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马骏:晚清军事揭秘 |
释义 | 《晚清军事揭秘》一书是马骏先生研究晚清军事变革的历史著作,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于2008年出版发行。区区1996个英国士兵在中国攻城略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为什么?究竟是谁烧了圆明园?八国联军为什么没去烧紫禁城?拿着高薪的北洋海军号称“世界第七,亚洲第一”,为什么在甲午战争中会全军覆没?庚子年清军11.3万人对付八国联军2万人,但北京地区的战争仅仅打了56天就全线溃败。正如梁启超先生所说:“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足以激励其爱国之心,团结其合群之力,以应今日之势而立于万国者。” 马骏:晚清军事揭秘作者:马骏 定价:29.00元 出版社: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页码:231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9787304041427 ·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内容简介区区1996个英国士兵在中国攻城略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为什么? 究竟是谁烧了圆明园?八国联军为什么没去烧紫禁城? 拿着高薪的北洋海军号称“世界第七,亚洲第一”,为什么在甲午战争中会全军覆没? 丁汝昌、邓世昌真的是民族英雄吗? 你知道张之洞“几大纪律几项注意”的军歌吗? 自诩信仰上帝的洪秀全,为了要太监,结果整死了许多小男孩。 一向被视为卖国贼的李鸿章,却为推进晚清军事近代化而呕心沥血。 慈禧太后为了抵御外敌,竟舍得拿出国库年收入的二十分之一筹建水师。 谭嗣同为了警醒国人而慷慨就义,但在刑场上老百姓却往他脸上扔大菜帮子。 庚子年清军11.3万人对付八国联军2万人,但北京地区的战争仅仅打了56天就全线溃败。 自从人类文明开化以来,中国一直是“执世界之牛耳”的国家,但从晚清开始却急剧衰落,仅仅是因为军力不强吗? 作者简介马骏,1953年生于沈阳,法学博士,大校军衔。曾就读于东北师范大学、国防大学和北京大学,先后获得史学学士、军事学硕士和法学博士学位,为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德国史研究会会员,是国内从事外同军事思想和军事历史研究的名家。现执教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经常为各大军区首长授课,为建军强军多次献言献策。 马骏教授著作等身,主要有《外国战争史与军事学术史》、《日俄战争史》、《日本军事战略研究》、《外国军事史学研究概论》、《二十世纪经典战役纪实》、《科索沃战争研究》、《美苏在开辟伊朗走廊过程中的矛盾与冷战的起源》等47部。2004年开始在央视“百家讲坛”讲述《二战人物》,在北京电视台“名师讲坛”讲述《战争谜中谜》、《孙子兵法》,引起广泛关注。近年来,其学术兴趣发生转移,晚清军事问题进入了他的视野,深入钻研,收获颇丰。 编辑推荐揭秘刀兵烽烟戈铁马,解读百年沉沦家国天下。 作者马骏,央视“百家讲坛”“周末开讲”、北京电视台“名师讲坛”坛主,其讲授的“二战人物”与“孙子兵法”,拥有众多观众 目录一 新人新兵新鲜事——太平天国那个“国”字中问的字是“下”不是“玉"/l (一)洪秀全封了88个皇娘,自然也需要有太监,但是他没那份技求。许多男童都被弄死了/1 (二)唯才是用与任人唯亲,太平天国在用人问题上“前明后暗”,经验与教训就像两只手,捧起的是一段真实的历史/9 二 儒魂?军魂?——晚清军事制度改革/17 (一)兵役制度由原来的“世兵制”变为“募兵制”,而且以儒学作为建军之“魂”/17 (二)毛泽东与蒋介石都推崇的治军之法——曾国藩的治军方略/22 (三)左宗棠这个人很怪,他是陆军,却是海军的奠基人之一/29 (四)呕心沥血的“卖国贼”——李鸿章的军事改革/31 (五)李二儿原来不二儿呀——李鸿章对近代军事的四大建树/41 (六)高薪养兵,北洋海军官兵的“工资单”/48 三 我的地盘我做主——性格决定命运/55 (一)“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死了,上刑场时,老百姓却拿大菜帮子往他脸上扔/55 (二)“戊戌变法”康、梁、谭最大的失策就是直接挑战西太后的核心利益,本来西太后开始是支持变法的/56 (三)“戊戌变法”失败,梁启超等都跑到日本使馆去了。日本政府对维新人士持一种同情与支持的政策,陈天华、邹容、蒋介石、何应钦、汪精卫都是在日本学习的,国民党也是在日本成立的/59 (四)穿号衣的军队/60 (五)彭玉麟和颜悦色地对李鸿章的侄子说:“听说你在这儿名声不好,欺男霸女?”李鸿章侄子说:“是又怎么样?’’安徽巡抚赶紧跑来求情,彭玉麟说:“你来晚了,我已经把他杀了。”/61 四 点儿背也得赖社会一一晚清军事衰亡,根本原因在于国家生命力不行了/63 (一)武学最盛的时候往往是国力最弱的时候,晚清之前中国没有安全需求/63 (二)近代中国国家与社会的演变,其动力白无来自于中国内部,同时也有来自夕卜部的:中击,这是晚清以来的历史与以往中国历史的不同之处/64 (三)清军与八国联军,11.3万人对2万人的较量,北京地区的战争仅仅打了56天就全线溃败/68 (四)1900旱,正如1894~1895年那样,并不是中国被外国敌人打败了,实质上,再一次被夕卜敌打败的乃是京师所在的直隶部队/71 (五)谁烧了圆明园,八国联军为什么没有去烧紫禁城呢/77 (六)西太后卖国?她是中国最高当家人,你听说过当家人希望自己早点儿败家的吗?晚清一年的财政收入是7000万两,但拨给北洋水师的就是400万两/78 五 卖孩子买猴——你玩得开心吗/81 (一)阿思本舰队,一则英国人“卖拐”的故事/81 (二)义和团最厉害的武器是他们宣称“刀枪不入”的法求和法术背后的神灵。法求毕竟是皂既骗自己也骗观众的玩意儿,只是骗不了洋人/88 (三)晚清士兵用粪便涂在扎枪头上,找女人的月经涂抹长枪,以此对付洋人军队。但是1996个英国士兵就打开了中国的大门/97 (四)蒙骗西太后,得了黄马褂——北洋水师训练中的弄虚作假与敷衍塞责/97 六 道德经中演大刀——农耕民族悲哀的战争理论/101 (一)农耕民族对战争的礼仪误区,排好了阵才能打仗,单纯防卫的军事思想害了清王朝/101 (二)甲午战争之前,日本对中国是“麻杆打狼,两头害怕”,因为毕竟中国多少年来都是东方传统的宗主国/105 …… 七 晚清“军歌”的成长史 八 鸿运撞了谁的腰——衰落的帝国成就了小子们的末世功名 九 奇闻逸事 附录 《北洋海军章程》 后记:在一个没有昏君王朝中发生的变革 …… 文摘一 新人新兵新鲜事——太平天国那个“国”字中国的字是“王”不是“玉” (一) 洪秀全封了88个皇娘,自然也需要有太监,但是他没那份技术,许多男童都被弄死了。 1851年3月23日,太平军在东乡举行了洪秀全正式登基仪式。但是之后的历史发展,证明这是一个短命的政权。除了别的因素而外,太平军的失败还在于自身的腐败。 太平军本身的问题,自己首先应该有不被打败的实力,同时要想取得胜利还要看敌人给不给你可乘的机会,“可胜在敌不可胜在己”,《孙子兵法》讲的门儿清着呢,这说明太平天国本身就有漏洞。举例来说,洪秀全后宫在册的有88个老婆。后宫没有什么呢?没有太监,你知道为什么没有吗?他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封了88个皇娘,他没太监?这不乱套了吗?他就是没有太监,为什么?他不是不想有,自然也需要有太监,但是他没那份技术,找来一堆小男孩,做手术不成功,许多男童都被弄死了。他毕竟是土包子开花,不懂得太监手术这门技术。太监手术是由清廷内务府专门处理这个事情的。 那不是一般的手术,弄完之后还得插一个鹅毛管,那个时候没有现在的导尿管,还得分季节,夏天做手术感染,秋天上凉了以后才做,那是有一套的程序的,他不懂啊。他哪懂这个啊,土包子开花嘛,就知道有太监,不知道太监怎么来的,不知道太监怎么做手术,就知道太监把那玩意割掉就行了,他就学,东施效颦。 因为弄不成太监,这时女官就出来了。大老婆管小老婆就那样管着吧,这就是从那开始有一套太平天国自己的制度了。这先不说了啊,总之天国的失败有自身因素,以致后来“十年壮丽天王府,化做荒庄野鸽飞”。曾国荃打进来之后,把天王府一把火给烧了。天王府珍藏的珠宝是不是都被他抢了,他为了毁灭罪证把天王府都烧了?对此后世说法不一。不管怎么样,真的假的先不说。后来的诗嘛,就是“十年壮丽天王府,化做荒庄野鸽飞”。成为一片废墟,到处是野鸽子了。 这是当时的诗人写的,这不是后来人编的。这时的军队已经不能打仗了,为什么呢?农民起义啊,在一定条件下兴忽衰忽,都在一瞬间。他的衰落和他的兴起是同样的快,没办法,这是个怪圈。闯王李自成不也是吗?打下北京城建立大顺政权,最后也走人了。 太平天国之后,洋务运动不就兴起了嘛。这时候清政府有三支武装力量,团练,八旗,绿营三支。那么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曾国藩、李鸿章还有左宗棠就觉得上海没有被太平天国攻下肯定有原因,太平军攻下了杭州,没攻下上海,原因何在?哦, …… 后记几年前,部队首长到我们单位开一个座谈会,在会上,我埘首长说:“我想备一课,讲讲发生在晚清时期的军事变革问题。”因为我从事的是外国军事问题研究,所以当时有些人对我这个想法不大理解。但是,我还是坚持要讲讲这个问题。原因也小复杂,就是想给当前正在进行的军事变革提供点历史参考。 清朝是中华帝国最后一个君主专制王朝。中国现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科技、外交和边疆民族等许多问题,大都是从清代演化和延伸过来的。中国在“康乾盛世”步入传统社会发展的巅峰。同样,中国自“康乾盛世”之后开始跌落,至今再也没有成为世界民族之林的排头兵。埘这种现象,每一个中国人都在为之焦急,为之忧虑,都在思考,都在试图奋斗改变。自“康乾盛世”之后200余年的历史中,出现过许多为中国重新崛起而挣扎、探索、奋进的仁人志士。中国晚清时期出现的军事变革,就是这些仁人志士群体思维与行为的一幕剪影。 然而,这次军事变革没有使得中国如同变革者本人所希望的那样重新崛起;中华民族不仅没有从这次军事变革中实现伟大的复兴,而且差一点沦为殖民地社会。梁启超先生说:“史学者,学问之最博大而最切要者也,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足以激励其爱国之心,团结其合群之力,以应今日之势而立于万国者。”由此,我生发出研究晚清军事变革的想法。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