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马坊村 |
释义 | 马坊村,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西寨乡的东北方向,民风纯朴,农民世代以种地为生。农业资源丰富,主要农作物有:花生,小麦,玉米,棉花,西瓜,胡萝卜等。各个季节产品不同,绝对纯天然新鲜产品。产量丰富,品种多样。并且大荔县马坊村农产品贸易中心正在筹备建设中。现有农户892户,有乡村人口3538人,其中农业人口3510人,劳动力1228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826人。 简介全村国土面积6.58平方公里,海拔1860米,年平均气温14.5 ℃,年降水量1008毫米,适合种植烤烟、水稻等农作物。全村有耕地面积4081亩,人均耕地1.26亩,有林地807亩。2007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00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70元。该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烤烟、粮食为主。 村庄由来 清康熙时(1662-1722),陆姓来此地定居。因此地有屯垦军饲养军马的马房数间,遂名村为马房,后演变为马坊。同治《即墨县志》标作马房。 政区人口 即墨市丰城镇辖村。在时家丰城北1.5公里处。全村有耕地面积616亩。2006年,全村共有273户,总人口为757人,其中劳动力人数有589人。 经济发展 2006年,全村粮食总产量达到216吨,经济总收入为807万元,人均纯收入为5920元。 自然资源全村有耕地总面积4081亩(其中:田2960亩,地1121 亩),人均耕地1.26亩,主要种植烤烟、水稻等作物;拥有林地807亩,其中经济林果地444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13亩,主要种植桃、梨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 402.1亩,其中养殖面积356亩;荒山荒地921.6亩,其他面积3657.9亩。 基础设施截止2007年底,该村已实现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有路灯。全村有35户通自来水,有793户饮用井水。有892户通电,有763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772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92.1%和93.2%);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667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622户(分别占总数的80.5%和75.1 %)。 该村到镇道路为柏油路;进村道路为水泥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5公里,距离集贸市场5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46辆,拖拉机356辆,摩托车401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973亩,有效灌溉率为48.39%,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1973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56亩。 到2007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45户;装有太阳能农户30户。全村有2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4个自然村已通电;有4个自然村已通路;有4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4个自然村已通电话;有1个自然村已通路灯。该村农户住房以砖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246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332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271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水利 农村经济该村200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004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188.6万元,占总收入的59%;畜牧业收入 668万元,占总收入的34%(其中,年内出栏肉猪4778 头,肉牛164头);渔业收入26.6万元,占总收入的1.5%;林业收入17.8万元,占总收入的0.8%;第二、三产业收入14万元,占总收入的0.6%;工资性收入69万元,占总收入的3.4%。农民人均纯收入2570元,农民收入以烤烟、水稻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24.5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82人(占劳动力的2.4%),在省内务工41人,到省外务工41人。 种植业 文化教育该村建有小学1所,校舍建筑面积1854平方米,拥有教师16人,在校学生287人,距离越州镇中学5公里。目前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425人,其中小学生287人,中学生138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动室3个、图书室1个、业余文娱宣传队1个,极大的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2007年被区评为先进文娱宣传队。 新农村建设2007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施方案,积极组织、开展新农村建设的项目、规划,总投资100万元。内容包括生产发展、村容村貌整治、农民增收、乡风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 河南省霸州市南孟镇马坊村概况马坊村地处于霸州市北9公里,在南孟镇的管辖之内,北部与永清县交界,西有廊霸公路,东与北邱庄、和沙城临边,南有李家营和安家营连边。全村共有土地5060亩水浇地占百分之九十五左右,人口2600余口人,都是汉族,姓氏以李张刘为主,由于水利条件比较好,农业比较优先,主要作物以小麦、玉米、棉花和蔬菜为主。2001年被廊坊市政府命名蔬菜种植专业村。 建制沿革相传在宋朝年间,杨廷昭在此地抗击主导军,曾经是一马场到养和训练战马之地故称为马坊。 原马坊村南北有500米长,东西有300米宽,东北有皇家河一道,由西北流向东南的一条河流,据说是明朝有位娘娘回家时路过此河。后来改为黄浪河,在村有庙11座。七神庙及五神庙等。 在解放前有义会和高跷会每个会百余人,成员来自本村自业余人员,在逢年过节期间为村民表演助兴,在文革期间停演,打倒四人帮后又组织起来为群众表演,几年来权会到春节期在北京庙会演出。有马坊权会闯京城之说。 大事记1945年日本投降后,地方王团来该村清算。 在1947年该军独立营住在李某某家,由于送错件王凤岗部队来该村围困,把该军独立营包围在院中独立营的战士顽强抵抗,坚持到晚,敌人开始拆房放火。有十几人牺牲在屋内,其余人在地道中逃到一家万姓家中躲藏,后撤出该村。 在本年还乡团到该村后杀死贫民骨干多人。 1949年东北军南下,住在该村受到本村的热烈欢迎。 1950年普及佛教会在该村盛行,同年镇反革命开始。 1951年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取缔了落后道会,“佛教会”已发展到一领、三都、四十六个盘。 1952年成立了互助组开展生产大运动。 1953年大庙成灾,四面汪洋一片,本村四周被水围困,商船开到该村东北角,成为码头,坐船一篙直到天津卫,同年成立初级社,有爱国社,爱民社。 1955年成立高级社,在高级社成立后,只有两张姓来入社。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全村设一个大食堂,在西北角马姓家。 1960年因全国性的自然灾害,分为四个大队,马一、马二、马三、马四。 1961年因难以抗据的灾害,在两年中死亡百余人。 1963年大河成灾,洼地绝收。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开始,又称“四清”。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由学生开始“罢课,付革,大字报,批斗”。 1968年四个大队合并成一个大队,取消了四马单独的局面。 1969年盖房建立大队部:“现在村委会”当时下设八个生产小队。 1970年在村东2.5公里处建林场一个,又名“东土洼”。 1975年为了机械化耕作方便,把所有坟头安全平掉“烈士墓”除外。 1976年唐山大地震,为支援唐山,每家烙大饼集体送到唐山,后来又人出一斤面。为了躲避震情,全村都集合到各自生产队的打谷场中留宿。有几童就出生在打谷场中。 1978年调整大街,制定建房街道的规划,南北大街五条,东西小巷二十三条,每所房基地东西宽15米南北19米。 1979年由于队大人多,不方便管理,分为16个生产队,本年开始大搞计划生育,医疗手术队进村,设在大对院内,集体做手术者有40余人,集体疗养、食宿,男性一星期,女性两个星期。 1980年开始承包棉花种植,每亩上交40斤籽棉,多余部分给承包人所有。全村粮食突破历史记录,总产达110万斤,有公社发奖旗。 1981年开始大面积土地承包,达到人均。 1982年石油在该村北、东开始打井,修胜利路一条,同年建成自来水。 一亩棉花单产在四五百今左右,到秋后买棉成了难题。 1983年在原大队副业院内建面粉厂。 1984年在村东北洼建砖厂,年产量达3000万块,窑室54个洞。 1988年购置北京牌客车一辆。 1991年在村建该村第一座温室,种黄瓜,春节上市廊坊、国家农业部都来此参观。 1993年在村北建冷棚30个,提高一亩地产值9000多元[种菜]。 1997年开发东大洼到2001年形成了千余亩的温室蔬菜基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