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马丁·佩尔 |
释义 | Martin L. Perl (1927—) 马丁·佩尔因发现了t轻子,弗雷德里克·莱因斯(Frederick Reines, 1918—)因检测到了中微子,共同分享了1995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人物履历佩尔1927年生于美国纽约。他的父母是犹太人,大约在1900年为了逃避贫困和反犹太主义,从俄国(原波兰领土)举家迁移到美国,在美国的贫民窟里定居。由于经营印刷业和广告公司,逐渐上升为中产阶级,才得以让佩尔进入较好的学校接受教育。父母认识到移民只有靠知识和文化才能在美国社会中立足,所以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佩尔也很争气,努力学习,在学校表现很好。1942年16岁就从高中毕业,中间跳了两级。他酷爱读书,什么书都读,每次去公立图书馆,都要借满六本书回家。然而,父母不赞成他把时间都花在书本上,要他多做户外运动,因为一个真正的美国孩子是很爱运动的,他们希望佩尔成为100%的美国人。所以佩尔特别喜欢下雨天,这样就可以留在家里读书。 有两本书对佩尔特别有吸引力。一本是《大众数学》,他从这里学到了微积分。另一本是《大众科学》。为了省钱,他没有买这两本书,而是一次一次地借来读,详细作笔记。他对机械也很有兴趣,读过许多这方面的杂志和书籍。 佩尔深知一个移民要在美国社会不受歧视,就要设法找到一个好的职业。例如当律师和医生等等。他没有敢想要做一名科学家,但他又不愿当律师和医生,于是在高中毕业时,选择了化工专业,进了布鲁克伦(Brooklyu)多科工业学院。不久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学业暂停,佩尔因年纪不够,暂不能入伍,于是加入商船学校当学员,后来还是当了一年的兵,返回学校后于1948年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学士学位。在学院里学到的机械、化学实验技术等等知识对后来的实验工作非常有用。 毕业后,佩尔进入通用电气公司,经过一年培训,分配在纽约的电子管部当化学工程师,解决生产电子管过程中的技术问题,有些也涉及电视显像管的生产。为了解决电子管中栅极发射之类的问题,佩尔有时到大学里去学习有关的课程,其中包括原子物理学和高等微积分。此时,佩尔已经23岁,他决心开始学习物理。 学术成果1954年,佩尔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物理系研读物理博士,那里有名师拉比教授。佩尔的博士论文是用原子束共振方法测量钠核的四极矩。原子束共振是拉比首创的方法,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拉比并没有手把手地教他实验技术,而是指导他选择合适的研究课题,这是最重要的。当佩尔做出结果并急于发表时,拉比听说法国人用光学共振方法做出了类似的测量。就写信去询问。七八个星期过去了,来自法国的复信告诉拉比,那里确实得到了同样的答案,拉比这才让佩尔发表结果。这件事对佩尔很有教育意义。耽误一点时间不要紧,要紧的是不要出错。与其争第一个没有把握的发表结果,不如第二个发表正确的结果。 重视基础研究拉比经常强调要重视基础研究,他推荐佩尔到基本粒子物理部门工作。1955年佩尔获得博士学位,在密执安大学找到职位。在那里他和格拉塞一起从事气泡室工作。1957年苏联卫星上天,美国急切地要加强尖端科技。佩尔利用这一时机,向华盛顿建议用发光室和火花室进行基本粒子研究。他的计划得到批准,从而发现了τ轻子。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