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马建熙 |
释义 | 马建熙 男,回族,1940年9月21日生于四川省汉川县漩口镇。中共党员,大专毕业,1987年调工为中学。高级教师。系汶川县漩口中学副校长、阿坝藏羌自治州教育学会会员、州中语学会会员、四川省教育学会学校管理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华教育艺术研究会会员。 马建熙同志1961年毕业干部江专科学校中文系,至今从教36年(其中小学任教4年、初中任教13年)。其间还进修英语一年半,1991年5月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智力开发与专门人才研究所主办的“现代教育理论研讨会”学习,1992年9月在四川省教育学院举办的“中学校长岗位培训班”学习。早在1973年参加培训汶川县民师,担任班主任及语文教学。该同志长期耕耘在学校工作第一线。先后担任班主任工作24年,白花中小学教育工会会员(1982年出席汉川县工会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并受到奖励),还担任过漩口中学英语教研组组长、语文教研组组长、教务处副主任,1989年被任命为汉川县漩口中学副校长。主管教学、教育和师培工作。曾教过美术、体育、自然、工基深、农基课、地理、英语、语文等多种学科。1992年评为汶川县优秀教师。并加入中国共产党。该同志从省校长岗位培训班第四期结业回校后,提出了“整体改革、整体育人”的办学方针,并制定了《新教帅上岗前的培训要求》、《漩口中学关于能级管理规定》、《漩口中学校规制度细则》、《漩口中学教师考核须知五条》、《漩口中学关于加强教育教学的规定》、《漩口中学学科竞赛奖励标准》、《教学管理处罚条例》、《漩口中学学生一日常现四字经》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确保该校教育、教学、教研工作顺利开展。该同志大多是担任高三语文教学。在实践中,敢于探索,勇于进取。带头搞起教改探索课:古文《过秦论》与《六国论》的比较教学。这一探索打破了旧有的单一课题的教学模式,将一个单元的基本篇目的同类课文,作一整体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使人感觉新颖,耳目一新,开了一个好头”这是省重点威州中学的语文组老师来校观摩此课的评语。此后,该校的语文老帅英方林也将此探索思路带回学校实践,也收到满意的效果。在校内该同志狠抓教学研究的开展,“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高级教师示范课”、“一级教师公开课”、“中青年教师优质竞赛课”、“三级教师晋升研究课”、‘未定级教师合格课”、“智力开发探索课”……几年来整个校园基本形成了教学研究风气,正如上级主管领导评价的“期期有新课题”、“年年有新步子”。该同志还为学校制定了“科教育人战略目标”(即“一、二、三、四青人工程”)一个大目标(兴科教新风、有时代新人);两条战线(兴教,有人);三个体系(科普宣传教育,科技实验制作,教育教学研究);四种人才(为高等院校输送优生,实施社会职教为其输送急需人才,为企业、厂矿培养一技之才的员工,开展农技教育为农村输送“星火”带头人)。这一系列的育人工程受到上级领导的高度评价,更为今后的普教与职教的结合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为此,该校在1993年和1994年两度开展了科技系列活动,并辅之以艺术节活动的协调配合,丰富了校园文化又在探索育人的新路子。而这些活动的开展,从计划、实施的全过程均是由马副校长设计、主持。为该校“课内打基础,课外青人才”的素质教育引出新的探索。因此,深受州、县、镇各级领导的重视赞扬。该同志主抓学校师培工作。1992年以来,一直坚持在校举办素质讲座,每期3-4次,为管理干部举办了《学校管理》、《管理心理学》讲座;为教师举办了《中学教师素质》、《教育生态学—一净化育环境与师生的关系》、《课堂教学管理心理学》、《职业道德及其内涵》、《教学中的“三重”建设》等讲座。经过多年的实践,该同志总结了“现代管理武装头脑,在岗培训严格把关,以老带新贵在参与,以赛促教重在实效”的有人新格局。这正形成该校师资建设管理的特色。近年来,该同志笔耕不断,撰写了“治学经验”、《教学中的(“三重”建设》、《变教为学》、《刻不容缓的历史使命》、《从响亮的掌声中产生的联想》等多篇论文,分别发表在《全国中小学校长治学名言大典》、《学校管理通论》、《中国基础教育论文大典》、《全国中小学校长优秀论文汇集——校长论坛》、《中国当代校长治校方法》,他的名字还列入《中国少数民族专家学者辞典》、《中华当代名人辞典》。至今还担任山东《蓓蕾》丛书编委会编委,湖北《当代优秀教育教学论文》编委会编委,河南《周口教育报》特约编辑。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