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与辅导 |
释义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与辅导》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指南。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概论的总结和学习,帮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规律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与辅导》适用于本科院校、高职高专和成人高校。 目录(绪论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版权信息书 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与辅导 作 者:翁志勇 出版社: 上海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 ISBN: 9787811182446 开本: 16 定价: 19.00 元 编辑推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与辅导》是翁志勇编写的。 目录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内容提要 习题练习 案例分析 延伸阅读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内容提要 习题练习 案例分析 延伸阅读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内容提要 习题练习 案例分析 延伸阅读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内容提要 习题练习 案例分析 延伸阅读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内容提要 习题练习 案例分析 延伸阅读 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内容提要 习题练习 案例分析 延伸阅读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内容提要 习题练习 案例分析 延伸阅读 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内容提要 习题练习 案例分析 延伸阅读 参考答案 后记 …… 文摘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延伸阅读 (一)物质、意识与实践学说的当代发展 1.实践唯物主义视野中的“物质” 实践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出发点是世界的两重化,即世界被分为“感情世界”和“自在世界”。在还没有人的时候,已经存在着先在于人的自在世界。它对人来说,是无意义的“抽象世界”。人们通过实践活动,造成了属于人的、满足人的需要世界,即“感情世界”。它是从“自在世界”中分化出来的即打上了人类感情活动印记的世界。感性世界同样是物质世界,由具体的物质形态构成的感性世界是历史的产物。当然,物质在“感情世界”和“自在世界”中都同样存在着,而对于人来说,有现实意义的、能被直接感知的和以感性的形式肯定它存在着的,是感性世界中的有形的感性存在物。而且这些可以被感知的感性存在物,都是人的实践活动的产物,是历史地形成的。离开了人、人的感性活动、人的实践来理解物质就不能了解物质与人的关系,不能了解物质的具体性和社会历史性。 马克思揭示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根本缺陷:对对象、现实、感性,“不是把它们当做人的感性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6页)。物质的外延应该包括在“对象、现实、感性”的外延之内。因此,在回答什么是物质的时候或对物质概念进行定义的时候,不应该离开人的感性活动、实践和主体,而同样应该把物质理解为人的感性活动。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最根本缺陷,并不是它的机械性,而是它不了解入的社会性和能动性,只把物质看做是人的感性对象,而不能把物质看做是人的感性活动。 不少人把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仅仅理解为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其实,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不仅是指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而更重要的是指世界是否可以改变的问题。如果把物质理解为人的感性活动,理解为实践,这就不仅承认了世界是可以认识的,而且承认了世界是可以改变的。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