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马恩结论 |
释义 | 也就是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政治思潮登上历史舞台,从1516年英国的大法官托马·莫尔发表《乌托邦》算起,已经有490年的历史; 科学理论出现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理论出现,从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算起,已经有150多年;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制度,从1917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算起,已经有89年的历史。 前进之路社会主义,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了美好而更加科学的前进之路,曾经一度轰轰烈烈,然而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后,随着斯大林模式的诞生,人们对社会主义的探索逐渐地陷入了误区,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也逐渐的僵化,在实践对这一模式提出质疑、挑战之后,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又由于种种的因素,放弃了社会主义制度、放弃了共产党在国家中的领导地位,把社会主义的改革变为了“改向”,最终导致了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了空前的挫折。 空前的挫折美国学者弗兰西斯·福山在《历史的终结》中认为,随着苏联的解体,自由主义终于把共产主义打跨在地,它再环视四周的时候就发现自己再也找不出对手,历史终结了,一个社会主义的时代已经结束。然而,历史果真如福山所说,已经“终结”了吗?苏联及其模式的失败,真的标志着社会主义的一去不复返了吗?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属性和内在规定性,是社会主义社会区别于其他社会的根本标志,贯穿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全过程 ,决定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 社会本质社会主义本质是由马克思恩格斯揭示出来的。他们通过理性地扬弃资本主义文明揭示了共产主义社会本质,认为未来社会是个自由人联合体。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马克思认为,“一切民族,不管他们所处的历史环境如何,都注定要走这条道路,——以便最后都达到在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极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人类最全面发展这样一种经济形态。” 基本问题[2]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未来社会的本质特征。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这是认识社会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基本问题,搞不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就不可能真正认清社会主义,更不可能成设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1980年5月5日,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3] 以后,他又指出:“我们总结了几十年搞社会主义的经验。社会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过去我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高度集权[4] “多年来,存在一个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理解问题”。[5] 长期以来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坚持斯大林模式,错误僵化的理解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在这个问题上并没有真正的弄清楚,这也就成为这些社会主义国家失败的根本原因。二、斯大林模式的特征斯大林模式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高度集中”、“高度集权”,即把全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文化科学事业的所有决策权统统集中于党中央的最高领导机构,形成一种僵化的体制,使社会生活缺少生机和活力。斯大林模式在经济体制方面主要表现为:实行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体制。经济体制方面的高度集中就是把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决策权全部集中于中央,把人力、财力、物力的支配权统统集中于中央;实行以部门管理为主的集中管理体制。实行排斥价值规律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主要以行政手段来管理经济。管理经济主要通过由党和国家机关发布命令、决议的办法,或者采取行政组织手段,与各经济组织、企业发生关系,组织经济生活。斯大林模式在政治体制方面主要表现为:全国建立高度集中的党领导体制。 干部委派制党和国家融合为一,国家完全隶属于党,党包揽一切。实行自上而下的干部委派制。缺少有效的人民监督机制。在意识形态和国家精神生活上,专制主义和个人迷信盛行,思想僵化,教条主义严重 。斯大林模式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第一个建成的社会主义,并使苏联在短时间内赶上和超过了世界上一些老牌帝国主义国家。斯大林模式是在资本主义包围下,为防止帝国主义武装干涉战争而建立起来的。当帝国主义武装侵犯真的发生时,确实显示出这种模式比较适应战争非常环境的需要。但斯大林模式是苏联在特殊环境、特定历史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它自然不具有普遍意义,它不可避免地带有其自身的缺陷。斯大林模式具有强制性。权力过于集中,民主太少,领导干部易于脱离群众。个人崇拜也是强制性的必然产物。斯大林模式具有封闭性。它对苏联以外的国家和地区有封闭性,就是在苏联内部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大小领域,都有各自的封闭性。斯大林模式还具有保守性。社会生活和国家生活都程式化、固定化,造成管理机关臃肿,人浮于事,官僚主义严重,表现出严重的保守性。随着实践的发展,这一模式不仅没有顺应时代的发展进行应有的变革,反而被模式化、神圣化、教条化,其发展完全陷入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僵化理解,这也最终注定了这一模式的必然命运。三、“两个必然”依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社会主义代表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是历史客观规律所决定的,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改变不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大方向。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一方面强化了它的生存能力,另一方面又给它带来了更多的否定因素。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范围越来越广,生产资本由私人资本大量向社会资本和国家资本转变,各种社会主义 因素在不断增长,这本身就是对资本主义的否定,同时也在印证着社会主义的必然产生。资本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已经积累越来越多的社会主义因素。这种新社会因素不断的增长的过程,是走向一个更高社会形态的过程。资本主义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点,只不过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暂时阶段,它的发展变化只能顺应历史的趋势,而根本不可能改变这个趋势。社会主义在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发展出现重大挫折,也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更不是社会主义历史的结束。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实践,人们对他的认识及其发展规律的掌握,是渐进的、逐步深化的,不可能一次完成。由于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受时代条件、历史传统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所以在认识的过程中也潜伏着一定的盲目性,并有走上歧途的可能。在曲折中发展,在挫折中吸取力量,这恐怕是社会主义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发展的必然现象。邓小平说过,从一定意义上说,社会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象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在当今世界,除了共产党以外,还有很多社会主义政党和进步组织在追求和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尽管人们在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上有分歧,尤其是在对实现社会主义的途径上有不同的看法,但至少都把社会主义看作是人类社会的理想,看作是比资本主义社会更好、更高的社会制度,看作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他们都不同程度地从马克思恩格斯那里继承了一些有价值的思想。这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社会主义是人类共同的追求,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