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马鞍山市人民医院
释义

安徽省马鞍山市立医疗集团市人民医院坐落在风景秀丽的雨山湖畔,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保健、急救、康复等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是东南大学医学院、皖南医学院的附属医院,是省内外近十所大、中等医学院校的教学实习基地,是国家卫生部指定的“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之一。多次被安徽省卫生厅、马鞍山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医院”、“十佳单位”、“诚信医院”等荣誉称号。

公司名称:马鞍山市人民医院

总部地点:马鞍山市

经营范围:医疗机构

公司性质:公立医院

员工数:1064人

医院等级:三级乙等

医院类型:综合医院

医院综合简介

马鞍山市人民医院(东南大学附属马鞍山医院)始建于1958年3月,坐落在风景秀丽的雨山湖北岸,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保健、急救、康复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承担着全市及邻近地区百余万群众医疗、保健、急救的重任。

医院图片简介

马鞍山市人民医院大楼

医院服务简介

医院占地面积约3.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设14个职能科室,17个医技科室,23个临床科室,病床630张,在岗正式职工1064人,专业技术人员占全院中共总数的90%以上,具有高级专业技术以上职称160余人,有硕士生及在职研究生50余名,年门诊就诊人次约40万,住院患者1.2万余人。医院先后引进螺旋CT、DSA、数字胃肠、彩超、全自动生化仪等大型设备,在临床、科研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创建时期的医院

1955年8月,马鞍山矿区人民政府成立,同期建立矿区卫生所。1956年12月25日,马鞍山市筹备处接收原当涂县管辖的马鞍山矿区卫生所。1957年建市,矿区卫生所更名为“马鞍山市卫生所”,共有12名医务人员,1名行政人员。

1958年3月9日,安徽省卫生厅计字(58)226号文批准建立马鞍山市人民医院。1958年9月20日,市卫生所更名为:马鞍山市人民医院,在铁厂医院(现马钢医院托儿所)设简易病床40张。

1959年2月中旬病房搬至湖北路新建的门诊楼内,设床位100张, 3月底收治病人。

1960年12月,人民医院和马钢医院合并,名为“马鞍山医院”,一年后解体。

1961年2月,住院病房迁入新建住院大楼(已拆除的老内科楼)内,床位增至200张,分设内科、外科、小儿科、妇产科4个病区。

1962年1月23日,增设眼科。

1963年9月开设婴儿室、住院部门诊、骨科病房。

1964年4月27日撤消医院金字塘门诊部。同年7月门诊部开设肺科、骨科、耳鼻喉科、肛门外科、特别门诊(急诊)。

“文革”时期的医院

1966年席卷全国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4月1日,市卫生局“文革”小组成立,12月医院成立“捍卫兵团”。

1967年元月造反派夺权,大部分人员因武斗离院,病房停收病人,部分医务人员和靠边站的干部,维持门诊。

1969年6月16日,工宣队进驻医院。8月15日落实“6·26”指示,我市掀起上山下乡高潮,医院开始陆续有医护人员到巢湖地区、市郊农村安家落户。

1970年4月24日,开展中草药新医门诊。

1971年3月3日成立新医疗法小组,开展中西医结合新医疗法,开放推拿门诊,设立新医病区,床位28张。

1973年11月外科楼开工。12月30日开放四病区(骨、脑、泌综合外科),床位20张。

1976年,在外科病区设立脑外科专业组。9月21日,市编委决定医院为县级单位建制,病床定编为500张。

改革开放时期的医院

文革后百废待兴,医院紧抓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进行基础建设,不断提高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

1978年2月10日,外科大楼竣工,开放5个病区。7月开放脑外科门诊和病房。12月21日,医院增设护理部。

1979年8月,新门诊(即现在的急诊楼)开放。8月20日病理科正式开始工作。

1982年9月17日干部病房开放(十二病区),设在外科楼四层,床位12张。12月22日开放胸泌科(五病区),床位33张。

1983年底,医院近湖干部病房动工兴建,建筑面积为3870平方米,五层结构。

1984年10月23日,市编委(84)136号文将湖南路门诊部划归医院。

1986年成立预防保健科。9月29日,干部病房楼竣工使用。重新开设中医病房,床位20张。

1989年成立大内科、大外科。12月,干部病房五楼开放。

1992年元月2日,院新门诊大楼开诊。

1994年元月15日,住院处对部分病区开始实行微机收费管理。5月1日,举行皖南医学院教学医院挂牌仪式。5月5日,成立医院康复部,内设康疗科、家庭病房科。5月17日,妇产科取消了大婴儿室,我院成为全市首家实行母婴同室的综合性医院。

1995年元月16日,举行“二级甲等医院”挂牌仪式。6月20日医院急诊科成立并正式投入运行。9月20日,骨、脑外科正式分开运转,脑外科改称神经外科,设床位20张。

1996年2月14日,在卫生局首批领取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标志着我院的管理已步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7月19日,被国家卫生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授予 “爱婴医院”称号。8月28日,成立内分泌科,病床30张。

1997年4月8日,医院口腔病防治院在湖南路门诊部正式挂牌并对外开诊。

1998年元月13日,医院被省卫生厅正式批准为三级乙等医院。2月10日,成立骨病研究所、高血压研究所、糖尿病研究所。3月22日门诊收费处全部开始运行电脑化收费管理。8月10日,成立社区服务部、输血科。10月6日,新建的血液净化室正式投入使用。

1999年5月1日,该院“皮肤、性病防治中心”成立。8月8日,院 120医疗急救中心正式开通。

2000年2月,医院被市司法局确定为司法鉴定医院。8月18日,医院19层住院大楼举行隆重的开业庆典,新住院大楼总建筑面积16500平方米,楼内配备了中央空调、中心吸引、中心供氧、电话、电脑以及多种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等。9月27日,我院设在湖南路门诊部的大北庄社区医疗服务站正式挂牌运作。10月16日,成立重症监护病房。

与时俱进的医院

2001年3月27日,据市卫生局卫办[2001]13号文成立马鞍山口腔医院。翌年6月9日,四家股东共同投资组建、由市人民医院控股的股份制医院--仁济口腔医院正式开诊。

2001年4月4日,马鞍山市人民医院与东南大学医学院建立附属医院关系。7月9日,建立社区医疗服务部。10月25日,医院成立医疗保险办公室。

2002年2月26日,成立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马鞍山市人民医院教研室。4月1日,湖南路门诊部正式停业搬迁回院。4月27日,设立医学影像科。12月12日,成立战时医疗救护应急分队。

2003年9月30日,增设体检站、康复中心。

2004年1月,增设急诊科病房,开放床位18张;增设介入科病房,隶属肿瘤血液科,开放床位18张。11月19日,医院成立马鞍山市临床检验中心。

2005年5月11日,将传染科、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呼吸道门诊统一整合为感染性疾病科。7月1日,我市辖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开始实施,医院作为定点医疗机构。

技术先进的医院

至2005年医院占地面积3.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81万平方米,设有14个职能科室,12个业务科室,24个临床专业科室,5个医技科室,1个省级重点专科(心血管科),2个市级重点专科(心血管科、骨科)。在岗职工1085人,其中正式职工831人,人事代理254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人员130人,硕士生及在职研究生51人,专业技术人员占全院总数的90%以上。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保健、急救、康复等多位一体的“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承担着全市及邻近地区百余万群众医疗、保健、急救的重任。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17:5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