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麻叶蟛蜞菊
释义

麻叶蟛蜞菊是菊科蟛蜞菊属的一种直立或斜升草本植物。茎圆柱形,高20-80厘米或达1米,分枝,有粗沟纹。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舌状花黄色,舌片卵状长圆形。管状花多数,黄色,裂片三角状渐尖,被疏毛。瘦果倒卵形、背腹略扁,褐红色,密被白色疣状突起。花期7-11月。广泛分布于云南、贵州、广西、湖南南部、广东及其沿海岛屿。生溪畔、谷地、坡地或空旷草丛中。它的全草可用于补血活血,根可用于补肾活血。

中文学名:麻叶蟛蜞菊

拉丁学名:Wedelia urticifolia DC.

别称:接骨草、女金丹、小血藤、血参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菊亚纲

目:菊目

科:菊科

亚科:紫菀亚科

族:向日葵族

属:蟛蜞菊属

种:麻叶蟛蜞菊

命名来源:Wight, Contrib.Bot.Ind.18.1834

形态特征

直立或斜升草本,有时呈攀援状。茎圆柱形,高20-80厘米或达1米,分枝,有粗沟纹,被稍开展的糙毛或下部脱毛,节间长9-15厘米。叶有5-40毫米的柄,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连叶柄长10-13厘米,宽3-7厘米,基部通常短楔尖或稀浑圆,顶端渐尖,边缘有不规则的锯齿或重齿,上面被有基部为疣状的糙毛,下面的毛较细密,近基出三脉,中脉中部以上常有1-3对侧脉,网脉通常明显;上部叶小,有短柄或无柄,叶片披针形,长2.5-6厘米,宽1-2.5厘米,基部通常浑圆,稀楔尖,顶端短尖或渐尖。头状花序少数,径达2-2.5厘米,每两个生叶腋,或单生枝顶;花序梗长2-3厘米,稀达6厘米或更长,被白色开展的糙毛;总苞阔钟形或半球形,径约15毫米;总苞片2层,外层叶质,绿色,长圆形或倒披针形,长约8毫米,宽3-4毫米,顶端渐尖,背面密被长粗毛,内层长圆形至倒卵状长圆形,长5-6毫米,顶端钝,被疏毛;托片折叠成长圆形,长约8毫米,顶端芒尖或中央的骤然紧缩成芒状刺尖,背面及上部边缘被粗毛。舌状花1层,黄色,舌片卵状长圆形,长约11毫米,宽约4毫米,顶端2齿裂,稀3裂,管部短,长3-4毫米。管状花多数,黄色,檐部5浅裂,裂片三角状渐尖,被疏毛。瘦果倒卵形、背腹略扁,长约4毫米,宽2-3毫米,褐红色,密被白色疣状突起,顶端收缩而近浑圆,收缩部分密被毛。冠毛短刺芒状,2-3个,不等长,基部有冠毛环。花期7-11月。

生长分布

产云南、贵州、广西、湖南南部、广东及其沿海岛屿。也分布于印度、中南半岛及印度尼西亚。

生长习性

生溪畔、谷地、坡地或空旷草丛中。

药用价值

血参

【来 源】麻叶蟛蜞菊的全草。

【功 效】补血活血

【主 治】治贫血,产后大流血,子宫肌瘤,闭经,神经衰弱等血虚血瘀证。

【性味归经】甘,温。入脾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秋季采收。

滴血根

【来源】麻叶蟛蜞菊的根。

【采收和储藏】秋后采挖,鲜用或切片晒干。

【性味】味甘;性温

【功能主治】补肾;养血;通络。主肾虚腰痛;气血虚弱;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或泡酒。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注意】孕妇慎用。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3:0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