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马家战国蜀王墓 |
释义 | 简介我们曾指出“巴蜀”作为一个涵盖四川盆地及其邻近地区(包括今陕南、陇东南等)的地域概念是战国秦汉时形成的,见于《史记》、《汉书》等典籍。殷墟卜辞和周原卜辞中都有“蜀”是可以肯定的,而殷墟卜辞有无“巴”则颇有争议,笔者也并不认同。“巴蜀文化”是抗战时提出来的,建国后的考古发现(如船棺葬、羊子山土台、水观音遗址、铜器窖藏等)使巴蜀文化成为我国的区域文化中主要的一支。三星堆的考古发现更使四川盆 地、尤其是成都平原的“早期蜀文化、古蜀文明、古蜀国”成为学术热点,至今不息,而且大体上有了一个面目 史书记载《四川古代史稿》记载:"开明王朝时期4的古铜器文化可以新都马家木椁大墓和成都百花潭中学十号墓为代表。新都大墓的椁长8.3米,宽6.76米,又用木枋把椁内隔成棺室和8个边箱,棺室内有船形独木棺1架。船形独木棺反映了它是华夏民族的墓葬。学者根据墓葬地望及葬制规模,推论其可能是开明王9?1世的陵墓。该墓虽早遭盗掘,但椁室中部下的木构腰坑中的器物尚保存完好,计出土青铜器共20多类188件,有鼎、敦、壶、豆、釜、甑等饮食器,戈、矛、钺、短剑等兵器,削、凿、印、锯、雕刀等工具,其组合相当特别,每种多以2件或5件成组,可能在蜀地有特殊的尚五习俗(如五丁、五包、五妇)。其中一鼎盖内有"邵之食鼎"4字,字体为春秋战国时楚地流行风格。有不少器物光洁如新,有些铜器如短剑、锯、雕刀等物及其上面所附加的木板和绑椁的绳索也保存完好,使人们能看到2000多年前器物的原貌。 出土文物新都马家山蜀王墓中出土的铜器即达170多件.馆藏文物中最丰富多彩的古代艺术品则是汉代画像砖和陶俑. 该墓的年代似以定在战国早中期为宜。出土这些高规格的青铜器在年代相近的涪陵小田溪巴王墓、成都羊子山172号蜀侯墓、新都马家蜀墓等侯王贵族墓葬中也曾有发现。因此罗家坝M33也应属于侯王级的贵族墓葬。M33的发现提升了罗家坝战国墓地的规格,这里应是一处有侯王贵族与平民共葬的族墓地。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