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马拉巴鹦鹉
释义

物种名称

【物种名称】 马拉巴鹦鹉

【又 名】

【拉丁学名】 Psittacula columboides

【英文名称】 Malabar Parakeet

科属分类

鸟纲(Aves)、鹦形目、鹦鹉科、环颈鹦鹉族

整体概述

身长:38公分(15寸)

亚种:目前并无已知亚种

外型:这种鹦鹉鸟体为绿色,下腹部和尾巴内侧覆羽黄绿色并带有点蓝色;头部、胸部、颈部和背部为灰色并带有不同程度的粉红色;鸟喙和眼睛之间为深绿色,额头两侧为蓝绿色;颈部有一条环状黑色羽毛围绕,下方也有一条蓝绿色的环状羽毛;头部两侧、背部、背部下方为蓝绿;翅膀覆羽深绿色并带有浅绿色滚边,主要飞行羽蓝色,中间尾部羽毛蓝色,尖端黄色;外侧羽毛绿色,尖端黄色;上喙红色,尖端黄色,下喙棕色;虹膜橙黄色。母鸟头部为灰绿色,胸部和背部绿色,颈部没有黑色和蓝绿色的环状羽毛,鸟喙和眼睛之间仅有一点点绿色,上下鸟喙皆为黑色。幼鸟和母鸟的体色很类似,但是头部为灰绿色,颈部的黑色和浅\\蓝色通常并不明显,鸟喙浅橘红色,到6周大才会变黑色,公鸟要6个月之后才能变红。

栖息环境和习性:马拉巴鹦鹉主要栖息于常绿森林、介于450米到1600米的潮湿山区林地、偶尔也会到潮湿的低地林区活动,有时候会前往农耕区,例如咖啡园、茶园、果园等地觅食。他们通常会组成4到5只左右的小群体,大部分被注意到都是因为他们发出刺耳的鸣叫,其他时候大多都栖息在树木的顶端,隐身于林木中因为体色提供了保护则相当难以察觉,仅有前往农耕区觅食的时候才会到地面下来。

食物:马拉巴鹦鹉大多以种子、水果(尤其是无花果)、小坚果、浆果、植物嫩芽、花朵、花粉和花蜜等为食。

地理分布

栖息地:印度西南、孟买北部

繁 殖

在野外他们主要的繁殖季为1月到3月,习惯将巢筑在高大的铁木树上,或是利用啄木鸟和巨嘴鸟使用过的废弃鸟巢;人工繁殖的马拉巴鹦鹉相当少见,他们一次会产下3到4枚卵,孵化期23天,幼鸟羽毛长成约需6周,幼鸟在离巢后21天就可以独立。由于环颈鹦鹉类通常都是母鸟较为强势,和一般鹦鹉公鸟居于支配领导的地位恰恰相反,因此时常发生凶悍的母鸟咬伤甚至咬死公鸟的情形,饲主在配对的时候应该循序渐进,切勿贸然将两只不熟悉的鸟关入同笼,以免发生惨事。有时已经配对好的种鸟,母鸟也会忽然凶性大发,曾有母鸟在育雏中无端将公鸟咬死的情况发生,因此接近繁殖期饲主最好多加留意公母鸟互动情况,只要有互相攻击的情况就应该立刻隔离。但是有时候也会发生公马拉巴鹦鹉对母鸟有攻击侵略性的情况。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14:4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