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裸瓶猪笼草 |
释义 | Nepenthes gymnamphora裸瓶猪笼草是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和苏门答腊岛特有的热带食虫植物。裸瓶猪笼草与果胶猪笼草(N. pectinata)和似刃猪笼草(N. xiphioides)的分类一直存在着争议。 在裸瓶猪笼草的学名来源于希腊语,在希腊语中“gymnos”表示赤裸的,“amphoreus”表示水罐。 分类学裸瓶猪笼草的种群中个体差异巨大,它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大量变种的物种。它可以划分为:包括两个截然不同的物种,一个是来自爪哇的裸瓶猪笼草,另一个是来自苏门答腊的果胶猪笼草(N. pectinata);也可以以另一种方式划分,一个是广泛分布于爪哇和苏门答腊的裸瓶猪笼草,另一个是只分布于苏门答腊的似刃猪笼草(N. xiphioides)。此外还有一个产自苏门答腊索克·麦拉皮山(Mount Sorik Merapi)的未被正式描述的种群也被归入了裸瓶猪笼草中。 果胶猪笼草B·H·丹瑟(B. H. Danser)首次在其1928年发表的开创性著作《荷兰属印度的猪笼草属植物(The Nepenthaceae of the Netherlands Indies)》中首次对果胶猪笼草(Nepenthes pectinata)进行了描述。丹瑟的描述是基于标本,但其中混入了欣佳浪山猪笼草(N. singalana)的上位笼。 简·斯洛尔(Jan Schlauer)和约阿希姆·那兹(Joachim Nerz)在1994年首先注意到了果胶猪笼草(N. pectinata),他们还提供了一个收集于特来马山(Mount Talakmau)的选定模式标本(lectotype),编号为Bünnemeijer 700。 B·H·丹瑟(B. H. Danser)在他另一个专著中提到了关于果胶猪笼草(N. pectinata)与欣佳浪山猪笼草(N. singalana)的自然杂交种(N. pectinata × N. singalana),但其实际上是纯种的欣佳浪山猪笼草(N. singalana)。 果胶猪笼草已被列入《2006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2006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中,等级为无危(Least Concern)。 似刃猪笼草布鲁斯·萨蒙(Bruce Salmon)和里基·毛德(Ricky Maulder)在1995年出版的《食虫植物通讯(Carnivorous Plant Newsletter)》上对似刃猪笼草(Nepenthes xiphioides)进行了描述。他们将果胶猪笼草(N. pectinata)看作是裸瓶猪笼草,并将其与似刃猪笼草(N. xiphioides)在一些形态特征上做了对比。 形态特征 裸瓶猪笼草(Nepenthes xiphioides) 似刃猪笼草(N. xiphioides) 纵脉 在叶片外部的三分之二至五分之四内有3~6条 在叶片外部的二分之一内有2~3条 中脉 覆盖着短小的毛被 无毛被 下位笼的笼蔓 和捕虫笼同长 是其叶片的2~3倍长 下位笼 高8~12cm,宽3~4cm 高4~4.5cm,宽1.5~2cm 上位笼 存在 不存在 唇齿 长为宽的3~6倍 长为宽的6~8倍 花序 基部的小花梗带2朵花,末端的小花梗带1朵花,极少数全部带1朵花 下三分之一的小花梗带2朵花,上部其余的带1朵花 雄蕊柄 基部或整个具有毛被 无毛被 变种Nepenthes gymnamphora var. haematamphora Miq. (1851) Nepenthes gymnamphora var. pectinata (Danser) Hort.Westphal (1999) in sched. 自然杂交种N. bongso × N. gymnamphora N. gymnamphora × N. mikei [=潘丘卢保山猪笼草(N. × pangulubauensis)] N. gymnamphora × N. ovata N. gymnamphora × N. reinwardtiana ? N. gymnamphora × N. rhombicaulis N. gymnamphora × N. singalana N. gymnamphora × N. spathulata N. gymnamphora × N. spectabilis N. gymnamphora × N. talangensis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