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罗志才 |
释义 | 罗志才,男,1966年12月生,四川隆昌人,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地球动力与大地测量。 学习简历1983.09-1987.07: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工程测量系,本科生 1987.09-1989.12: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工程测量系,硕士研究生 1992.09-1996.06: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地学测量工程学院,在职博士研究生 工作简历1990.02-1996.11: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地学测量工程学院,助教 1996.12-1999.11: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地学测量工程学院,副教授 1998.10-1999.06:香港理工大学土地测量与地理资讯学系,访问学者 1999.12-至今: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0.02-2002.08:香港理工大学土地测量与地理资讯学系,访问学者 职业经历1990年2月留校任教,1996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9年破格晋升为教授,2000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现任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地球物理大地测量研究所所长、支部书记,地球空间环境与大地测量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湖北省测绘学会大地测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编委,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兼职教授等。主要从事物理大地测量学和固体地球物理学的科研与教学工作,主持和参与完成了20余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及会议上发表论文70余篇,合作出版专著1部。 主讲课程物理大地测量学(本科生) 地球潮汐与自转(本科生) 卫星重力测量(本科生) 高等物理大地测量学(研究生) 卫星重力探测技术与应用(研究生) 地球潮汐观测与计算(研究生) 卫星重力学(研究生) 已招收研究生人数(硕、博):硕士12人(毕业9人) 博士6人(毕业1人) 主要在研项目(1)地表形变场与地下水热参数探测的理论与方法(2007CB714405),国家973项目 (2)星载高精度重力梯度数据处理技术(2008AA12Z105),国家863项目 (3)卫星重力梯度观测数据的预处理研究(408740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4)卫星重力梯度测量关键技术研究(NCET-07-0635),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 (5)融合多种重力场信息精化大地水准面的研究,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计划青年杰出人才项目 (6)重力梯度测量卫星系统关键技术指标的仿真模拟,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CAST创新基金项目 (7)成都市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成都市勘察测绘研究院横向开发项目 (8)Determina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Earth’s Gravity Field Using GOCE Data (ID4318),ESA (European Space Agency) 获奖情况(1)2007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2)2006年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计划青年杰出人才; (3)2006年6月获武汉大学测绘学院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4)2005年9月获2004-2005学年武汉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优秀奖; (5)参与完成的“全国及省市地区高精度高分辨率似大地水准面的技术研究及实施应用工程”成果获200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6)2003年12月获湖北省青年科技奖; (7)“卫星重力梯度边值问题的准解”于1997年11月获第一届《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优秀论文奖; (8)1996年12月获(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先进工作者称号; (9)1994年11月获第二届全国青年教师《测量学》讲课竞赛二等奖; (10)1994年6月获湖北省青年教师《普通测量学》讲课竞赛一等奖; (11)“西门子机SICAD-DIGSY软件包的开发和应用研究”于1990年12月获湖北省测绘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主要论著[1] 高低卫-卫跟踪模式主要技术指标的模拟分析与验证.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8,Vol.33(8):864-867 [2] 物理大地测量学的设置与教学法研究. 测绘信息与工程,2008,Vol.33(3):47-49 [3] 卫星跟踪卫星测量主要技术指标仿真分析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测绘科学,2008,Vol.33,NO.3,146-148 [4] 卫星重力梯度恢复地球重力场的时域法研究,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7,Vol.32,NO.3,44-49 [5] 物理大地测量学的实践教学研究. 测绘通报,2007,No.12,70-72 [6] 地球重力场的应用. 《现代大地测量理论与技术》, 宁津生等编著,41-58,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7] 多分辨最小二乘配置法初探.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06,Vol.26, No.1, 115-118 [8] 数据分辨率对最小二乘配置解的影响.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06,Vol.26, No.4 Nov 2006, 45-48 [9] The high precision geoid models HKGEOID-2000 forHong Kong and SZGEOID-2000 for Shenzhen, P.R.China . MarineGeodesy,2005,Vol.28,No.2,191-200 [10] Downward Continuation of Gravity Signal Based onthe Multiscale edge Constraint.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2005,Vol.48, No.1, 74-80 [11] 区域性高程基准的统一. 测绘科学. 2004,Vol.29, No.2, 13-15 [12] 我国省市级大地水准面精化的现状及技术模式.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04,Vol.24, No.1, 4-8 [13] A hybrid method to determine a local geoid model-Case study. Earth Planets Space, 2004,Vol.56, 419-427 [14] 地形对确定高精度局部大地水准面的影响.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03,Vol.28, No.3, 340-344 [15] 高分辨率厘米级局部大地水准面的典型应用.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03,Vol.28, 特刊, 100-103 [16] 深圳市1km高分辨率厘米级高精度大地水准面的确定. 测绘学报. 2003, Vol.32, No.2, 102-107 [17] Precise Hong Kong Geoid HKGEOID-2000. Journal of Geospatial Engineering, 2003, Vol.5, No.2, 35-41 [18] Evaluation of Geo-potential Models EGM96, WDM94and GPM98CR in Hong Kong and Shenzhen. Journal of GeospatialEngineering, 2002, Vol.4, No. 1, 21-30 [19] 卫星重力梯度数据用于精化地球重力场的研究. 中国工程科学. 2002, Vol.4, No.7, 23-28 [20] Monitoring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allBuildings by GPS Technique. Geo-Spatial lnformation Science, 2000,Vol.3, No.4, 61-66 [21] GPS用于鉴别振动变形的实验研究. 测绘学报. 2000, Vol.29, No.2, 118-123 [22] GPS用于监测高层建筑物动态特征的模拟研究.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 2000, Vol.25, No.2, 100-104 [23] 卫星重力梯度向下延拓的谱方法. 测绘学报. 1997, Vol.26, No.2, 168-175 [24] 重力梯度张量的球谐分析.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 1997, Vol.22, No.4, 346-349 [25] Overdetermind Gravity Gradiometry Boundry ValueProblem:Theory and Simulation. Proceedings of IAG Symposia (IAG119),Springer-Verlag,Rio de Janeiro,Brazil,1997 [26] 卫星重力梯度边值问题的准解.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 1996, Vol.21, No.1, 1-8 [27] 关于卫星重力梯度边值问题的准解的若干注记.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 1996, Vol.21, No.4, 315-319 [28] 卫星重力梯度分量的球谐综合.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 1996, Vol.21, No.2, 103-108 [29] 重力-重力梯度边值问题的准解. 地球物理学报. 1996, Vol.39, 增刊, 190-194 [30] 卫星重力梯度向下延拓的频域最小二乘配置法. 解放军测绘学院学报. 1996, Vol.13, No.3, 161-165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