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马鞍山线
释义

马鞍山线(英文:Ma On Shan Line)为港铁系统的一条以重型铁路规格兴建的中型铁路,属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和中型铁路系统。2007年两铁合并前,该线称为马鞍山铁路,简称马铁,由九广铁路公司营运,为九广东铁(现东铁线)的一条支线,称为马鞍山支线。两铁合并后,马鞍山线仍旧由九广铁路公司拥有,并租赁予香港铁路有限公司营运,成为港铁系统的一部分。由于九广东铁和九广西铁分别在两铁合并时易名东铁线和西铁线,因此亦有人误将原称为“马铁”的马鞍山线称为“马铁线”。马鞍山线在港铁路线图中以褐色代表。

简介

马鞍山线以沙田区的大围为起点,向东北方向途经位于城门河以东的乙明邨及博康邨等公共屋邨、威尔士亲王医院、沙田第一城、石门工业区,然后沿大老山公路继续向东北伸延,最后进入马鞍山新市镇,以乌溪沙为终点站。该线全长11.4公里,全程行车时间16分钟,沿线共设有9个车站。马鞍山线大部分路段以高架桥的方式兴建,只有中间一小部分建于大老山公路中央分隔带的地面上。

耗资约100亿元兴建的马鞍山线,被称为“街坊铁路”,因为沿线的半公里范围内建有多个公共屋邨及私人屋苑,共数十万居民居住。通车首年,预计每日将有190,000人次使用。于2001年2月12日开始施工,已于2004年12月21日通车。通车初期列车将由4卡车组成,星期一至六每3至8钟开出一班,星期日及公众假期每5至8分钟开出一班。待沙田至中环线建成后,马鞍山线则会与西铁线贯通,并以8卡车组成的列车行走。

历史

马鞍山铁路于1993年发表的《香港铁路发展研究》被倡议,连接大围、城门河东岸地区至马鞍山市中心。当时马鞍山铁路曾被建议日后可接驳东九龙线(现时为沙田至中环线一部分)。而马鞍山铁路于1994年发表的《铁路发展策略》被列为优先兴建项目,并被定位为九广东铁的支线,故直接交由九铁公司兴建和营运。

马鞍山铁路于2001年2月12日动工兴建,2004年12月21日通车。2007年12月2日两铁合并,马鞍山铁路被并入港铁,由香港铁路有限公司营运,并称马鞍山线。

所经车站

马鞍山线由启用至今,设有9个车站,当中4个车站位于马鞍山。南端终点站大围站与东铁线汇合,为马鞍山线唯一的转车站。

所有马鞍山线车站均为架空开放式,各站月台并无设置月台幕门。为尽量增加月台空间,只有简单上色钢柱支撑庞大的月台上盖。沙田围站至乌溪沙站月台以岛式月台设计,路轨置于左右两边;至于大围站和车公庙站则将两组对行路轨置中,两个侧式月台设于左右两边。

马鞍山线的行车方向为“左下右上”,有别于港铁其他线路的行车方向“左上右下”,原因是马鞍山线需要迁就大围站设计,方便马鞍山线乘客于大围站下车后通过连接桥以最短距离到达东铁线大围站往九龙尖东方向的月台。然而,如果要转乘东铁线往罗湖站/落马洲站,或由东铁线转乘马鞍山线列车,则得要使用扶手电梯或升降机前往下层大堂,然后再经东铁线/马鞍山线大堂前往。

乌溪沙 马鞍山 恒安 大水坑 石门 第一城 沙田围 车公庙 大围

八达通

八达通是香港的一种电子收费系统,八达通卡的卡片大小和信用卡相若,内置芯片,使用时把卡片放在接收器上即能完成付款过程。

港铁采用综合收费系统。乘客如乘搭超过一程车,多数情况下都只需付出车费最高的一程车资,其前后的各一程车都被视为接驳用途(需符合如车费上限及时间的限制),不另收费。

注意事项:出闸或入闸后一分钟后方可再次使用

单程票

现时马鞍山线主要以分区作为收费模式,乌溪沙至大水坑为其中一个收费区,石门至车公庙为另一收费区,大围则成为独立收费结构。

由大围乘坐马鞍山线至乌溪沙全程以八达通收费为港币5.6元。乘客只乘搭马鞍山线一个站,不论有否跨区,八达通车费一律为港币3元。同一分区内的往来八达通车费,每程收港币3.5;至于跨区车程,八达通车费则收港币4.3至5.6元不等。

由马鞍山线转乘东铁线到九龙各站(尖东站除外),八达通车费为港币6元(由车公庙至石门出发)、港币8元(由乌溪沙至大水坑出发);到尖东站则收港币8.2元(由车公庙至石门出发)、港币10.4元(乌溪沙至大水坑出发)。到大围至上水各东铁线站(马场除外),八达通最高收费港币5.6元,而来往罗湖/落马洲收港币24.2元。

马铁全月通

过去九铁曾为了增加马铁(马鞍山线)客量,推出马铁全月通。因未能吸引足够乘客量来达致收支平衡,九铁宣布全月通停售。九铁发言人指全月通推出后,只能额外吸引2000名乘客,平均每月亏损60万,若计划继续,必须由其他九铁乘客补贴。

东铁线全月通

“东铁线全月通”是以八达通作平台的月票,其月票记录在八达通的内置芯片内。东铁线全月通使用者可以无限次乘搭东铁线来往尖东至上水沿途各站普通等(马场站、罗湖站及落马洲站除外),及来往马鞍山线沿途各站;亦可免费转乘港铁接驳巴士K12(星期日及公共假期除外)、K14、K16、K17、K18。;若使用该月票往/返马场站、罗湖站或落马洲站会被扣除正价车资。除指定路线外,全月通不可享有其他接驳服务的转乘优惠。

使用车辆

每列马鞍山线列车4卡,全线采用SP1950型电动列车(共16抽);列车组合:D-P-M-D

上行(往大围) SP1950车厢编组 (往乌溪沙)下行

D501 - P501 - M501 - D502

D503 - P503 - M503 - D504

D505 - P505 - M505 - D506

D507 - P507 - M507 - D508

D509 - P509 - M509 - D510

D511 - P511 - M511 - D512

D513 - P513 - M513 - D514

D515 - P515 - M515 - D516

D517 - P517 - M517 - D518

D519 - P519 - M519 - D520

D521 - P521 - M521 - D522

D523 - P523 - M523 - D524

D525 - P525 - M525 - D526

D527 - P527 - M527 - D528

D529 - P529 - M529 - D530

D531 - P531 - M531 - D532

D - 设有驾驶室的无动力车卡

P - 设有集电弓的动力车卡

M - 动力车卡

车辆维修

马鞍山线所有使用SP1950型电动列车日常维修厂房设于新界沙田区大围显径附近,即港铁马鞍山线南面终点站大围站西南面。此车厂每日24小时运作,为马鞍山线的列车提供维修服务。和八乡维修中心一样,车厂由九广铁路公司兴建及拥有,租借予港铁公司营运。

未来发展

乌溪沙站项目

位于马鞍山白石以南,北为西沙路,西为沙安街,东为马鞍山绕道伸延的连接线。地盘面积3.41公顷,可建7幢住宅楼宇,提供2,218个单位,共168,650平方米,4,000平方米的商业及1,000平方米的社区康乐设施。后由信和置业投得,预计分阶段至2009年完成。

大围车厂项目

位于大围站西南面,东南面与车公庙路连接,西南为田心街,东北为美田路。地盘面积7.06公顷,可建12幢住宅楼宇,提供4,328个单位,共313,955平方米,24,490平方米的社区康乐设施。后由长江实业投得,预计分阶段至2010年完成。

大围站项目

位于城门河西南面,东南为车公庙路,西南为美田路。西北为村南道,现时被东铁线路轨相隔。地盘面积4.85公顷,可建8幢住宅楼宇,提供2,900个单位,共190,480平方米,62,000平方米的商业及11,640平方米的社区康乐设施。

车公庙站项目

位于马鞍山线的车公庙站,毗邻沙田市中心,东临狮子山隧道公路,南接车公庙路及面向城门河道。地盘面积1.81公顷,可建4幢住宅楼宇,提供1,240个单位,共89,792平方米,193平方米的商业及670平方米的社区康乐设施。后由新世界发展投得。

铁路网络

按照沙田至中环线的早期计划,原有马铁会由大围站延伸,经过东九龙的钻石山、启德、土瓜湾、马头围、何文田,在红磡与九广东铁(现称东铁线)、九广西铁(现称西铁线)交汇,再过海到香港岛,经会展、金钟,最后到中环南,成为“沙田至中环线”。

沙中线计划后来多次变动。2008年3月11日,政府建议以合并方案为核心,对沙中线进行进一步的规划。合并方案和原计划的最大分别是马鞍山线沿上述路线伸延至红磡后接驳西铁线,西铁线和马鞍山线合并为东西线,而过海部分改由东铁线延伸。沙中线的大围至红磡段预计于2015年完成。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5: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