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马河镇 |
释义 | 1 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马河镇马河镇,常用地名,包括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马河镇和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马河镇。 ◎ 1、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马河镇◎ 基本情况马河镇位于陇西县城北部,镇政府驻地距县城约55公里,镇域位于中纬度内陆地带。全镇地形呈南北走向,北高南低,地貌为黄土梁卯与河谷地形。全镇平均海拔1800米,无霜期141天,年均降水量不足430mm,平均气温5.9℃。全镇辖8个村、6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3825人。辖区流域面积7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5222亩,人均3.2亩,横穿全境,全镇村村通汽车,社社通农用车,有大小道路50余条,公路总里程达360余公里,交通较为便利。2006年总产粮食4080吨,人均产粮392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1605元。 ◎ 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一)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近几年来,该镇把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举措来抓,积极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经济结构,压夏扩秋,压粮扩经。2006年,全镇夏秋比达4 :6,粮经比3 :7,其中洋芋种植面积74500亩,农民人均从洋芋产业中获得纯收入350元,占人均纯收入的25%左右。 (二)畜牧产业初具规模。全镇按照“退耕还林奠基础,舍饲养殖促转化,良种引进增效益”的思路,认真落实退耕还林、封山禁牧,大力发展饲养殖的各项扶持政策。坚持以畜促草、以草带畜、草畜转化,走“小群体、大规模”的发展模式。目前,全镇大家畜4300头(匹),猪8500头,羊2680只,鸡1.2万只,建立优质牧草基地3000亩,“家家户户养猪鸡,规模养殖有牛羊”的养殖格局初步形成。 (三)劳务产业逐步壮大。全镇实行劳动力的培训输转制度,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一是健全体系。建立健全了劳动力资源信息平台,摸清了劳动力的底子,建立了劳动力信息档案库;二是加强培训。充分利用各类培训资源,有针对性地对适龄劳动力进行了培训,年培训保安、建筑技工、电动缝纫等人员8期3650人。三是促进输转。通过政府推动、能人带动、组织联运、市场拉动等灵活多样的方式,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年输转5000人,创劳务收入500万元。 (四)农业和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全镇把改善农业和农村基础条件作为增强农村干部发展后劲的核心举措来抓。按照“一事一议”筹资金,“机修为主上规模,人机结合保质量”的总体要求,2005年全镇实现梯田化目标。 (五)社会各项事业协调推进。计划生育工作水平有所提高,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电力通讯、环境保护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新的进展。与此同时,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高度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访、民调、困难和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安排等关系群众利益的问题,及时化解各类矛盾和不稳定因素,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2 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马河镇◎ 简介马河镇位于江汉平原腹地的荆江南岸,是汉江中下游地区水陆交通要塞之一,总面积95平方公里,总人口4.2万人,辖1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个林场耕地面积45222亩,人均耕地3.2亩,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445元,人均产粮248公斤。 ◎ 乡镇概况马河镇境内土壤肥沃,物产丰富,环境宽松,市场活跃,素有汽配工业镇和瓜椒大镇美称,先后被授予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区,全国优质辣椒、甜瓜生产龙头乡镇,湖北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湖北省中心镇,湖北省五好乡镇党委,荆门市十万亩瓜椒菜生产基地等荣誉称号。 马河镇大力发展“工业兴镇”战略,并致力于改善招商引资的基础和环境。马河镇交通、区位、资源优势明显,紧靠黄金水道汉江,镇区建有永久性客、货运码头。镇内公路网发达,秦黄公路、新后公路两条省道横贯全镜,乡村路网直达农户,马河起点的新后公路行程仅60公里直通宜黄高速。马河镇作为荆门重点建设的中心镇,金融文化、卫生、教育、公安、税务等服务机构齐全,电力、供水充足。马河及周边市县都属国家重点商品粮、棉、油生产基地,农业资源十分丰富。马河镇现有工业企业150多家,汽车配件、农副产品加工是其两大支柱产业。 ◎ 特色农业生产马河镇合作社主要是为了方便瓜农而建立起来的一个松散性组织,要发展成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实体,要求瓜农在种植模式上要不断创新,为农民增产、增收探明一条富裕路。 一是选择优化种植模式。2006年通过合作社与浙江客户联系,成功引进大棚西瓜一种多收模式,在当地取得较好影响。大棚西瓜种植在本地属首次,由于投入大,风险也大,加之在技术上不成熟,许多会员想种也不敢种,怕冒风险。经过几番协商,最后选择以土地、劳力入股,与浙江客户合作建示范基地100亩。通过一年的运行,合作取得成功,农户不但取得了经济上的收入,而且也学会了大棚西瓜种植技术,真乃双赢。 二是靠品牌拓宽市场。两年前就成功地注册了“小皇蜜”牌西甜瓜商标,由于包装没跟上,使用范围不广,品牌没打响。2006年马河镇合作社在销售上大做宣传,基地生产的大棚西瓜品种为“早春红玉”和“8424”,通过包装把无公害生产基地和“小皇蜜”商标贴上,销售形势看好。5月份,未包装的西瓜批发每市斤1.5元,包装后每市斤批发价1.8元,每斤多卖0.3元,而且客户选择包装西瓜。因为包装后不但好运输,而且还可以送礼,提高消费品位。2006年销往长沙和武汉的西甜瓜全部采用包装销售,“小皇蜜”牌无公害西甜瓜逐步打响品牌,可望成为荆门知名农产品。 三是靠技术服务扩大生产面积。未成立合作社时只有皇陵一个村种返季节西甜瓜,成立合作社当年扩大到6个村。合作社运作3年扩大到马河镇31个村场,面积由最初的700多亩扩大到10000多亩,2005年产值达到3000万元。主要靠技术推广,合作社在技术服务上不隐瞒、不保守,与瓜农共同探讨生产中的技术难题,主要通过区、镇送科技下乡,专家技术讲座,培植科技示范户等方法把无公害返季节西甜瓜产业化种植推广做大。如宜阳村以前是靠种植水稻为主,一年种两茬,早、晚轮作,一亩地产粮2000多斤,最好年份亩平产值1600元,纯收入1000元。2005年通过合作社会员把技术传到宜阳村五组后,少数农户开始种返季西甜瓜,当年每亩地一季甜瓜产值达到3000元,亩平纯收2500元,全年两季产值达到5000元,纯收达到4000元,经济效益是种水稻的4倍。农民纷纷开始种植返季节西甜瓜,2008年全村西甜瓜面积达到1000多亩,成为当地最优化种植模式。 ◎ 林木业发展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马河镇政府领导把群众的切身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必须把握山区特点,加快发展林业,把山林当工厂办,努力实现林业经济可持续性和效益性的良好统一,促进财政增效、农民增收、经济发展作为发展马河的首要任务。 马河镇国土总面积为24万亩。其中山林面积22万亩,以松、栎为主的森林面积为11万亩,杂灌林面积为10万亩,路网及其它用地约1万亩。据历年造林统计,马河镇共改造多种经营基地4.5万亩,其中杉树2万亩、板栗1万亩、茶叶0.3万亩、柑桔等水果0.5万亩、银杏0.2万亩、杜仲0.2万亩,黄姜0.3万亩。形成山林面积中森林面积与杂灌面积各占一半,杂灌林面积中已改造成为多种经营基地面积与待改造的面积各占一半,多种经营基地面积中现有存在面积与荒芜面积各占一半,现存多种经营基地中有收益面积与没有收益各占一半。这四个各占一半,充分写照了马河现有山林优弊两个侧面,马河的山林面积大,而且土壤肥沃,植被资源丰富,杂灌林面积大,可开发的潜力大;同时也暴露出了过去的开发利用不力,只栽不管、开发无效益、山林管理混乱等诸多问题。 马河镇有九千人民,马河人民人均所享有的耕地不足1亩,但人均享有的山林确有24亩。马河人民吃饭靠田,致富要靠山。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山区人民必须紧紧依靠山林,发展林业这个优势产业,才能全面实现小康目标。 ◎ 工业重镇马河镇成为“工业重镇”,首先就得力于煤炭工业这一优势产业:每年产量无论在东宝区,还是在全市的乡镇中,都是最大的。建镇20年来,煤炭业一直是马河的工业支柱。走过从无到有、由少到多,走过遍地开挖、效益低下,如今的马河煤炭工业,通过整合资源,形成规模,技改保安全,资源再利用,逐步走上良性发展道路。 北通襄樊南漳,西邻宜昌当阳、远安。2007年,1.2万人口的“边城”马河镇,工业总产值达到5.7亿元,工业增加值1.6亿元,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1亿元,工业利税总额1792万元。构成马河这一“工业重镇”内涵的,有包括这些数字在内的一连串数字,有绝对数,还有相对数,而其中只有一个关键字----煤。 马河发现煤的时间可以追溯到清代。但煤的开采从1987年建镇前后才真正起步,当时只有两三家小煤窑。发展到1994年前后,煤矿数量一度达到120家以上。“遍地开花,到处在挖!”马河镇资产经营公司经理都启鸿这样描述当时煤乱采滥挖的“盛况”。 煤矿虽多,但效益并不明显,这120多家煤矿的产量,却远远不及今天20多家煤矿的产量。不仅如此,安全事故频发,煤矿开采只顾短期利益,回采率不到50%,煤资源浪费十分严重。 马河镇有煤矿21家,2006年煤的产量达到了42万吨,而在煤矿数量最多时,年产量也不到30万吨。更重要的是,煤的回采率提高到了90%以上。要保证煤矿的效益,安全是关键。马河镇对煤矿安全生产投入的力度逐年加大,仅2006年,马河镇21家煤矿就投入6000多万元用于技改。目前,每一个矿井的断面都扩宽加高,从以前不到1米改到了2x2.2米,井内的采煤、掘井、机电、运输、通风、排水6大系统全部按国家标准进行限定,凡达不到要求的,一律整改。 严是爱,松是害。在安全问题上,强制整改就是服务发展,忽视安全反而欲速不达。这一点,镇里是毫不含糊的。从挑肥拣瘦到“块块有主”,废弃物变成了“香饽饽”。 采煤的地方,会伴生一种叫煤矸石的产品。开发前的马河,煤矸石是当作垃圾堆积在山上的。不仅堆积占地,而且能自燃污染空气甚至引起火灾。在离马河集镇较近的一座山上,由于年年都有煤矸石新堆上去。树越来越少,一度变成了一座黑色的渣山,煤矸石成了马河人心中的一大隐患。 据勘测,马河现有储量煤3000万吨,如果都开采出来.产生的煤矸石量将近亿吨。可喜的是,马河镇开始了煤矸石利用的尝试。马河镇的煤矸石主要是粉碎后,被用于生产水泥等建筑材料,将煤与矸石粉碎后混烧发电等。 随着煤矸石的利用越来越广泛,今年马河镇内开采出来的所有煤矸石都已被预订。 ◎ 发展方向为了进一步提高煤矸石的附加值,马河镇正打算建一家煤矸石制砖企业。这种砖的硬度比一般砖要强得多。由于煤矸石的利用,煤矸石渣山的绿化恢复工作已全面展开,现在“黑山”正在变绿。说马河是“煤城”,多少有些不妥。因为马河一直就是一座清秀的镇。这两年,说起马河,人们会马上想到美丽的沙滩河。马河的琵琶洲大桥,据说是亚洲第一长单拱桥。说不定哪天,提到马河的支柱产业。人们首先想到的,不再是煤矿,而是旅游业----那的确是一个充满原生态色彩的地方,一个休闲的好去处。 ◎ 基础设施建设湖北荆门市马河镇2007年围绕“水林田路”大做文章,采取“四结合”突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这个重点,加速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努力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马河镇结合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治好“水”:兴修5000米水渠,维修2万米水渠,整修草池坪水库,青蒿峪水库,维修800口堰塘,努力提高农业抗灾能力。 马河镇结合优势农业产业带建设造好“林”:新发展柑桔3000亩,品种改良3000亩,无公害综合技术配套3000亩,其中高标准建园1500亩,办500亩无病毒优质脐橙良种基地;高标准改造老茶园1000亩,引进一家茶叶加工企业,力争打响一个品牌;狠抓科技创新和田间管理,提高8560亩板粟效益。 马河镇结合良种良法种好“田”:新发展优质核桃5000亩,蔬菜5000亩,努力为半山地区增收办好样板示范,探索新路子。 马河镇结合交通建设修好“路”:兴修村级公路7条35公里,改造乡村道路60公里,硬化村级公路55公里,努力实现“打通新公路,村村通公路,全面碎石路,部分水泥路”切实解除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 ◎ 招商引资马河镇在天台山建立了一座占地500亩的茶场。但是由于技术不过关,生产的茶叶一直在本地“转”。2003年,浙江商人叶建军看中了天台山的茶场,投资30多万元成立了荆门市天台山绿缘茶业有限公司。通过改良品种、改进工艺,2004年创立了荆门市第一个有机茶品牌。经过5年的发展,现在天台山茶场面积已达2000亩,年产值可达600万元。 2005年,湖北洲和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也看中了马河这块福地,不过不是种茶,而是种植中药材。公司先后投资1000万元,在马河镇实施“万亩千户”工程,种植板蓝根、荆半夏、穿心莲、苍术等20多种中药材,实行公司统一选址整地、技术培训、免费供种、订单收购,1万亩的核心基地已确定。 山好水好不仅能种出好茶好药,还能养出好“肉”。围山养鸡,土鸡味好。2005年,镇里组织23名养殖大户到安徽参观学习放养土鸡的技术,并拿出50多万对养殖户进行奖励。马河镇土鸡达到50万只。 可好景不长,禽流感的爆发,让山民损失惨重。一时间山民谈鸡变色。 这么好的项目,不能就这样放弃了。2007年,镇里引进外地客商周秦一次性投资30多万元在马咀村发展围山养土鸡近万只。在他的示范带动下,现在马河镇围山养土鸡千支以上的农户达到100多户,饲养家禽总量15万多只。围山养鸡有了新的发展。 马河镇通过推介山区资源优势,诚招适合山区的投资项目,先后有20多个项目落户马河,总投资超过1亿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