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麻阳十八怪 |
释义 | 盘瓠族人被称之为“蛮夷”。传说盘瓠后人成年后,其母带领他们到王宫去见“嘎婆”(外婆)、“嘎公”(外公),他们“衣服褊裢,言语侏缡,饮食蹲踞,好山恶都。”(28)“言语侏缡”,是因为他们讲的是土语,也就是自己的民族语言。尽管麻阳地处“苗疆前哨”,历为官兵争夺之地,并经过数千年汉文化覆盖,语言基本汉化,但麻阳盘瓠后裔一直保留着自己的“蛮夷”土语,特别是在日常称呼语上体现得尤为突出。“喊妈叫奶奶”,就是这一文化现象的体现,至今麻阳上山区苗民还是如此。另外如上面提到的“嘎婆”、“嘎公”,还有“满满”(祖母)、“嬢娘”(婶娘、姑姑)、“亚亚”(伯父)、曼曼(叔叔)、“大大”(哥哥)等,都一定程度体现了麻阳“蛮夷”土语的语言习惯。 ⑴“短裤穿在长裤外”。反映的是麻阳苗民秉承古代苗族先民遗风的服饰习惯。麻阳“熟苗”自清代雍正年间“改土归流”后,官府强令“服饰宜分男女”,于是男子“下穿超裆裤,裤简短而大,腿上布绑腿”,女子下着长裤,并喜“配上一个别致的抹裙(围腰),裙上绣有花鸟图案”,以精致花带系于腰间。 ⑵“面条像裤带”。麻阳“面条”以无糯性粳米(麻阳叫“钢米”)浸泡磨浆,置约50cm×40cm矩形铁(铝)皮“镀盘”中敷匀呈膜状,放锅中蒸熟后,取出卷成圆柱状,名曰“露兜面”。粳米刚脆易碎,故食用时切成约50cm×3cm的粗长条,长、宽均较普通面条要超出好几倍。 ⑶“竹竿穿着衣裤晒” 。苗家山寨,过去,苗家妇女习惯把洗好的衣服,用竹子穿起来晒,为什么?因为当时几乎没有衣架卖,现在,还有谁不用衣架来晒衣服呢? ⑷“辣子当主菜”。“酸菜坛坛一排排”,这揭示了麻阳苗族食菜以酸辣为主的传统。但是“苗人的喜食酸味,当非生性好酸辣,或因苗疆处于腹地,距海太远,附近又无盐井,得盐颇不易”,所以“在无盐时代,只有多食酸辣以促进食欲,累世相传,至今虽已有盐,但仍保存好食酸辣的特性”。麻阳民间尚有“三日不呷酸,行(走)路打趔趄”,“一日不呷辣,行路滚下喇(坡)”的说法。 ⑸“三个蚊子一盘菜”。麻阳习惯把蜂窠内已经长翅成型但尚未能展翅飞舞的幼蜂与蜂蛹一起煎炒,猛一看,长翅幼蜂似硕大无比的“蚊子”静卧碗中。 ⑹ “鸡蛋串起卖”。“三月三,楂泡裸干”,每逢农历三月,漫山遍野的油楂树上,挂满脱皮后乳白色不规则球形的“楂泡”,质脆味甘,乡民多争相采集,以草根、藤蔓串之,一串串“楂泡”,远观活像串起来的“鸡蛋”。 ⑺“花生煮起卖”。人们对“干吃”花生见惯不惊,对带着泥土香味还没有褪尽的“水煮”花生却不禁称奇。 ⑻“茅厕树在大门外”。麻阳房屋多为建于平地的平房,结构当为“吊脚楼”变异,分两层,楼上堆杂物、或做客房;楼下住人,房间多铺“地楼板”;吊脚楼底层的厕所、畜圈、柴房移建屋旁,与住房分开。 ⑼“门槛过膝盖”。麻阳气候湿热,山中多蛇虫,人为蛇虫所害,人与蛇虫同眠,时有发生。故住房串联屋柱的“地脚枋”宽盈尺,离地约半尺(常镶以“地线岩”封闭),装木壁时,门槛常另镶约3寸高木枋,合计约60cm高。 ⑽“斗笠当锅盖”。麻阳每逢节日又多喜蒸米做粑,如“过社”的社饭,端午的粽粑、桐叶粑,重阳的糍粑、桐叶粑,保冬节、过年的糍粑、“印盒粑”等,所以苗家多置有圆筒状甑桶。甑桶普遍巨大,直径常达两尺有余。有竹质甑盖,呈圆球盖状,似遮雨工具斗笠。 ⑾“马路当大街”。麻阳建县至明清时代,由于经济处于自给半自给的农业经济,加之兵燹频仍,因此商业发展迟缓,市场交易时间短,时至1982年,麻阳的圩场设施,仍很简陋,甚至“以路为市”。 ⑿“背着孩子谈恋爱”。“背”,乃麻阳土语,意即“怀”。反映的是古代苗族“坐家”婚俗。 ⒀“喊妈叫奶奶”。麻阳盘瓠后裔一直保留着自己的“蛮夷”土语,特别是在日常称呼语上体现得尤为突出。如“嘎婆”(外婆)、“嘎公”(外公)、“满满”(祖母)、“嬢娘”(婶娘、姑姑)、“亚亚”(伯母)、曼曼(叔叔)、“大大”(哥哥)等。 ⒁“婆婆爬树比猴快”。历史上,麻阳苗民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得不回到狩猎、采集的人类初期生产状态,以获取生存的必要食物。由此,麻阳苗族女性,不仅能胜任重体力农活,尤其擅长的是活跃于山林,发挥其特有的身体灵巧的特长。 ⒂“小猪扛起卖”(“小鸡扛起卖”)。麻阳苗民发明了一种实用多山环境的专门用于肩扛的工具“肩架”,即以两根分杈树干或两根圆木条上端扎“杈”,两“杈”等肩宽,上固定木板或厚树皮做成的不规则“圆槽”,“槽”中放需搬运物品。苗区习惯买卖“架子猪”(三十斤左右),常用“肩架”扛至市集(也常常在“槽”中绑一圆柱状大竹笼,里面放多只鸡、鸭、鹅之类家禽,以方便搬运)。 ⒃“猪比狗跑得快”。养猪是麻阳农家的主要家庭副业之一。昔日麻阳民间有“一条婆娘一条崽,一栋房子一条猪”的说法。麻阳山区居民习惯于“放养”禽畜,牛、猪、鸡、鸭、鹅等,大多放野外自由觅食。“牧猪”,是麻阳特有的风景。长时间在野外奔跑,麻阳农家猪,肉精而筋紧、腿壮而有力,可谓“身轻如燕”。 ⒄“三脚架架摇不得”。缘于祖先崇拜。麻阳苗家多在堂屋、灶前的火炉塘设有三角架,用于架铁锅、鼎罐以煮饭、炒菜、烧水。相传,三脚架乃三位祖先变化而来,如果未经祷告摇动或踩踏,则是对祖先的极度不敬,会给主人带来无妄灾祸。 ⒅“门槛坐不得”。缘于原始“血忌”传统。原始社会人们认为“血”中存在一个具有生命力的灵魂、一个左右人类生死的“魔力元素”,由此人类形成了一个关于“血气”的生命观念。“视血为忌,见血为避”,特别是对女性处女膜出血的恐怖。经历过几千年血与火的刀剑恐怖和大量族人倒在血泊里的事实后,麻阳苗民和其他地区的苗民一样,对“血气”无疑会产生极端的恐怖和极度的忌讳。在象征安全和依靠的家中,对于有“防护”意义的“门槛”就表现出严格的“血忌”传统观念——“门槛坐不得”——他们认为妇女坐了门槛,就会辱没家神,会使主人家破财绝嗣。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