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马鞍城 |
释义 | 在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西部的龚滩境内,有一座形似马鞍的高山,耸立在乌江东岸的龚滩后面。据《酉阳州志》记载:"在州西二百里,龚滩之北,山椒有双峰,远望似马鞍,故名马鞍城。" 这座像马鞍的山,为什么不叫马鞍山,而把它叫为马鞍城呢? 原来,此山东、南、西三面皆为削壁,山下有阿蓬江、乌江环绕。唯北面较平展,西面虽有小径可通,但亦壁陡难行,有如金城汤池的坚固。因此有"马鞍城"之称。 马鞍城上,水草丰盛,宜林宜牧,易守难攻,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故又有铁围城之称。 引历史故事 相传,南宋建炎年间(公元1127-1130)陕西兰田,有个传奇人物,名叫谢善育,是白莲教徒。他身体魁梧,武艺超群,为反抗宋王朝的反动统治,率领农民起来造反,先后转战川、陕及鄂、湘、黔等省。入川后,经过成都、泸州、重庆、涪州等地,再沿乌江而上,屯兵彭水、酉阳,后到贵州沿河、思南、印江、德江等地,与湘中相杨幺、鄂西王王辟等起义军一道,与宋兵抗击。后因寡不敌众,被宋兵瓦解。宋王朝四处捉拿谢善育,都因他足智多谋,勇猛过人,始终抓不到他。 谢善育只身来到川东南的酉阳县境内,削发为僧,成了有名的谢和尚。他暗中组织发展武装力量,力图重振旗鼓,东山再起。 据说,谢善育懂得隐身法和飞身法。他当了和尚之后,常住酉阳境内的几座有名的古庙中,而又随时云游各地,行动神速,来无影,去无踪。往往在不多一会的时间内,他就能够到千里以外的地方,去打油买米回来。他从乌江上下,不需船只,步行江上,如履坦途。有一回,观音大士扮成一个美女,向他献媚,考验他是否心地纯正。考验结果,他一本正经,毫无邪念。只是不断地敲打木鱼,连念"阿弥陀佛"。观音见他修练认真,就尊称他为"金头和尚"。金头和尚在云游各地时,表面上是去化缘。实际上是到处去发动土家、苗族人民拿起武器起来造反,决心推翻腐败反动的南宋王朝。 他以龚滩马鞍山云峰寺为据点,囤集粮草,买马招兵,加紧操练,宋王朝纠集湘、鄂、川、黔四省边区兵力,在龚滩进行"围剿",但围剿了很多次,都是以失败而告终。金头和尚在马鞍城秣马励兵,以逸待劳,同宋王朝的官兵对抗了十几年,敌军始终未能攻下马鞍城。为了与南宋王朝对抗到底,金头和尚还带领龚滩军民,修了一口特大的水井,供全体军民饮用。这口水井,名叫四方井,至今仍然是龚滩人民饮水的主要供应地。 有一回,敌军的侦探,潜入马鞍城下,发现金头和尚一只脚踏在马鞍城上,另一只脚踏在乌江对岸的枯髅盖上,然后弓下身子,放下一只大木桶,到乌江中去打水。敌探从来没有见过这样顶天立地的巨人。因此,不敢声张,只是悄悄对着他的脑袋放了几箭,箭镞飞向金头和尚的头部,口当口当价响,但没有射掉他的一根毫毛。敌探一个个被吓得瞠目结舌,赶紧收弓,逃回营地去了。 敌军知道金头和尚很厉害,明打硬攻,是奈他不何的,只好采用暗算的手段。乘金头和尚解便的时候,敌人指挥狼狗,放了他的"阳水"(咬掉了他的生殖器),这样才把金头和尚害死了。 现在金头和尚死后,据说,他的雄姿尚在,他的英灵未灭。至今在马鞍山腰的悬岩上,还有他的身影,每当太阳出来照在马鞍山上时,金头和尚的形象硬是活龙活现地与他生前一样。每当阴雨刮风的天气,人们还能仿佛听见他当年英勇指挥起义队伍与敌拼杀的声音。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