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洛阳西工清真寺
释义

该寺位于洛阳市中心百货大楼东三百米九层楼之后,坐西向东,结构灵巧,布局严整,是一座阿拉伯建筑风格的清真寺,占地面积约一亩,建筑面积为1600平方米。南北讲堂上下两层共26间,南讲堂一楼为水房屋,大门入口处为女寺。西边为大殿,共四层,一层为大厅,约330平方米,二层为大殿共五间约260平方米,三、四层各260平方米。 该寺是辖区内唯一的一座清真寺,辖区有穆斯林约6千人,其中多半为解放后来洛参加工作的非此地居民,居住较为分散并远离清真寺,许多人在家礼拜,主麻时到清真寺聚礼,现聚礼人数百余人。

清真寺简介

该寺始建于民国29年(1940年),位于当时的北新街,系该街回民巴清海所建。巴清海,又名巴老三,河南省荥阳县人。1916年,19岁的巴清海携妻逃荒来到洛阳,在东下池租了间民房住下。巴清海以推小车卖小食品;麻花、糖糕等维持生计。当时,北新街一带是洛阳一个繁华的大集市,南来北往的客人摩肩接踵,热闹非凡。附近西工兵营住有国民党47、48师。巴清海有了一定积蓄后,为做生意方便,在北新街买地建房,并开了生牛羊肉店。当时北新街还居住着十几户回民,大都以小生意维持生计;他们开牛羊肉店、卖烧饼、卖胡辣汤、卖车马略具、还有的割皮条制鞭梢等。另外,还经常有一些回民群众在这里落脚。这样大家感到有必要建清真寺,特别是那些开饮食店的回民,更需要阿訇屠宰牛羊。1940年前后,巴清海家生意越做越大,手中有了一些钱,就和大家商定建寺。由巴清海出钱,在北新街买宅院一所,改建为清真寺。

清真寺历史及布局

清真寺有大殿3间,水房2间、阿訇住室2间,请来马瑞云(荥阳晏曲人)阿訇主持教务。巴清海之子巴顺林在一块大青石上刻上“西工清真寺”五个大字,竖在阿訇住室的上方。

1944年日军进攻洛阳,该寺遭轰炸,大殿一角被毁,此后一直未能修复。

1956年洛阳市大搞市政建设,扩建中州大道,该寺被拆。市政府赔偿100元作为搬迁费。巴清海出面与新生大队协商,补足尚缺的部分资金,把该寺迁建到南新街。重建的清真寺坐南朝北,土墙围院,建有南北向大殿3间,大殿南头有水房一间,大门东有阿訇住室一间。请刘敬孝(荥阳晏曲人)阿訇任教。

1958的极左思想横行,寺内宗教生活被迫停止,该寺被新生大队占用,先办废品收购店,后改为综合加工厂。“文革”后期又被西工旅行社占用。

1988年,落实宗教政策,退赔宗教房产,将西工旅社东仓库院(0、39亩)退赔清真寺,后又在右侧买地皮40平方米。西工旅社赔偿5万元,市政府拨款4万元,群众集资8万元,由寺管会主任黄治民、李饮龄带领,重建西工清真寺。因资金不足,工程分两期进行,一期工程于1989年7月开工,1990年元月竣工,耗资17万元。建成了包括门厅、男、女水房、讲堂等26间的二层拐角小楼。1993年经李饮龄多方联系协调,与郊区古城一位农民企业家达成协议,联合开发清真寺二期工程。由清真寺提供地皮,对方出资金,建大楼4层,双方各使用一部分,产权归清真寺,使用期满,整个大楼归清真寺所有。工程1993年7月动工1994年竣工。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29 19: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