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马克西米利安一世 |
释义 | 1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459-1519)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历史上叫这个名的有三人,分别是具有中世纪风范的被称为是“最后的骑士”的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一世, Maximilian I ;三十年战争中风云一时的巴伐利亚的公爵;和拿破仑战争时期的巴伐利亚王国国王: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约瑟夫(Maximilian I. Joseph)。 马克西米利安一世, Maximilian I ,(1459年3月22日生于维也纳 ,1519 年1月12日卒于上奥地利),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地利大公(1493年-1519年),神圣罗马皇帝腓特烈三世之子。查理五世(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的祖父,亦是哈布斯堡王朝鼎盛时期的奠基者。马克西米连通过自己和子女的婚姻,使得的孙子成功地取得西班牙这个殖民帝国的王位,再加上自己的神圣罗马帝位,使查理五世成为欧洲的盟主,更令哈布斯堡王朝成为一「日不落帝国」。 ◎ 生平1477年同勃艮第大公大胆的查理之女玛丽订婚,获得尼德兰和法国东部边境一带的勃艮第领地。大胆的查理在南锡战死后,他保护妻子的领地,1479年在吉内加特战役中击败法国路易十一的进犯。1482年,他的妻子骑马摔死,他的幼子继承尼德兰而他担任摄政,后来因要与法国开战,与尼德兰议会发生冲突,被困在宫中,直到他父亲派兵把他救出来,他被迫接受“阿拉斯条约”,允许尼德兰三级议会充当儿子的摄政,允许把女儿玛格丽特许嫁给法国王太子以保持和平。他打算娶布列塔尼的安娜为妻,都通过代理人举行过婚礼了,但他那个准女婿查理八世生怕布列塔尼落入他的手中,居然毁婚而抢走了他的未婚妻。他不久就违反誓言,重新获得摄政权利。 1486年继承父位,成为德意志国王。1490年,当匈牙利的马加什一世死后,他重现控制奥地利地区。他竞争匈牙利和波西米亚的王位,却被 弗拉迪斯拉夫四世抢了先,根据1491年的“普雷斯堡和约”若弗拉迪斯拉夫没有后裔,波西米亚和匈牙利的王位应该有哈布斯堡家族来继承。1493年,腓特烈三世去世,他成了德意志唯一的统治者和哈布斯堡家族的首领。 1494年,法国国王查理八世侵犯意大利,开启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意大利战争,为了寻求对付法国的同盟者,他娶了米兰斯福尔扎家族的玛利娅,还同阿拉贡的斐迪南二世结成双重的儿女亲家。 1495 年同教皇、西班牙、威尼斯、米兰结成同盟,次年赶走入侵意大利的法军。1499年瑞士联邦不服帝国从帝国法令,他下令征讨,但他还没有动身,前锋已经被瑞士人夜袭而大败,只好承认瑞士独立。实际上,德意志诸侯害怕他扩大权力,甚至准备串通起来废黜他,他只好同意将帝国权力交给议会,满足做一个虚君,有段时间他竟然异想天开的想去竞选教皇。但他终于渡过了难关,在1504年的王朝战争中得胜,重振声威。1508 年2月,教皇尤利乌斯二世授予其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称号,自此德意志国王当选后即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无须去罗马接受教皇加冕。同年和教皇国、法国、西班牙组成康布雷同盟,对威尼斯共和国开战,战胜后他获得维罗纳、维琴察和伦巴第的帕多瓦。1511年经他那个杰出的女儿,尼德兰摄政--奥地利的玛格丽特的外交才干,解除同法国的盟约,召回法军中的德国雇佣军,同英国、西班牙和教皇结成新的神圣同盟,1513年在斯普尔斯战役中战胜法军,把路易十二的法军赶出意大利。但1515年法国国王弗朗西斯一世重新带兵出现在意大利平原,在马里尼亚诺战役中击溃了他的同盟者米兰公爵摩尔人卢多维克,根据《布鲁塞尔和约》,米兰归属法国,韦罗纳归属威尼斯,马克西米利安一世仅保有蒂罗尔地区。 ◎ 联姻马克西米利安本人,于1477年8月18日迎娶勃艮第公爵独女玛利(Mary of Burgundy)。在玛利的父亲去世后,这段姻缘将属于勃艮第公国的,自法国南部至荷兰的领地统统并入哈布斯堡皇室领地。 马克西米连的儿子美男子菲利浦(Philip the Handsome)于1496年迎娶西班牙女王储疯女胡安娜(Joanna the Mad),开创了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马克西米利安的孙子,日后的神圣罗马皇帝斐迪南一世于1521年5月25日迎娶了波希米亚公主安妮(Anne of Bohemia),次年,斐迪南的妹妹玛利亚公主(Maria of Austria)嫁与匈牙利兼波希米亚国王拉约什二世,这两段婚姻为日后奥地利吞并波希米亚和奥匈合组二元帝国埋下伏线。马克西米利安的儿女,多与外国王族通婚,哈布斯堡王朝在欧洲的影响,大大增强。 马克西米利安精心安排的政治婚姻,使他的孙子查理五世成为欧洲的霸主。 1506年,马克西米利安的儿子,卡尔的父亲英俊王菲利浦英年早逝,卡尔便继承了勃艮地公爵一职,成为了西属尼德兰(今日的荷兰和比利时)的首位统治者。1516年,马克西米利安的亲家,西班牙国王斐迪南二世病逝,卡尔因此成为了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自此,西班牙全国、意大利南部的西西里岛、撒丁岛、那不勒斯王国以及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都成了哈布斯堡家族的管治领域。1526年8月29日,匈牙利兼波西米亚国王拉约什二世在第一次摩哈赤战役战死,马克西米利安另一个孙子,查理五世的弟弟,奥地利大公费迪南以路易的姐夫身份继承匈牙利和波西米亚国王。虽然在匈牙利出现了争位者,但很快便被平定。 1519年,马克西米利安病逝,长孙卡尔继承帝位成为查理五世,并承继了家族对奥地利和阿尔萨斯的管治。马克西米连同时嘱咐女儿,奥地利的玛格丽特负责养育两个孙儿卡尔和费迪南。马克西米利安的两个孙儿相继成为神圣罗马皇帝,而且都有所作为。 ◎ 评价马克西米连一世被称为“最后的骑士”,既具有中世纪风范,又有文艺复兴君主的气质,是一位学者和诗人,是人文主义者和艺术家的保护人。他在战争中则是一位胸怀韬略的统帅,也是德意志雇佣兵和帝国炮兵的缔造者,火炮技术的专家。著有半小说性质的个人自传《白色的国王》(Weiss König)。另外,马克西米连还因倡导了一种最重要的铠甲制作风格而闻名。以表面的多条开槽和镂刻线为特征的“马克西米连式铠甲”在1500—1530年间风行欧洲。 他品德高尚,长相英俊,性格浪漫,当然,也免不了有些随便,他喜欢女人和酒,喜欢打猎游玩,他会寻欢作乐,也能忍耐,而他晚年怕自己随时死掉,甚至带着棺材伪装成书箱或财宝箱出游,1519年,当他还不满60岁时,为债务所迫,怀着极坏的心情跑到因斯布鲁克,但这个城市居然拒绝为他开城门,这位两鬓斑白的皇帝不得不继续前行,不久就死在他经常滑雪的维尔斯山间小屋里。因斯布鲁克还留有一个他的墓地,但他并没有埋在那里。他的墓地几乎是个艺术馆,全是雕像,这在西方是很少见的。 虽然马克西米连的一生充满挫折和磨难,但是他的奋斗为哈布斯堡王朝的扩展开拓的了广阔的前景。他有14个私生子女。和父亲一样,他经常债台高筑,一但有了烦恼,他便去打猎消遣。他平时威严而又乐于接进民众,他是文艺复兴事业的赞助者和热心参与者,他是虔诚的基督徒,又相信占星术。 在加强德意志中央集权方面,马克西米连也做出过很大努力,但因无法将哈布斯堡家族利益与帝国利益区分清楚,诸侯并不支持他的政策。“在你们的国王领导下团结起来,保卫德意志使之免遭法国和奥斯曼土耳其的侵犯,否则就是灭亡”,这是马克西米连雄辩的向帝国议会,向诸侯们,向城镇议会不断提出的问题。他没有能够达到这一目标,德意志以后三个世纪的历史证实了他的警告。 2 巴伐利亚公国公爵(1597-1651)◎ 简介马克西米利安一世1573~1651年Maximilian I维特尔斯巴赫家族巴伐利亚公爵(1597~1651),1623年起成为选侯,继其父为公爵后,重建公国,修订法典,并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军队。为了对抗新教联盟,他组织了天主教联盟(1610)并担任领袖。在三十年战争中,他为奥地利提供军事支援,帮其对抗巴拉丁选侯腓特烈五世(冬王)。他的手下蒂利伯爵连连打胜战,为其赢得了巴拉丁的领地和选侯位。由于受到一支由华伦斯坦领导的独立的军队的威胁,他于1630年强迫解散了帝国军队。马克西米连一世在后来与法国和瑞典的战争中失败,于是他与双方分别和解以保有自己的选侯地位。 ◎ 内政改革身为巴伐利亚公爵威廉五世之子,幼时受耶稣会家庭教师教导,后就读于印格士大学。25岁时,父亲便将巴伐利亚政府交给他管理,他继承一片贫瘠的土地,庞大的债务,无效的政府和一个对立的议会。此后,改革官僚机构和刺激经济增长成为他的优先目标,他很快的完成了这两个目标,建立了一个有效的制造业政府和权威的官僚体系,使得中央有权指挥地方,枢密院、陆军部和宗教委员会等新设立的机构展现了这位新统治者的雄心,教会明确归属政府管辖,议会变得毫无;立足之道,以往活跃的地方诸侯仅仅见到过马克西米连两次而已。这位亲王对政府政务事必躬亲。宗教上,他通过检查制度对年轻人施加影响来达成信仰一体化,信奉新教的诸侯被迫改奉天主教或者移居境外。他将其君主专制的理论写成备忘录教育其子。 ◎ 天主教同盟领袖漫长的三十年战争发生在他统治期间,1809年他成立天主教同盟,自任领袖,并以此身份与新教徒和哈布斯堡家族的皇帝交涉。1620年,三十年战争爆发了第一次重要战役---白山战役,他的军队在布拉格郊外打败波西米亚和巴拉丁联军后,战事向巴拉丁领地莱茵河下游发展,他由此成为神圣罗马帝国内举足轻重的人物,1623年让取代巴拉丁选侯的地位,成为七大选帝侯之一,1629年他发布严厉的檄文谴责皇帝和新教诸侯达成的协议,以恢复主权法令取而代之。 由于担心帝国内的权利平衡和对哈布斯堡家族企图的担心,1630年他迫使皇帝斐迪南二世解除了大权在握的大元帅华伦斯坦的职务,在瑞典人参战,他手下蒂利伯爵的军队溃败以后,瑞典人只指巴伐利亚首都时,他只好同意华伦斯坦复职,法国参战后,战局极端不利,1647年他私自同法国和瑞典达成停战协议,从而保住了下巴拉丁占领地核选侯称号。 历史学家常把他在位的时期成为巴伐利亚成为欧洲强权的关键,他在位时期,艺术,建筑和音乐的成绩也好行政一样丰硕。 3 巴伐利亚王国国王(1756-1825)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约瑟夫(Maximilian I. Joseph)(1756年5月27日-1825年10月23日),全名马克西米利安·玛利亚·米夏埃尔·约翰·巴普蒂斯特·弗朗茨·冯·帕多瓦·约瑟夫·卡斯帕尔·依格那提乌斯·约翰·奈波穆克(Maximilian Maria Michael Johann Baptist Franz von Padua Joseph Kaspar Ignatius Johann Nepomuk),茨魏布吕肯公爵,茨魏布吕肯-比肯费尔德行宫伯爵(1795年4月1日-1803年),巴伐利亚选侯和行宫选侯(1799年2月16日-1805年12月26日),巴伐利亚国王(1805年12月26日-1825年10月23日)。他是茨魏布吕肯-比肯费尔德行宫伯爵腓特烈·米夏埃尔(Friedrich Michael,1724年-1767年)与普法尔茨-苏尔茨巴赫公主玛利亚·弗朗西斯卡(Maria Franziska)的第三子。1756年5月27日生于施韦青根。 ◎ 公爵与选侯他在他的伯父普法尔茨-茨魏布吕肯公爵克里斯蒂安四世的监督下进行严格的教育。1777年起,他作为上校服役于法国军队并迅速升为陆军少将。从1782年至1789年,他驻守斯特拉斯堡。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他转而服役于奥地利军队,参与了法国大革命战争开始的几场战役。 1795年4月1日,马克西米利安的长兄普法尔茨-茨魏布吕肯公爵卡尔二世去世,他继承的长兄的爵位。1799年2月16日,随着巴伐利亚选侯兼行宫选侯卡尔·泰奥多尔的去世,1777年刚刚获得巴伐利亚的维特尔斯巴赫家族最长系苏尔茨巴赫支灭绝,马克西米利安·约瑟夫成为维特尔斯巴赫家族族长,任巴伐利亚选侯(马克西米利安四世·约瑟夫)兼行宫选侯。 他的统治体现了对法国的同情和启蒙主义的色彩。在最新组建的内阁中,马克西米利安·冯·蒙特哲拉伯爵(Graf Maximilian von Montgelas)曾一度扮演马克西米利安·约瑟夫私人秘书的角色,他的“启蒙化”和法国化强烈影响了马克西米利安·约瑟夫。农业、商业渐渐地发展起来,法律被改良,一部新的刑法在勾勒中,税收上废除了一些因封建特权而产生的不平等,宗教建筑的数量被缩减且它们的收支更多的应用于教育等有用的方面。在外交上,马克西米利安·约瑟夫直到1813年都是拿破仑最忠实的德国盟友,他们的关系由于马克西米利安·约瑟夫之女奥古斯塔(AUGUSTA Amalia Ludovika Georgia)与拿破仑义子欧仁·德·博阿尔内亲王1806年初的婚姻而更加坚固。随着1805年12月26日普雷斯堡条约的签订,马克西米利安·约瑟夫得到了巴伐利亚王国国王的称号和在施瓦本与法兰克尼亚的重要土地。他于次年正式使用国王的称号。 ◎ 巴伐利亚国王巴伐利亚的新王成了莱茵联邦最重要的君主,在莱比锡战役之前,他仍是拿破仑的盟友。直到1813年10月8日巴奥里德条约的签定,巴伐利亚在保持完整独立的前提下退出莱茵同盟,加入以奥地利、英国、俄国、普鲁士等为首的第六次反法同盟,并于10月14日向法国宣战。在1814年6月3日的第一次巴黎条约中,巴伐利亚将蒂罗尔让给奥地利交换来维尔茨堡。在维也纳和会上,巴伐利亚对奥地利做出了更大的让步。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在维也纳会议上坚决反对德意志的重建,因为这将危及到巴伐利亚的独立地位。他坚持认为新成立的德意志邦联应是一个建立在各邦国充分享有主权的前提下的宽松的组织,这一点他实现了。1818年5月26日,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带给国民们一部自由主义的宪法。 1825年10月23日,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在宁芬堡城堡(Schloß Nymphenburg)去世,终年69岁,葬于慕尼黑附近的Theatinerkirche。长子路德维希一世继承了他的王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