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马佩璋
释义

马佩璋,回族,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的夫人。1903年生于桂林,出身于书香门第,肄业于桂林女子师范。父亲马健卿,母亲骆氏。父亲自幼饱读诗书,是清末贡生,曾任湖南永明县知事,民国初回广西任兴安县县长、广西银行常务董事等职,是桂林颇具名望的绅士。

中文名:马佩璋

民族:回族

出生地:广西桂林

出生日期:1903年

毕业院校:桂林女子师范

信仰:伊斯兰教

配偶:白崇禧

喜结姻缘

媒妁之言

1923年夏以后,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在孙中山的大力扶植下,发动了讨伐广西旧军阀陆荣廷、沈鸿英统一广西的战争。1925年1月,时任定桂讨贼联军总参谋长兼前敌总指挥的白崇禧率兵一举攻占桂林,将沈鸿英的队伍赶到了湖南境内。白崇禧以胜利者的身份回到家乡桂林。此时的白崇禧正是年轻有为、大展宏图之时。

当年的马佩璋,是桂林有名的美人,亭亭玉立,秀外慧中,品学才貌兼优。因此,上门说媒者很多。但马佩璋的父亲马维琪择婿标准极严,而且坚持非教门不通婚的回教(伊斯兰教)规矩,这使真正合乎准女婿候选资格的人少而又少。最后,马维琪看中了新桂系的风云人物、且同属回教的白崇禧,央人做媒,成就了这一桩美满姻缘。

举行婚礼

白崇禧族兄白崇临为白崇禧与马佩璋做“保亲”牵线。双方家庭均为回族世家,双方家长均满意这门亲事,遂择定于1925年2月27日(农历二月初五,是回族的吉庆“主麻”日)在府前街(位于现在的桂林市中心广场)借用原一师长府第举行婚礼。当时,他们请了近70高龄的著名的马培坤阿訇“念配”(这是回族婚礼不可缺少的礼仪)。马阿訇领新郎新娘首先念了“清真言”和“作证言”。接“都哇”后,马阿訇向二人抛撒染红的花生,表示间隔搭配生育男女的“花花生”。后来马佩璋生育了10个子女(7子3女),马佩璋还认为是结婚时阿訇抛撒花生带来的吉庆。婚礼时,年事已高的白母没有出席。几天后白崇禧携新妇回乡探亲,马佩璋这才拜见婆母。

几天后,马佩璋与新婚丈夫双双回山尾村。一是和婆婆见面,因婆婆年老没有上桂林参加儿子婚礼;二来会会丈夫的亲戚;三是看看农村田园风光。马佩璋和白崇禧首先向白老夫人行大礼问候。通过两三天的相处,老夫人感到儿媳虽是富家小姐,但对老人很体贴,对姑嫂也很有礼貌,相处和睦,高兴得几宿未合眼,不断夸赞儿媳贤惠。

这时,刘参谋从桂林乘快马赶到山尾村告急。原来是黄绍竑从梧州打来急电,告知云南唐继尧令其弟唐继虞率大军围逼柳州,要白崇禧救援。军情如火情,白崇禧便与母亲告别,乘快马与刘参谋急奔桂林,马佩璋亦坐轿随后而去。

桂林遇险

白崇禧离开山尾村老家到桂林的当天下午,就令侯人松守城,自己亲率队伍急行军奔柳州救援解危。白崇禧刚离桂林,沈鸿英之子沈荣光就从湖南昼夜兼程偷袭桂林。4月2日桂林重落入沈军之手。沈荣光下令全城戒严,搜查白崇禧夫人马佩璋,还放言:凡捉到马佩璋或报告其下落者,予以重赏。他还派人搜查了白崇禧岳父马健卿的家,掳走不少财物。

原来马佩璋利用沈军入城时的混乱,经化装,由一名卫兵秘密护送、转移进中山中路119号的道生医院(桂林市妇幼保健院地址)避难。该院是英国圣公会女传教士柏德贞所办,柏德贞任院长。马佩璋受到了女院长的热情接待和妥善安排。医院虽处市中心不远,但沈军对于外国人办的医院是不敢进去搜查的。

白崇禧听闻桂林重落沈军之手,非常焦急。4月6日他带兵击溃唐继虞解柳州之危后,立即率队伍返回桂林。沈荣光自量不能抵御,连夜撤出了桂林。白崇禧进桂林城时已是黄昏,他将部队安排好后,便迫不及待地赶到道生医院。新婚夫妻劫后相见,悲喜交集。他们向柏德贞院长致谢后,回到岳父家。马府办了家宴,庆贺团圆相聚。

为父治伤

1935年7月,马佩璋在南宁接到叔叔马耀卿从桂林打来的电话,告知她父亲不慎跌了一跤,一腿骨折,腰背重伤。马佩璋很着急,因她刚生下四儿白先诚不久,白崇禧又因军政事务繁忙。夫妻商量后,决定请李宗仁、白崇禧的侍从医官,桂林人熊同和大夫,由谢和赓陪同到桂林为父治伤。谢和赓是中共秘密党员,受周恩来直接领导派来做桂系上层人物的抗日统战工作,来桂的时间还不长。他想,这事虽不算重大,却是取得白崇禧、马佩璋信任的好时机,一定要办得圆满。白崇禧派专车要他们迅速赶去桂林。谢和赓不失时机地说,坐汽车虽好,但沿途要过河渡船,起码要三四天才能赶到(当时还没有铁路通火车),对治老人的伤不利,最好是坐飞机迅速赶到。白崇禧说,我也考虑到了,但南宁没有航空客机,我管辖的南宁军校分校,只有日本制的小型空军练习机,风险太大。谢和赓表示,为抢时间救老人,是要冒点风险的。马佩璋和白崇禧既感动又高兴。当天,谢和赓和熊同和乘坐白崇禧安排的小型练习机赶到桂林。不久,马健卿的伤治愈。谢和赓、熊同和二人回到南宁,白崇禧和马佩璋对他们深表感谢。马佩璋还特地对白崇禧夸赞谢和赓为人忠诚,胆识过人。白崇禧对谢和赓进一步加深了信任,不久后即直接任命谢和赓为自己的机要秘书,后又推荐并经蒋介石同意,让谢和赓出任了国民党大本营国防会议上校秘书。

夫妻命运

婚礼时其时白崇禧32岁,马佩璋22岁。白夫人马佩璋是一个典型的贤妻良母式的人物,不喜抛头露面,不慕虚荣。其日常生活就是相夫教子。他们共同生活三十多年,伉俪情深,老而弥笃。家庭生活的温馨,对处于逆境中的白崇禧是一种很大的慰藉。

马佩璋不像李宗仁的夫人郭德洁那样热衷于政治,但绝对是一个好当家,在家里说话也有份量,白崇禧对她很尊重。白先勇回忆父母时说:“我父母关系很好,我父亲是个性强悍的人,但是他谦让我妈妈,吵架了,我妈妈撒点‘老娇’,他就让了。” 也无怪夫人是家里的主心骨,因为诺大一个家庭全靠她来管理。马佩璋跟着白崇禧,社会固然地位尊崇,但多年来过的是一种担惊受怕的生活。“在北伐和抗战时期,几次逃难都是母亲带着全家,母亲带着大批人马——年龄最大的有九十多岁的奶奶,最小的未满月的弟弟,八十多个人由母亲带着逃到重庆。一度误传父亲跟孙传芳激战时阵亡,母亲不相信,独自在兵荒马乱中穿越枪林弹雨寻找父亲,从上海一直找到南京。”

到台湾后,白崇禧风光不再,日子过得很清贫,但一家团圆,倒是心平气和地过了几年家庭生活。但到1962年,马佩璋病逝,白崇禧深受打击。他的儿子白先敬后来回忆说:“母亲开刀过世的,在床上过世的,一宣布我母亲死亡的时候,我父亲血压马上飙到快两百,我父亲血压量的。他坐在那里还能强忍住,我看得真是印象很深刻、很痛心地看他,看我父亲忍在那里,撑在那里,他那种撑,他撑了一辈子撑在那里为了什么,但我母亲过世我想他撑得最辛苦,从(母亲)过世,我们回教三天就葬下去了,然后从过世走坟,就是说每天去走,埋下去以后走坟走了四十九天,爸爸没有缺一天。”

逝世

1962年12月4日,白崇禧夫人马佩璋因高血压症逝世于台北一家医院,终年59岁。老年丧妻,对于身处逆境中的白崇禧无疑在精神上是一大打击。据说,在夫人下葬的那一天,“白将军眼泪几乎没有断过”。可见哀痛之深。

白崇禧用回教仪式安葬妻子于台北近郊六张犁回教公墓,于右任题写了碑文。按照回教规矩,亡者40天内家属须于每日清晨到墓前诵经祈祷。白崇禧以69岁高龄,每日必躬率儿孙辈准时前往夫人墓前念经,风雨无阻,从未间断,见者无不为之动容。据熟悉白氏晚年生活的人称:白夫人亡故后,白氏精神大不如前,有时好像茫然有所失,一副在那里寻寻觅觅的模样。

子女后代

白崇禧、马佩璋夫妇育有子女10人,子7人:先道、先德、先诚、先忠、先勇、先刚、先敬;女3人:先智、先慧、先明。据说,长子白先道为白崇禧与南宁一位王姓女子所生。白氏夫妇家教极严,家中有什么喜庆活动,上学的孩子不得请假;有时孩子顽皮,不听教诲,常令白崇禧生气。在白氏夫妇的严格教育下,白氏子女均学有所成。

白先勇

五子白先勇,1937年生于南宁,从小酷爱文学,童年在重庆生活,后随父母迁居南京、香港、台湾。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后,留学美国依阿华大学。童年的漂泊生活,成年又离别故土,耳闻目睹父母先后抑郁去世的现实,为他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失落”、“悲怆”的基础,也给他笔下平凡的日常生活留下了无法抹去的凝重的历史感。1958年,白先勇的处女作《金大奶奶》(小说)发表。1960年,他与同学创办《现代文学》杂志,发表 《玉卿嫂》 《毕业》等小说。1962年去美后,发表《纽约客》 《台北人》等著名作品集。后留美执教,成为当代知名的华人作家。

白先勇的成就

白先勇的作品融合了西洋现代文学的写作技巧和中国的传统表现方式,富于历史兴衰和人世沧桑感。21世纪初,他积极到大陆从事文化交流,并致力于昆曲艺术的传播与推广。他编排完成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在大陆与海外华人中,反响强烈。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9:3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