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马场乡
释义

马场乡为一地名,在我国青海省海东地区以及贵州省毕节市、六盘水市、黔西南州都有同名乡镇,由于受自然条件影响,以及当地政策规划不同,在发展建设方面,各个乡镇存在差别。

1 青海省海东地区乐都县马场乡

马场乡[Ma Chang Xiang]青海省海东地区乐都县辖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府驻地48公里。 人口0.8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族、土族。面积90.2平方公里。马场乡政府驻马场,辖马场、八旦、泉儿湾、小岭子、保家湾、孟家弯、那家庄、干沟滩、白石头、岔沟、昌烟墩11个村委会。民国时属冰沟乡,1952年设马场乡,1958年并入老鸦公社,1961年分设马场公社,1984年复设马场乡。

地处湟水谷地北岸山地、沟谷地。产业以运输、商贸、加工为主。农业以小麦、豌豆、马铃薯种植为主。马铃薯产量高、品味好,在全县享有盛名。花椒种植为该乡一大名优经济作物。县乡公路畅通。

2 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马场乡

马场乡位于贵州省织金县东部,东与清镇市、平坝县隔河相望,西与牛场镇接壤,南与营合乡毗邻,北连自强乡为界。地理环境优越,土地肥沃,矿产、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具有织金“聚宝盆”之称。

乡驻地马场街上 距省城贵阳87公里

离县城织金58公里,素有织金东大门之称,是外界观察和了解织金的窗口。全乡总面积73.1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东经106°04′,北纬26°37′,海拔1395米,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月平均气温3.7℃,七月平均气温22.2℃,年降雨量1290毫米,年均日照1070小时,无霜期290天。

全乡辖14个村 139个村民组

7133户26119人。其中:非农人口531人,劳动力总数15705人,总耕地面积18060亩,其中田4885亩,土13185 亩,全乡多民族聚居有汉、苗、彝、白、布依、仡佬、蒙古、穿青等民族,少数民族(含穿青族)占总人口的52%。

乡驻地马场 解放前属二区足麦乡

古时进京、进省城的官道途经于马场,那时,马场虽有居民集住,但无集市,有一人名叫陈谷戛,便议以甲子马日同约赶集,由此逐步形成一个经济贸易与物资交流的场区,古时又称谷戛马场,相沿至今,陈谷戛其人古墓至今犹存;解放后,1953年建乡,仍叫足麦乡,1956年高级社时叫马场管理区,1958年公社化时改为马场人民公社,1983年建乡时改为马场乡政府,辖马家屯、鸡场坝、马场、陈家寨、过弓、小河等6个村,1992年“建、并、撤”时,将凹河乡的关上、中心、营上、龙井四个村和大陌乡的布底、文丰、大陌、台子四个村并归马场,统称马场乡人民政府。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蓬勃发展,1962年,修通清织公路,贯穿乡境,直达贵阳,从此,促进了马场这一地区的经济、文化、交通、商业的发展。

乡内矿产资源丰富

马桑林矿区铝矾土储量998万吨,小河矿区铁矿石储量425.8万吨,硫铁矿400万吨。全乡境内煤炭储量1.27亿吨,重晶石、硅矿、磷矿等都极为丰富。

农业基础条件好

马场海拔低,气候温湿,农田肥沃,易于农作物生长,品质好、产量高,现代农业技术推广早,科技种植、科技养殖初具规模。

乡企发展迅速

全乡非煤矿山矿点7个,招商引资开采原煤煤矿3个。其中:嘎水井煤矿投资整改正式生产运营。自强电站,中央直属企业中铝公司的进驻,未来“厦蓉”高速公路的贯通,将为马场经济的腾飞插上“比翼”的双翅。

乡内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文化底蕴深厚

马场地处毕节“百里乌江画廊(东风湖)景区”上游,水陆畅通,托于东风湖和“西电东送”国家重点工程引子渡库区,自然景观独具特色。以奇山、秀水、峭壁、险道闻名。其间有梯田风光、东风湖水韵、鬼斧神工的两扇门、大陌田园风光,丁宫宝古驿道、画眉屯古城遗址等自然、历史景点。有资料记载,凹河遍布丁宝桢早年足迹,吸引了不少有名地质学家,如丁道衡;许多美丽传说,如白水小河传奇,神仙洞传说流传至今;90年代《李世光》剧组选镜于此,有作家著诗集《凹河月》灵感均源于马场。非物质文化丰富,河尾巴民情风情:苗场歌舞、芦笙节、跳花、划龙舟等,传承久远的民族艺术,编织与蜡染。教育基础设施逐步完善,马场中学,马场中心校等中小学的发展壮大让我们看到了马场的希望和未来。

3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马场乡

1952年9月,将刘普乡、英武乡合并建成刘普区,区治所设在旧普安(今盘县刘关镇旧普安村),马场属刘普区管辖。1956年,各级始建党组织,马场乡全称是中国共产党马场乡总支部委员会。1962年底,马场与十路两管理区合并建十路人民公社, 治所设在长冲头。1963 年撤消大公社,马场乡恢复原貌称马场人民公社, 1992年4月, 除原马场小乡地域范用外,将原十路乡的黑生地村、十路村、石坝村、银子洞村并入马场乡,建立马场彝族苗族乡,下辖16个行政村, 108个村民组。2004年并村后,辖11个行政村, 60个村民组。

盘县马场彝族苗族乡位于盘县东部,国土面积109.3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821公顷,喀斯特地貌特征突出,属峰丛洼地地带。全乡海拔在1400—205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3.4摄氏度,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全乡辖11个村,60个村民组,总人口15375人,境内居住着汉、彝、苗、白等民族。在职职工80余人,在岗教师200余人。境内资源主要以石材居多, 石漠化逐步得到治理,但耕地瘦薄,农业产业结构单一。近年来, 广大农民收入从传统和养业尚规范化、合理化方向发展。良种良法深入推行。天麻有性繁殖栽培、花椒基地和洋芋、大蒜、辣椒等特色种植相继成形。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通信畅通,2008年,我乡的社会救助保障体系趋于规范、合理,农村医疗机构逐步健全,95%的农村户口参加新型合作医疗,并有专门的定点医疗机构,教育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基本适应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两基”工作顺利通过省、市、县检查验收。社会治安良好,禁毒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普法工作深入开展,群众法律意识不断增强。马场乡境内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中国民间管乐一绝的大筒箫(已被列为贵州省非物质民族文化保护遗产,并向国家申报);直箫、苗家芦笙舞、赶鼓舞、刺秀、口弦、民族对歌、盛大传统的“采花节”。随着省、市、县各级部门扶贫力度的加大,新农村建设有条不紊,马场乡文明村寨、道路交通,水利建设、种养殖业等已迈出坚实的一步。

4 贵州省黔西南州晴隆县马场乡

马场乡位于晴隆县城北部,乡镇府驻地距县城约29公里,东与关岭隔江相望,西与普安县以岔河为界,南与莲城镇和光照镇以西泌河相接,北接大田乡。总面积96多平方公里,共辖16个村113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族、布依族,苗族、彝族等民族。2003年总户数为5930余户,2.31万人。

全乡土地面积

为145.21万亩,其中耕地面积4.46万亩(水田8660余亩,旱地3.59万亩),草地面积2.99万亩,未利用土地5万亩。土壤主要有黄壤、黄色石灰、紫色土、黄泥土、黄砂泥土等。马场乡镇府所在地海拔1420米,年降雨量1350毫米左右,年平均温度13.7━17.1℃,年积温5000━6000℃,大部分地区无霜期大于280天。

除北盘江外 全乡主要的河流

有西泌河,岔河、麻秧河、三条岔河长9.2公里,天然落差261米,多年平均流量2.9立方米/秒。电力理论蕴藏量6129,为晴隆县和普安县的界河,现普安境内建有装机容量1600牵瓦的电钻一座,西泌河支流建有装机容量400千瓦的电钻一座(麻田电钻)。全乡共建成水库二座,其中胡家坡水库容20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250亩。马场的矿产主要有陶土和煤,但储连量较小。

农作物主要有

玉米、水稻、小麦、洋芋、红苕等。经济作物主要有茶叶、柑橘、花生、油菜、甘蔗等。2003年,全乡财政总收入43.7万元,粮食总产量5410吨,农民人均占有粮食237公斤。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16:3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