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麻阳花灯戏 |
释义 | 概述麻阳花灯戏属民间小戏剧种,是由民间歌舞——花灯、茶灯、地花鼓和“调子”发展而成的民间戏曲剧种,分湘西花灯戏、平江花灯戏和嘉禾花灯戏。 这些花灯戏也因流行地域的方言、音乐素材和风格的差异,受相邻姊妹艺术影响的不同以及发展的历史进程的不同,在剧目题材、声腔结构、表演特点上,各具特色,自成体系。湘西花灯流行于湘西,民间习惯称为麻阳花灯、桑植花灯、保靖花灯等。麻阳花灯戏是湘西花灯戏的典型代表,2008年12月被收录进《湖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剧目“麻阳花灯”曲调丰富,创作很多,《湖南民间音乐集成》收麻阳花灯曲目达百余首。这些曲调从唱词内容大体可分:(一)抒情性曲目(又称花灯歌舞),如《采茶》、《采花》、《观花》、《观灯》、《送寿》、《送报》等,内容大多歌颂了大自然、歌颂爱情、祝福吉祥平安、祈祷人寿年丰;(二)叙事性曲目(又称花灯演唱),如《香莲闯宫》、《山伯访友》《玉堂春》、《三娘自叹》、《双拜月》等。 1961年5月,“湖南省麻阳花灯剧团”正式成立。该剧团先后移植、创作、演出大、小型现代及古装优秀传统戏近百台。自创演出的现代戏有:《喜迎亲》、《风格赞》、《心红志坚》、《贴画》、《风雪夜奔码头坡》、《银线红心》、《战地黄花》等,用花灯曲调移植创作京剧《沙家浜》第四场《智斗》等,这些剧目都先后参加了省会演并取得成功。其中,《心红志坚》、《贴画》、《风雪夜奔码头坡》与《智斗》音乐唱腔,均在省办文艺刊物发表。另有一批创作剧目《劳模迎亲》、《移缸》、《通知书》、《写田牌》、《迎书记》、《春潮新曲》、《智擒猫头鹰》及花灯戏《沙家浜》全剧等,均参加了怀化地区文艺演出,其中《迎书记》、《荷花钱包》、《砸瓦缸》等剧目,在地区文艺刊物发表。移植演出的现代戏《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龙江颂》、《红色娘子军》等,也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传承1958年,麻阳花灯赴长汇报演出,轰动一时。1959年“麻阳花灯艺术培训班”成立,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麻阳花灯形成了花灯歌舞和花灯演唱的完整表演形式及丰富多彩的花灯音乐曲调。 麻阳花灯戏,是在麻阳花灯歌舞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一个新型的地方小戏剧种。1958年2月,麻阳成立“汉剧巡回演出队”,后改名“麻阳县文工团”,期间创造性改造演出第一个麻阳花灯戏剧目《拉郎配》,并获得极大成功。1961年5月“麻阳花灯戏剧团”成立,先后移植、创作演出大、小型现代与古装优秀花灯剧目近百个,多次巡回演出于湘、黔、豫、川等省几十个县、市。麻阳花灯戏被单条目编入《湖南省地方戏剧志》一书。 近年来,由于资金、演职员等原因,麻阳花灯戏开始衰退。 麻阳县花灯戏剧团为培养新人,于2000年开办了一个花灯舞蹈中专班,从80位报名的考生中选取了17名进行培养。麻阳花灯剧团有在职员工21人,政府每年给剧团下拨10万元人民币的包干经费。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