也不要。回到县里,领导说他太傻,放着好东西不要,他笑笑说:“借英雄的名义向国家伸手,我脸红心跳,我不能顾了小家,忘了国防,那玩艺留在部队用处更大啊!”

杜凤嘉有四个子女,除小女儿在伺侯二老外,他把三个子女全部送上部队,让他们继承叔叔遗志,保家卫国。杜新华是大儿子,1984年应征入伍,曾任天安门武警支队副支队长,2003年初,转业分配到北京市西城区公安局工作,仍然担负着维护天安门广场治安的重要任务。

杜凤瑞的遗霜于兰芳依然对杜家情深意重,多次写信安慰老人,并寄钱寄物,直到一双公婆相继去世。后来,于兰芳从《解放军报》上看到登载杜凤瑞的大侄儿入伍到北京的消息后,数次与杜新华联系,鼓励他在部队好好干,为叔叔争光。杜新华没有辜负众人的期望,曾五次立功。在亿任天安门武警中队队长期间,由他主管的天安门武警中队国旗班,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旗卫士”的荣誉称号。

大女儿杜新萍也参了军,如今是沈阳军区某军干休所职工干部。1993年冬季,方城又是参军热,杜凤嘉听说福建武警到方城接兵,就动员小儿子杜新仲到他叔叔牺牲的地方建功立业。临行前,杜嘉送给小儿子一本书,扉页上写着:“接着你叔叔未干完的事业干下去,为党和人民争光,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国防事业贡献力量!”杜新仲,这位英雄的后代,又在绿色的军营里茁壮成长起来!

为纪念这位闻名全国的空军战斗英雄,方城县人大常委会做出决定将县城主街道命名为“凤瑞村”,县城最大的广场名为“凤瑞广场”,英雄的故里赵洼村改为“凤瑞村”,村里的小学改名为“凤瑞中学”。1990年,方城人民集资近百万元,在县城建造了“杜凤瑞纪念馆”,原空军司令员王海题写馆名,空军党委赠送一架与英雄当年所驾驶飞机型号相同的退役米格5型战斗机,取名为“杜凤瑞战机”。

杜凤瑞活在我们记忆里,我们活在他的事业里,在英雄精神的感召下,方城出现了连续多年的参军热。15年间花筒空军输送99名飞行员,居全国领先地位,被誉为“飞行员的摇篮”。2001年该县一高中被空军命名为“南阳市飞行员早期培训基地”。2004年,该县又有10名应届生拿到长春航空学院的天蓝色录取通知书,光荣地进入军校大门。

杜凤嘉情系国防 五十载育人百万

河南省方城县如今到处传诵着空军战斗英雄杜凤瑞的胞兄杜凤嘉退伍后连续 50 个春秋情系国防,做国防教育演讲,动员青年应征入伍的动人事迹。杜凤嘉已累计做国防教育报告 260 余场次,逾百万人次接受教育,经他动员共有 108 位青年应征入伍。

1958 年10月10日,杜凤瑞在福建莆田上空连续击落两架蒋机英勇牺牲后,被空军党委命名为空军战斗英雄,他的事迹因被编入六七十年代的小学语文课本而家喻户晓,英雄的精神一直成为鼓励方城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重要力量。

82岁高龄杜凤嘉,是杜凤瑞的胞兄 。解放前夕, 他曾应征入伍成为一名空军战士,与凤瑞在一个飞行团。 50 年代初转业回故乡方城县杨楼乡赵洼村。在英雄弟弟杜凤瑞英勇事迹的影响下,杜凤嘉数十年如一日,不为英雄胞兄而居功自傲,不向当地政府提出任何特殊要求。他性格豪爽,乐于助人,时刻以一位英雄的亲属严格要求自己。他深知国家强盛,唯固国防的道理,头脑里时常绷紧“战争卫国,居安居危”这根弦,数十年来,他不辞辛苦,在种田劳作之余,研读报纸及有关杂志,了解国情、国际形势,记读书笔记,锻炼写作及演讲口才,他把做好国防教育演讲报告,动员有志青年应征入伍,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

爱国得有行动,育人得有先行。杜凤嘉用凤瑞献身精神教育引导他的儿女。他先后动员女儿杜新萍、儿子杜新华、杜新仲应征入伍。杜新华曾任祖国第一哨北京天安门武警支队中校副支队长。杜风嘉的“军人世家”影响着当地许多父老乡亲及有志青年。

多年来,杜凤嘉联系自己及家庭、联系杜凤瑞英雄事迹以及平时学习积累掌握的国际国内形势向青少年及当地群众进行宣讲。当地中小学校重视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争相邀请他做演讲报告。他从农村讲到县城、从农民夜校讲到中小学课堂、从村头街头讲到烈士陵园、县城杜凤瑞纪念馆 …… 他陈述清代的落后挨打时义愤填膺,讲解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胜利、全国人民得解放时兴高采烈,谈到祖国统一大业一定要实现时充满信心,说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力、兵力不断增强时无比自豪。他的演讲旁征博引,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教育青少年学生把个人志向与祖国需要联系起来,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联系起来,引导他们走英雄之路,创英雄业迹,为保家卫国贡献力量。

方城的青少年一代,以英雄为榜样在英雄的感召下,近20年来,方城县共有120名品学兼优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当上了空军飞行员。该县被称为“飞行员的摇篮”,曾 12 次受到招飞中心、海军航空招飞办和河南省招生办的表彰和奖励。

是他藏了朱德的扁担

如今的中年人都有印象,小学时有一篇著名的课文--《朱德的扁担》。艰难的红军初创时期,一拨年轻的红军战士,为了不让朱德军长亲自跟着大伙下山挑粮,藏了朱德挑粮的扁担。藏扁担的执行人谈起这段往事,至今记忆犹新,感慨万端。他就是93岁高龄的朱俊才。

2006春的一个上午,阳光明媚,和风扑面。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在河南省方城县裕州北路一个幽静小院里,拜访曾当过朱德警卫员的这位老战士。朱老是我军目前为数不多的参加过南昌起义的健在者。他亲历过5次反"围剿"、万里长征、平型关战役……身经百战,身上有十几处战伤,离休后享受着副军级待遇。朱老提起传奇般的战斗岁月,让我们格外新鲜和感慨。

卖火柴的小男孩

出生在河南南阳方城县二郎庙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的朱俊才,因为生活艰辛,从小练就了坚强的意志,果敢的性格。8岁,他就跟随父亲从南阳徒步走到汉口卖火柴。1927年初夏的一天,不满15岁的朱俊才卖完火柴盘算当天的帐, 怎么也对不上数,他知道:"回去肯定要挨打!这老板,赚钱可以,亏本和错帐绝对不行!"

"跑吧,换个地方找饭吃!"卖火柴的小男孩把当天的货款当盘缠,爬火车辗转千里到了南昌。在一个河南老乡的帮助下,朱俊才在朱德的军官教导团当上了通信员。南昌起义打响后,他作为全团最小的士兵投入了起义战斗。朱德起义部队上井冈山与毛泽东的部队会师后,作为朱德警卫员,除了担负警卫、牵马等任务外,还经常给毛泽东、陈毅等送信。小俊才有在大武汉卖火柴、见过"大世面"的经历,又长得眉清目秀

,特别机智灵活,朱军长、毛委员、和陈毅同志都特别喜欢他。

心疼军长藏扁担

讲起井冈山的峥嵘岁月,朱老如同突然年轻了50岁,他既可以唱出许多赣南味浓浓的红军歌谣,还能清晰地回忆起许多战争岁月的战斗生活细节。令笔者没有想到的是,他就是《朱德的扁担》故事的重要角色。

朱老回忆说,当时,由于井冈山革命形势发展很快,红军部队扩大,山上粮食不够。战士们经常需要下山挑粮。一个来回30多公里的路,而且山高路陡,多是羊肠小道,有时还会遇到敌人突然袭击。在那艰难的岁月里,红军官兵非常团结,红军将领身先士卒,模范带头作用特别好。身为军长的朱德同志也和大家一起下山挑粮。官兵们纷纷劝阻,但谁也劝不住他。一天,朱俊才和其他3位战士商量:"想一个什么办法,

让军长别下山挑粮了。"有位小战士冒出一句:"没扁担他就挑不成。"大伙都叫好,可是谁都不敢"私藏"首长东西,于是推荐当过军长通信员的朱俊才"执行"。朱俊才知道这位憨厚的老首长不会把士兵怎样,就连夜把朱德的扁担藏到几里外一位叫毛四明的老乡家,第二天,朱德准备去挑粮时,四处找不到他的扁担。红军士兵们暗自高兴,以为军长从此罢了。谁知朱军长竞又叫人做了一根扁担,亲自在扁担上刻下了"朱德扁担,不准乱拿"8个字,又加入下山挑粮的行列。这个红军传统故事感动过许多人,包括后来到延安采访,写出《红星照耀中国》的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

毛委员称他为"知音"

前面讲过,朱俊才因为工作职责,经常在首长们身边转悠,也因此与红军领袖们结下了友谊,留下许多趣闻。毛委员称他为"知音",就是朱俊才革命经历长河中的一朵奇趣浪花。

朱俊才出生在豫鄂交界处的山区,从小随父亲在武汉做工,习惯吃辣椒。走到哪个地方,他有机会就搞一些干辣椒留着下饭,被战士称为"辣椒王"。井冈山第3次反"围剿"中,战事一度吃紧。毛泽东、朱德等经常聚在一块研究作战方案,有时熬一通宵,忙累得吃不下饭。一天,毛泽东找不到辣椒吃饭,很不舒服,想叫警卫员去搞,又怕物资极度匮乏,警卫战士办不成事太为难。见"老毛"的"痛苦"状,他一边发笑一边做

了一个"顺水人情",叫来门外的的朱俊才。朱俊才身上就带有干辣椒。一边掏出来一边大方地告诉毛委员,他的住处还藏有好辣椒。毛泽东喜出望外,连连拍着朱俊才肩膀风趣地笑道:"我可找到知音咯!"之后,朱俊才将自己搞到的辣椒悉数送给毛委员。毛泽东很高兴,有事到朱德处,有时还单独找"辣椒知音"聊聊天。朱俊才告诉笔者,收藏辣椒的习惯,在长征中同样起了大作用。他在四川宝兴收集的半斤辛辣"朝天椒",翻大雪山时帮许多战友起到了驱寒活血、振奋精神的作用。可惜没有再帮上毛委员的忙。

军史:红三军激战大石门

河南省方城县西北35公里的柳河街南大石门是进入伏牛山地的一个重要山口。1932年贺龙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在这里与堵截红军的国民党军进行了英勇战斗,破敌前进。

1932年10月,由于国民党军的重兵“围剿”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指导,湘鄂西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失败,苏区丧失,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不得不退出洪湖地区,实行战略转移。11月6日,红三军3000余人在军长贺龙的带领下,从湖北随县王店挥师北上,翻越桐柏山,而后经桐柏、唐河、社旗等地,10日晚进抵方城西部的观音台,前沟一带。

红三军出发后,蒋介石急令十五路军马鸿逵部跟踪追击,令沿途各地方反动武装予以堵截,妄图将红三军围歼在转移途中。10日晚,当红三军在前沟、观音台等村宿营时,马鸿逵部马英才旅的206团乘机超越过去,埋伏在柳河街南的大石门一带,其后部205团驻扎在南北石头寨,企图在大石门夹击红三军。

大石门是方城西部进入伏牛山的一个重要山口,东西两面环山,中间通道狭窄。11日凌晨5时许,红三军前锋刚过大石门东北的焦庄就突遭埋伏于此的敌军猛烈袭击,红三军猝不及防,首尾不能相顾。但他们临危不惧,一边沉着还击,一面抢占大石门西北的西峰山高地。此时,驻扎在南北石头寨的敌人也急速出动,在大石门东南的竹园附近向红三军后卫部队开枪打炮。红三军主力一部迅速占领大石门东南刀劈山前一带高地,掩护后卫部队从大石门南一带山坡向西转进。敌军数次猛攻均被红军击退。当红三军后卫部队西进至大石门以西时,在刀劈山前阻击敌人的红三军趁势撤出阵地,向西转移,疯狂的敌人仍穷追不舍,到大石门西南,受到从西峰山冲下山的另一支红军阻击,激战约两小时,终于打退敌人进攻。红军遂分多路到达大石门正西的苇园村汇合,然后沿山西进,经朱寨、周庄、唐老庄等地进入南召,深入伏牛山中。战斗中,20名红军战士英勇牺牲。

1994年11月11日,方城县委、县政府在大石门竖立了“红三军战斗遗址”纪念碑。如今,这里已成为当地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马庆赐 宋红)

红军血战独树镇 丰碑永存天地间

1934年11月26日,北上抗日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在方城县独树镇的七里岗与围追堵截的国民党军进行了一场生死攸关的激战。1997年10月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把“血战独树镇”与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转战乌蒙山、激战嘉陵江等并列为红军长征中的关键之战。

1934年11月中旬,继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长征后,红二十五军近3000人也奉命撤离鄂豫皖根据地。在军长程子华、政委吴焕先、副军长徐海东的率领下,红二十五军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开始战略转移。

11月16日,红二十五军从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开始长征;17日,以突然行动,越过平汉线,直抵桐柏山区。蒋介石闻讯红二十五军西进,十分震惊,急忙调动豫鄂皖三省围剿总队的五个支队和一一五师、四十四师、六十师、四十军等30多个团的兵力,进行围追堵截,妄图围歼红二十五军。红二十五军采用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26日进抵方城以东地区。这天,寒风刺骨,风雪交加。红军指战员顶风冒雪,踏着泥泞,步履艰难地朝着独树镇七里岗急速行进,准备在此越过许(昌)南(阳)公路,进入伏牛山。

下午1时许,程子华、吴焕先、率一梯队到达独树镇七里岗一带,准备从七里岗穿越许南公路,七里岗是伏牛山东麓向南延伸的一条土岗,东面是河,地势陡峭,西南连着一片平原,许南公路与七里岗交叉处,岗顶与公路落差十几米,形成人工地堑,易守难攻。敌四十军一一五旅和骑兵团已抢先两小时占领了马岗、七里岗、砚山铺一带。当红二十五军第一梯队(二二四团)沿七里岗脊北进,接近许南公路时,突然遭到敌炮火猛烈阻击。由于气候恶劣,能见度低,红军先头部队没有发现敌情。敌人开火后,二二四团几乎完全暴露在敌人的火力之下,加上寒流袭击,红军战士穿着单薄,手冻僵了,一时连枪栓都拉不开,不能有效地反击敌人,以至于处在十分被动的境地。敌军趁此机会发起冲锋,从两翼包围上来。在这十分危险的时刻,从后面跑步赶到阵前的军政委吴焕先,一面指挥二二五团冲到前面反击,一面高声呼喊:“同志们,就地卧倒,坚决顶住敌人决不能后退!”在吴焕先的指挥下,指战员迅速爬在泥地里,利用地形地物进行抗击。但敌人仍气势汹汹地扑过来。吴焕先手持大刀指挥红军从雪地上挺身而出,勇猛的冲上去,与敌人展开白刃搏斗,杀声连天,震撼山岗。当战斗激烈进行时,副军长徐海东带领第二梯队(二二三团)跑步赶到,立即投入战斗。战斗紧急时刻,时任军政治部宣传科科长的刘华清急忙从一个伤员手中抓起一支步枪冲了上去,当他向敌人射击时,手冻得僵硬,拉不开枪栓。好不容易扣动了扳机,向敌人发射两枪,便没有子弹了。就在他握枪上刺刀时,不幸左小腿中了弹,跌倒在泥水地里。经过一番恶战,我军终于把正面进攻的敌人压了下去,占领了公路两侧的有利地形。

随后,装备精良的敌军连续发起数次进攻,都被英勇的红军一次次打退。为了打开一道缺口,通过公路,军首长指挥二二三团向七里岗发起冲锋。正面之敌挡不住红军的凌厉进攻,纷纷向东西两边退去。红军冲过公路,占领了七里岗村北500米处的任岗村。敌人急忙组织火力封锁,并炮击公路南北两侧红军阵地。红军不得已退到公路以南。

天黑后,风雪不止。红二十五军乘机撤到张庄附近。此时,敌骑五师和追剿纵队已分别由羊册象河关向独树镇一带逼近。红二十五军处在数万敌人前后夹击的危险境地。根据当地老乡提供的情况,军首长决定连夜绕道突围。当夜一更天,红二十五军指战员忍着极度的饥饿和疲劳,由中共鄂豫边工委书记张星江和张庄农民王永合带路,冒着风雪,悄然出发了。许多伤员也忍着极大的疼痛,坚持随军行动。当时,刘华清因腿部受伤,不能行走,军政治部发给几块银元,让其留在一个可靠的农民家里养伤。刘华清找到政治部主任戴季英坚决要求跟部队走。戴季英感到很为难。就在这时,军政治部秘书长程坦将自己的马让给刘华清骑,紧紧跟着部队出发了。撤离时,还有三名红军战士,因被冻僵,无论怎样挣扎也站不起来。军野战医院班长曾纪兰发现这一情况后,带领两名女战士跑到三名战士身旁,立即进行急救,她们先用双手按摩揉搓冻僵战士的下肢关节,很快战士们的双腿就可以活动了。可任凭怎么按摩,三名战士的双脚仍恢复不了知觉。紧急之中,三名女战士毫不犹豫地将战士的双脚夹在自己的双腋下,用自己的体温来暖。很快,他们的双脚恢复了知觉,追上了部队。

当天夜里,红二十五军绕道保安以北的沈丘附近,越过了许南公路。27日拂晓,抵达伏牛山东麓,突破了敌人的合围。

独树镇战斗是关系红二十五军生死存亡的一场恶战。在敌强我弱、敌锐我疲、地形与天气都不利的情况下,指战员们舍生忘死,英勇战斗,终于突出重围,转危为安,这次战斗有20名红军战士英勇牺牲,数十名战士身负重伤。共产党员、连长胡久福受伤落入敌手,被杀害。

为了缅怀红军将士的不朽业绩,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1997年,经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批准,中共方城县委和县人民政府在七里岗上建造了红二十五军独树镇战斗纪念碑。纪念碑以一把变形刺刀为表现形式,寓“血战”之意,碑身高25.34米,蕴含着红二十五军的番号和1934年时代背景。正面和背面分别镌刻着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和原红二十五军军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程子华题写的“红二十五军独树镇战斗遗址”和“烈士精神不死”的碑文。如今,纪念碑高耸于七里岗之上,红二十五军不朽的业绩和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精神将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军史情与奇石缘

独树血战,名垂青史,奇石为证,功昭后人。日前我怀着崇敬的心情专程去拜访原河南省方城县委党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历史学副研究员,现已72岁的孙留安。他从事地方党史军史研究 20 余年,对红二十五军比较了解,想请他讲讲红二十五军长征途经方城时发生的血战独树镇的情况。他居住在一个普通的独家小院,院里堆放了许多大小不等、五颇六色的石块,在他居室的博古架上也摆满了奇石,一眼就可以看出他还是一个热爱石头艺术的老人.我好奇的问他,你收藏的石头中有没有表现军事内容的?他一边说“有”,一边就打开箱子拿石头,他递给我,我一看,非常惊奇。问他怎么捡到这么好的奇石头?他就讲起了 20 年前由调查红二十五军血战独树镇到收藏奇石的经过:

那是 1986 年初,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通知各县,省委、省军区要于红军长征胜利 50 周年纪念日在信阳市召开纪念大会,各县党史工作部门做好材料准备。孙留安就开始调查、整理红二十五军长征途经方城,特别是“血战独树镇”的情况。他撰写了《英雄业绩传颂》的调查报告,并在纪念大会上发言。

红二十五军血战独树镇发生在 1934 年11月26 日,具体战斗地点在独树镇东的七里岗,这里北边是伏牛山的黄石山,南边是桐柏山的余脉大乘山,郑(州)南(阳)公路由此穿过。是日午后 1 时许,红二十五军先头部队顺七里岗脊北进时,突遭埋伏于此的敌第四十军一一五旅和骑兵团猛烈攻击。当日,北风呼啸,雨雪交加,能见度低,先头团发现敌人较迟,加上战士们衣服单薄,手脚冻僵,以致陷入被动境地。危急时刻,军政委吴焕先手持大刀率队冲入敌阵,展开白刃肉搏,全体将士浴血奋战,殊死拼杀,战斗空前惨烈。正当拼杀激烈之际,副军长徐海东率后卫部队疾速赶到,立即向敌发起冲击,经一番恶战,终于打退敌人进攻,扭转局面。入夜,红二十五军乘敌空隙突出重围,挺进伏牛山.激战中,近百名将士英勇献身,二百余人身负重伤。这是红二十五军长征途中生死攸关的一仗。以不足 3000 人的兵力挫败国民党数万人的围追堵截。为纪念红二十五军独树镇战斗,经上级批准,在七里岗战斗遗址建立了纪念碑,前军委副主席刘华清题写了碑文。

在对红二十五军长征途经方城的调查和建立纪念碑的过程中,孙留安被红军战士不怕牺牲、英勇拼搏的精神所感动,与军史结下了不解之缘。尔后,由军史情引出了奇石缘,又由奇石缘进一步表现了军史情。

巍巍纪念碑,矗立七里岗。七里岗的东坡下是一条河,名叫砚河,源于黄石山,中国五大名砚之一黄石砚的石材就产在这里,因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开采,深藏于地下的宝贵砚石得见天日,大石块运出山外做成各种形状的砚台,成为抢手货,远销海内外。留下的小石块每年夏季遇到暴雨,山洪将红、黄、青灰色为主的石块冲到河道中,形成顽石滩.砚河石滩中大量的红色石块,恰似红军烈士的鲜血染成。一般石头上都有凤眼,凤眼石质高洁,细润有神,少部分眼有珠有瞳仁,有眉毛和睫毛,双眼皮活灵活现,别具一格,雕成砚台,身价倍增。因此,他对石头又产生了感情,他每次去七里岗,总要到河滩中看看红石头。一次,他突然发现红石头上有黄道道,他捡起石头一看,好似“八一”二字,他拿回家经过打磨抛光,“八一”二字更加形象退真。于是,他就设想能不能在此河中找到具有军事内容的石块,组成表现军威的收藏石组。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每次到该地工作,总要抽时间到河中捡石头,退休后更是成为奇石爱好者,现在积累的石头有数百块,经过挑选,有一部分属于军事内容,有一大红色石块,上有一圆形图案,好象一轮太阳升起,下方红色的大地,象征中国革命胜利。他为此命名:东方红,太阳升。还有更为称奇的石头如:月照井冈山、红旗插上娄山关、飒爽英姿五尺枪,原子弹炸等,都形象逼真地表现了军事题材,收集长征资料和收藏奇石结合一起,令孙留安老人兴奋不已,也给他的晚年生活带来了乐趣。

继父恩仇

继父给了她快乐的童年,在母亲病逝之后,又百般呵护她、哺育她成人,她曾发誓将来一定要报答继父的养育之恩。

谁知,在她17岁的那个夏季,她沐浴后的美丽胴体使恩重如山的继父犯下了弥天大错。

15度春秋过去,已为人妻人母的她面对出狱后的继父,怜悯之情油然而生;身为优秀民兵、心胸宽广的丈夫劝她接纳了继父,又苦心为他寻觅一位老伴,故事真实地书写了人性之美。

出生在河南省某地农村的王芝是个苦命的孩子,在她4岁的时候,有一天父亲一大早去南阳市卖菜,当走到郊区路口时,一辆汽车飞速而过把他撞倒在血泊之中。肇事车辆停也未停就逃掉了,是闻声赶来的路人把她父亲送进了医院。虽经医院全力抢救,也没能保住他的性命。

父亲死了,没有了生活的支撑,一年后,迫于生计母亲不得不带着王芝改了嫁。继父徐来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庄稼人,因为家贫娶不到妻子,一晃40多岁的人了还是光棍一条。这些年凭着他辛勤劳作,家境渐渐好了起来,里里外外收拾得井然有序。王芝母子的到来,为这个沉寂多年的农家院落平添了许多生机。继父整日乐得合不拢嘴,干起活来格外有精神。

祸不单行,在王芝7岁的时候,她的母亲患上了胃癌,继父倾其所有东挪西借,筹钱为母亲做了切除手术,可她在极度虚弱中还是于一年后离开了人世。在她生命即将结束的那一刻,母亲最为牵挂的是女儿尚未成人,她放心不下,用尽全身力气,紧紧握着小芝的手,看着丈夫,泪水滚滚而下。此刻,继父明白她的心思,就哽咽着说:“小芝是你的心头肉,也是我的亲女儿,我一定把她养大成人……”

王芝的母亲去世后,继父更加辛勤劳作,一心供小芝上学。这期间,很多热心人为继父牵线,让他续弦,都被继父一口回绝,他说:“我不能为了自己,让女儿受委曲……”

在继父山一样的父爱下,王芝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重点中学,继父也对她寄予厚望,人前人后赞不绝口,说小芝是他唯一的指望,父爱之情溢于言表。

可是,后来发生的那令人不堪回首的一幕,使王芝对继父的爱戴砸得粉碎,满腔的仇恨在王芝心里埋了近20年。

那是暑假一个闷热的午后,继父去看望一个亲戚,天气酷热烦躁,王芝就盛满一大盆凉水,在屋里洗澡。谁知,继父忘了一件带给亲戚的东西,途中又折了回来。面对继父的突然出现,王芝不知所措地蹲下了身,她想继父会迅速退出去的。谁知,继父目光呆滞片刻之后,竟冲上去将王芝紧紧抱起,冲进了他的房间,任凭王芝如何挣扎哀求都无济于事,人世间最丑恶的一幕发生了。王芝痛苦地抽泣声深深刺痛了徐来的心,他跪在王芝的面前,一个劲地打自己的耳光:“我竟然做出了这种禽兽不如的事来,我昏了,我怎么对得起你妈?”徐来失声痛哭。

王芝穿好衣服,麻木地走出了院子,她的大脑一片空白,虽然是站在太阳底下,这刚刚发生的一切却像做梦一样恍恍惚惚,她想哭却哭不出来,想喊却喊不出声,那一刻她想到了死。徐来还在屋里哭泣,不停咒骂着自己。他的哭泣声没有得到王芝的怜悯,反而增添了对他的仇恨。一个在她心里曾是高大完美的继父,一个曾给她无限关爱的长辈,到头来却露出了丑恶的面目强暴了她。这样虚伪丑恶的人,一定要告他,一定要把他关进监狱。想到此,仇恨使王芝鼓足了勇气,她拖着灌了铅似的双腿向当地公安派出所走去。

那天,王芝尚未迈进家门,警车呼啸着把徐来带走了。王芝伤心地回到了家里,这里刚刚发生的一切,使她对这个家产生了陌生感,甚至是恐怖感,她草草收拾了自己的东西,又住进了学校的女生宿舍。

那年,王芝怀着仇恨、委曲的心情参加了高考,结果可想而知,平时成绩不错的王芝由于发挥失常而名落孙山。她把这一切都归罪于养父,如果不发生那可怕而又可恶的一幕,说不定自己已经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

王芝高考落榜后,正赶上法庭审判徐来,出于对继父的恨,王芝出庭作证。听完了律师的辩护词,王芝控制不住地哭了,她说:“自从我母亲去世以来,我就与他相依为命。在我心里,我把他当自己的亲生父亲一样看待。难道他辛辛苦苦把我养大成人就是为了这个结果吗?一时冲动就可以原谅吗?把我的一生都给毁了,名声被毁不说,大学也没有考上,今后我该怎么做人?”

站在被告席上的徐来也哭了,他像是对法官又像是对王芝忏悔道:“是我毁了小芝,我不想让律师为我辩护,我愿意受到法律的严惩,这样我的心里才会好受……”依据徐来的犯罪事实,法院做出一审判决,判处徐来有期徒刑15年。

继父被判刑之后,王芝无法在家里呆下去,就漂泊到深圳市龙岗区在一家电子元件厂打工。这里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人,不菲的工资和较好的工作环境使王芝心里的伤痛稍有减缓,她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灵上的那块阴影也会随风飘去。

2000年“五一”节,王芝同高中同学、优秀民兵李成举行了婚礼。后来,他们觉得总是给别人打工也不是长策,两人就回到南阳,在繁华的滨河路开了一家美食城,生意火爆。到了2002年春节,他们花20多万元在白河南岸盖起了两层小楼,这年秋天王芝生下一个胖小子,直把夫妇俩乐得合不拢嘴。

2003年春节前夕,一个蓬首垢面的老者战惊惊地敲响了王芝的大门。王芝打开门,一眼就认出来是继父徐来,她不禁怒从心头起,高声骂道:“今生今世我永远都不想见到你,你给我滚!”徐来尴尬地站在院子里,脸上的肌肉一阵抽搐,老泪纵横地说:“我已经老了,啥也不想,就想听一句你原谅我的话。”王芝心里一酸,想到曾经的痛苦和悲伤,就脱口而出:“原谅?办不到,我这辈子都不会原谅你的!”徐来失望地走了。一个月后的一天傍晚,徐来再次敲开了王芝的家门,他带来的是王芝母亲的一张遗照,照片用白纸包着,白纸已发黄,徐来说:“这是你母亲留下来的一张照片,我本是留给自已的。现在我也没有脸看着她,还是归你吧。”说完就消失在了夜幕之中。

从那次送过照片之后,徐来有一段时间没有出现在王芝的家门口。有一次,王芝到菜市场买菜,发现一个老人在捡破烂,那背影像继父,王芝断定,必是继父无疑,此刻在王芝的心里,仇恨和怜悯交织在一起。

后来,王芝又听说继父病了,躺在床上,孤苦伶仃,连药也吃不到嘴里。听到这个消息后,王芝烦躁不安,善良的本性受到了煎熬。见她这样,深明大义的丈夫李成劝她说:“去看看他吧,好歹他对你也有养育之恩啊。生活在仇恨之中,一点儿也感觉不到生活的乐趣。你到底是惩罚他呢?还是在惩罚你自己……”

丈夫的宽宏和鼓励使王芝终于又走进了那个曾给过她无限欢乐和深深痛苦的院落。院子已经没有了往日的生机,杂草丛生,一派萧条,继父微弱的呻吟声从屋内传出。王芝突然出现在徐来的床前,他目光豁然明亮起来,泪水不自觉地流了出来:“你回来了,你终于回来了,我一直都在盼着你回来。”

徐来说着从床上滚落下来,“扑通”一声跪在王芝面前:“芝儿,我求求你,原谅我吧,你不原谅我,我死也不会瞑目的……”徐来呜呜地哭了起来。

“我原谅你。”王芝被徐来哭声所感染,从牙缝时挤出这几个字后,跑出去痛哭不止。她自己也不明白,埋藏在心里多年的仇恨就在那一瞬间被抛到了九霄云外。王芝做出了让人们难以置信的决定:把继父接回家赡养他。经过两天忙碌,徐来住进了王芝家宽敞明亮的房间,床上铺的盖的都是新置的,一日三餐尽量照顾他的胃口。

尽管王芝抛弃前嫌尽心照顾徐来,可他整日沉默不语,加上过不惯城市生活,又回到了老家。王芝猜想继父缺少的是一个能和他说说话的老伴,从入狱的那天起,他孤独得太久了。

徐来的颓废和等死的心态,促使王芝做出给继父找一个老伴的念头。王芝结识了一个50多岁的陈阿姨,向她介绍了继父的过去和现在,那位阿姨静静地听着,眼眶里装满了泪水:“你继父也是个好人,只可惜一错便成了千古恨哪!”最后,她对王芝说:“你的心地这样善良,我同意和他见面。”

王芝见陈阿姨同意与父亲见面,她连忙驾驶摩托到继父家,将院落打扫得干干净净,领着继父理了发,换洗了衣服。徐来还蒙在鼓里,用疑惑的目光看着王芝,小心翼翼地问:“今天谁要来?”“一位阿姨”,王芝说,“你需要一个老伴,自从母亲去世后,你就孤单了,有一个老伴在你的身边,我就可以安心了。”

王芝的话让徐来大为感动,他愧疚地说:“我只是一个继父,更是一个罪人,你能够原谅,我也就心满意足了,你对我这样好,我受不起。”王芝说:“你养育了我,你还是我的父亲,过去的事就不想了,好吗?爸爸……”王芝脱口而出的“爸爸”两个字是那么亲切自然,徐来整整17年没听到这两个字了,他激动得浑身颤栗:“芝儿,你终于从心底原谅我了,我的好女儿……”

王芝原谅继父的罪过是一件多么不易的事情,其中又包含有多少痛苦的成分,但王芝最终战胜了狭隘的仇恨心理。这场人生的浩劫让她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她想:再善良的人性也难免会产生丑恶的冲动,当他意识到这种丑恶,并惩罚自己,努力改正之后,那他的人性还是善良的,是应该原谅的。

今年“三八”节前夕,在王芝和她丈夫李成的极力撮合下,徐来与陈阿姨举行了婚礼,曾经多年的农家院落又有了新的天地。一场继父恩仇就这样打了一个结。

继母情深

在人们意识里,继母往往同狭隘、自私连在一起。然而,女民兵张德玲却用崇高博大的母爱,与没有血缘的儿女们写下了爱的华章,使一个特殊家庭充满了令人向往的人间真情。

黄花闺女 冲破世俗当后娘

10年前的一个春节,在喜庆的鞭炮唢呐声中,河南省方城县券桥乡出现一件新鲜事:20多岁的女民兵张德玲与城关法院的转业干部姬同生结婚了!消息传出,人们议论纷纷,40多岁的姬同生有3个孩子,黄花闺女当新娘比丈夫的长女大不了几岁。暂不说这不成体统,只是后娘与丈夫前妻留下的孩子相处就是一道难题呀!

姬同生是个大好人。中年丧妻后拖着3个孤苦伶仃的孩子,日子过得很清苦。经人介绍,张德玲与姬同生相识相爱了,并决定嫁给可作为父辈的转业军人姬同生。"黄花闺女当后娘,这可不行!"德玲家人、亲友竭力反对这门婚事。张德玲却认准一个理:"没妈的孩子像根草,我要使孩子们得到母爱!"她毅然走进了别人视为危途的姬家。其实,听说父亲要娶一个后娘,自尊而又性格孤僻的孩子们本身就坚决反对。新婚这天,孩子们就数次作出让后娘难堪的事情。第二天吃饭时,竟没有一个孩子愿意与后娘同桌。大女儿姬云认为后娘的热情是假献殷勤。她告诉弟妹:"天下后娘没几个好!"德玲不为所动,默默地尽着一个母亲的职责。她尤其理解尊重孩子们的心思,将他们生母的遗像挂在寝室,渐渐地取得了孩子们一些认同。

挑战命运 继母深情似明灯

生活刚有起色,不幸再次降临。一天,刚到工厂做工的姬云因为思想不集中左手被机器无情地轧掉。昏迷中,17岁的姬云朦胧觉得自己回到了童年,依偎在妈妈的怀里。醒来她才知道,后娘已经3天3夜没有合眼地守在自己身边。女儿一阵感动。

生活靠双手创造,失去了手如何创造呢?姬云发现被永远截去的手时,痛苦、悲哀、绝望一齐涌上心头。她想撞墙,不愿接受治疗。德玲不厌其烦地安抚她,为她找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张海迪日记》,一句句念给姬云听;并告诉女儿,只有坚强,才对得起死去的母亲、疼她的父亲和这个家庭。七月酷暑,德玲午觉不睡,晚上坐到子夜,不停地为姬云摇扇子、驱蚊蝇。每一次换药,德玲都守候在床边,像亲妈一样抚慰着姬云,将营养液一勺勺喂到女儿嘴里,为她擦洗身子。姬云过意不去。德玲柔声说:"你是我女儿,没什么难为情的,好好养伤吧!"姬云再次流泪了,她一下子扑到德玲怀里,母女俩的幸福泪水交织在一起。姬云被继母的真诚和崇高所感动。

祸不单行。几年后,老三志永突然患了一种四肢无力、无法站立行走的怪病。此病在国内属很难根治的疑难病。德玲只有一个信念:倾家荡产也要治好孩子的病。她四处打听,八方寻医,把陪嫁和积攒全部拿出来,供孩子去省城治病。回家治疗期间,她天天不厌其烦地帮志永翻身、擦身子、换洗衣裤。经她精心照料,志永终于恢复肌肉力量,能独立行走,生活自理了。

之后,为了摆脱经济拮据的困境、供儿女上学和还债,张德玲没日没夜地干起了拿手的裁缝活。白天她上街摆摊,晚上干到深夜。几年后,她不但还清了给老三治病欠下的债务,还盖起了新房。

知恩图报 人间真爱创奇迹

在德玲慈母般的哺育下,儿女们都陆续长大成人。大女儿姬云出嫁时,临上迎亲车前,望着为这个家长年辛勤操劳的继母,比亲生父母还舍不得离开。"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泣不成声地喊道:"好妈妈,我真不愿离开您啊!"情之真,意之切,在场的人无不感动得热泪直流。张德玲对丈夫前妻儿女的深情厚爱,不仅感动了老姬一家,感动了左邻右舍,还感动了一个"特殊人物"---早年被别人抱养离家的20岁的姬家二女儿全景。全景出生6个月,因家境贫寒,被父母忍痛送人。她长大后闻听养父叙述自己的身世,并不断听到人们对张德铃的啧啧称赞,被继母深沉博大的母爱所感动,执意从开封来到方城认母,感受浓浓的母女情爱。

10多个春秋,德玲对没有血缘的儿女们倾注了一位母亲崇高而无私的爱,也赢得了儿女们对继母的百般尊重和孝敬。有一年,厂里让姬云去上海安假肢。姬云宁愿采用次一等的假肢,自作主张抽出治疗费给妈妈买了一件时新而昂贵的羊毛衫。

几年前,德玲曾不幸遭遇车祸,大脑严重挫伤,昏迷不醒。儿女们闻讯赶到医院,精心护理,在继母有成为植物人的可能面前,几姊妹毫不犹豫地约定并签字画押: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分别负担并永远陪伴母亲。在现代医学的神奇力量下,德玲终于挣脱了死神的魔掌,苏醒后闻知儿女们的约定,感动非常。而医生们认为,这是人间真情呼唤和爱心感召下出现的奇迹。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5 8: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