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罗源万寿寺
释义

卜三散文《万寿寺记》

万寿寺记

卜三

罗源古刹万寿寺,原名福州小云峰院,置于唐,盛于宋,眠于元;复于明,续于清,微于民;而又兴于今,历经一千一百一十七年风雨岁月。

唐朝大顺二年(891),道元禅师创建;宋朝熙宁七年,铺砌殿前石阶,宣和六年,铺设通外石路;明朝万历年间重建,天启三年再重建;清朝嘉庆二十四年重修,道光年间毁于火,同治六年,于原址后十米处重建,面宽五间,进深五间,正梁上有墨迹:“清同治六年荔月后路李华宝喜舍大杉木伍拾根重建”。时下,世量住持壮心睿智,继往开来,精谋划,兴土木,恢复旧制宏业,重振古刹雄风。

万寿寺者寺万寿,千年钟之钟千年。其乃莲花之国,慈航之津,福音被万里;此则禅那之乡,般若之地,梵曲回千声。人道是,驾雾而御风,作一苇而杭也,历尽沧桑,屡劫屡盛,如今佛灯照天,祥云绕殿;君不见,萃文以聚圣,施三乘以度焉,传承衣钵,且古且新,尔后声名播外,兰若凌霄。

古往今来,万寿古刹高僧辈出,佛禅文化影响深远,有如寺前源起之九溪水,流经半个罗川,汇于泱泱之东海。古往今来,万寿古刹规模日增,禅院景观更具特色,飞锡云僧捧钵至,游人香客慕名来。拜佛论经者有,休闲观光者亦有;西装革履者有,芒鞋藜杖者亦有。登临古刹,景观纷呈,目不暇接,而予独爱其“二绝、三古、一新、两个不新古”。

二绝者,一曰佛印遗踪,二曰三唐茶韵。佛印大师云游住锡,唐朝茶树依然萌芽。——此不称古,天下无古;此不叫绝,何处为绝!正是:佛印来过,八闽第一;唐茶还在,四海无双。

北宋熙宁七年(1074)三月,四十三岁的佛印大师,云游罗川万寿古刹。古刹石阶两侧有刻为证,右曰“熙宁七年甲寅三月”,左曰“佛印大师舍银十贯……”。佛印之驾临,为万寿禅寺增光添彩,留下万古佳话。以至于今朝,吾曹登临古石阶道,皆放慢放轻步伐,以示对大师之景仰与怀念。

佛印(1032-1098),法名了元,佛印为宋神宗之赐号,故又称佛印了元,江西浮梁(今江西景德镇)人,俗姓林,字觉老,三岁始学论语,五岁诵诗三千,稍长精通五经,乡里称之神童。十九岁,通过宋朝所规定的官府考试,正式剃度为僧,初入庐山开先寺,后又入庐山圆通寺,此后,历任江州承天寺、丹阳金山寺等八九处禅院的住持。《续传灯录》《禅林僧宝传》《建中靖国续灯录》等古代重要文献,均设立“了元”专门章节,介绍佛印传略。

佛印大师学识渊博,涵容三教,有“道冠儒履佛袈裟,和会三家作一家”之语。文人墨客,达官贵人,诸如苏轼、苏辙、黄庭坚、周敦颐等等,均与之游,与之善,常以章句相酬,留下万千趣闻。即便今天,佛印幽默之风采,依然为山野水涯所津津乐道;佛印精美之禅诗,在各种媒体上依然有着很高的出镜率。

佛印之号,乃熙宁初年皇帝所赐。换言之,熙宁之前,无佛印;直至宋亡,佛印并无二人。皇权威严,无敢犯焉。清以后,方有妄称佛印者。可以断言,云游万寿寺之佛印,即宋代高僧佛印了元。

唐代茶园,傍于寺后。虽残半仅存,然遗风依旧。千年仙树,令人景仰。小云寺茶,古已著称,明朝以前,即为贡品。古书曰“(万寿)寺旁山有茶”,谓之“罗源茶品第一”。于此啜茗,风雅趣事,官人骚客,以之为快。清朝进士林长存,拜访万寿寺,有诗曰:“客来七碗茶风发,不浸龙皮晚亦凉。”是茶,乃岩茶。其味,醇且久;其气,清而飘;其色,浓时如琥珀,淡时若岫玉。春宜利湿,夏能消暑,秋可润燥,冬作祛痰。小啜一杯,满唇余香;再斟一杯,喉开肺舒;三四杯者,胸清目秀;五六之后,堪笑陆羽未到此,茶神名分原是虚。醉翁之意不在酒,卜三其心但有茶。登临古刹,岂能忘焉!

三古者,古桥、古井、古塔。桥名已了桥,建于宋,桥上有石刻。桥一端,纷纷扬扬通尘世;另一端,幽幽寂寂向禅院。桥下忘情水,呜呜咽咽淌;桥上好了歌,飘飘渺渺吟。咫尺天涯,此桥为证,退半步红尘滚滚,迈一跬禅林清清。人在世上走,难免有忧愁。古有传闻,已了桥能驱除烦恼。莫道白发三千丈,春水向东流,纵有寸肠千千结,吴山点点愁,已了桥上走一遭,心静如月照溪头。

井号龙涎井,与寺同岁。堪舆家论风水,必辨山势勘山向。山走龙脉,水随山转,龙脉所在,必得好水。龙涎井水,饮者极品。啜之无味,久而生甜;含之于口,清气流畅。暑不升温,冰不觉寒,春夏秋冬恒之;旱不枯减,雨不增溢,阴晴圆缺常之。既是龙涎,必有神效,人谓之老者益寿,少年明智,田夫以解乏,村姑以养颜。岐黄世家见之,称为有根之水,以煮万寿寺山茶,诚乃绝妙之班配。

塔是云袭塔,为云袭禅师葬骨处。云袭禅师生平,已无可考。其塔规模,令人震撼,在八闽僧人葬骨塔中,真可谓叹为观止。前伫石桌石栏,旁蹲石龙石狮,中立石碑三尊如门,可开可合。碑文曰“鼎云袭禅师寿塔”,文两边是纹饰和塔联。从碑文推测,塔约建于北宋大观二年戊子(1108),距今约九百年。塔在青山环抱中,背靠崇岳,面望平峦,来沙苍劲,出水从容。一年四季,山花谢荣;一日之内,鸣鸟来去。云雾浩茫,如纱如浪;风月朦胧,如诗如画。

一新者,九曲廊,也称过雨亭。廊为新建,迂回曲折,颇具江南园林风味。这里,可晴可阴可雨可风,宜棋宜茶宜诗宜禅。若得清闲,悠然而坐,恰得一个爽字:置一瓮春茶,寻两个对手,磨半晌儿时日;牵千军兵马,度万里关山,争八九格楸枰。予曾为此景撰联,曰:“盘行卅一再添一,壶煮卌三犹有三。”上联扣棋,下联扣茶,平仄得体,不露风声,以为得意之句。此处最富有艺术欣赏价值者,是众多的楹联。联语机警,理趣横生,读之,虽不敢言“三月不知肉味”,然“又得浮生半日闻”,是实实在在的。

两个不新古者,筼筜谷和半岭松也。之所以称为不新古者,是因为古代本有此景,中途却遭破坏,而今又得恢复。道古并非古,说新亦非新。筼筜谷之名,取自清朝林长存七律《万寿寺》中名句:“一坞浓柯罗贝阙,半岩修竹胜筼筜。”古刹山门,竹林繁茂,喻之筼筜谷,贴切之极。竹与禅,理多合,心空、身正、节守是也。故古代佛子、君子均爱竹,都道是“不可一日无此君”。从“此君”成为竹之雅称,可看出其于佛儒文化中之地位。面对修竹,理应自省:心如何,身如何,节如何。心中有佛,处处皆佛;心中有禅,物物皆禅。养性,悟道,无时无处。

禅寺以北,马鞍山上,万亩松林,颠连起伏,遮天蔽日,蔚为壮观。风忽起,先一枝摇动,再一树摇晃,继而一片摇荡……最后翻滚呼啸,如雷似浪,沸沸扬扬,一浪高过一浪,一声紧于一声,禽见之逃命,兽闻而丧胆。风乍止,松亦止,归于平静,归于寂寞,好像什么也不曾发生。这时,倘若人恰临其境,会觉得非常的无奈,非常的无助,非常的无望。这时,倘若人就是松,会作如何的感想呢?会作如何的反应呢?会作如何的表情呢?人性是多么渺小和软弱的啊,既无力御于外,也无力守于内。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古人的话,铁定是一句禅语。未曾经历者,不会理解,即使理解,也未必透彻。然而,这半岭松涛的演绎,刹那间就阐释得淋漓尽致。

然而,又一想,倘若松即是我,风亦是我,那么,我还是我,我不是我;那么,无所谓动,也无所谓静。倘若松还是松,风还是风,那么,松不是风前之松,风不是松后之风;那么,有所谓动,也有所谓静。站在松大夫前,吾思之良久。

三天前,世量上人相邀,我等诗友十余人访万寿寺。会间,论道谈诗,问禅评儒,己见各抒;宴上,交觥错筹,唱诗助兴,主宾皆欢;午后,拜殿礼佛,寻古赏景,心境怡然。临行,上人嘱为诗文,以资记念。余已作联十、诗十五,兹再作此记,以求圆满。

二零零八年十一月十九日谨识

卜三诗作《戊子年初冬访万寿寺》

戊子年初冬访万寿寺

卜三

一 说缘

高瞻枣岭小云漫,喜见蛟溪出半山。

若问佛缘何处似,涓涓东汇海之湾。

二 赏竹

谷底筼筜欲黄昏,十千个字舞纷纷。

卜三几度临萧寺,只为山门伫此君。

三 拾级

古道攀沿古意萌,如闻天外大唐声。

西方般若开浑浊,五里雾消秋月明。

四 礼佛

登堂合十拜如来,忽觉清风荡入怀。

倦客天涯归路晚,慈航津渡散阴霾。

五 啜茗

试学陆家轻口尝,紫砂未启已闻香。

千年仙树今犹在,遗与凡夫洗怨肠。

六 论禅

三坟五典武夫醒,八索九丘骚客瞑。

腥臭尘间无可说,何如四十二章经。

七 归途

宠辱皆忘或已歌,明朝买笔画新荷。

敢教莲瓣长舒展,不使人心堕欲河。

卜三诗作《万寿寺八吟》

万寿寺八吟

卜三

一、已了悬桥

一步登临西竺边,天涯咫尺别凡烟。

桥头已了忘情水,从此两清无挂牵。

二、筼筜幽谷

心证菩提节节空,身因禅那直冲冲。

枝枝夕夕波罗蜜,叶叶朝朝般若风。

三、佛印遗踪

佛印大师曾住留,千年遗迹眼前浮。

一行石刻斜阳里,谁说残碑是哑喉。

四、龙涎古井

龙脉悠悠此处牵,层峦叠嶂绕云烟。

仙涎一碗消烦恼,何必神州第几泉。

五、九曲回廊

回廊遮雨不遮风,依旧东西南北通。

吾倚阑干求悟道,人间何处与之同?

六、三唐茶韵

唐代遗风到此时,半园茶树半园诗。

枝头春日青青舌,贡品当年天下知。

七、半岭松涛

松间平日悄无声,一叶落针听得清。

夜半风来山谷动,马萧虎啸巨雷鸣。

八、千年寿塔

寿塔巍巍晚照微,苔侵碑刻辨依稀。

龙狮默默听遗偈,云雾茫茫洗衲衣。

卜三楹联《万寿寺过雨亭楹联》

万寿寺过雨亭楹联

卜三

一、拆字联

1、丝团尘世幺幺乱 竹叶禅林个个青

注:“丝”拆为“幺幺”;“竹”拆为 “个个”,“青”通“清”。联表达“世浊禅清”的思想。

2、但愿门笼千古月 不教心托一江秋

注:闲(繁体字),拆为“门笼月”;愁,拆为“心托秋”。联表达慈悲情怀。

二、数目联

3、眼前寺号十千寿 脚下水称三六溪

注:上联扣“万寿”,下联扣“九溪”。九溪源出小云峰。联表达:万寿寺名副其实,如九溪之水,永远流传。

4、盘行卅一再添一 壶煮卌三犹有三

注:“卅一再添一”为32,象棋棋只数;“卌三犹有三”为46,“茶”之别称。联写下棋品茶,闲适心情。

三、地名联

5、漫言大项项强弱 且看小云云有无

注:大项、小云为当地地名,联表示做人“腰要挺且直,心要宽且忍”。

6、半山拜佛朝萧寺 七步寻仙上艾庵

注:半山、七步为附近地名。半山与小云同一山脉,故称“朝萧寺”;七步村有禾山,上有道人峰,古有艾庵。联表达人们向佛悟禅的心境。

四、人名联

7、佛印来过,八闽第一; 唐茶还在,四海无双

注:佛印,曾于宋神宗熙宁年间来到罗源小云万寿寺;万寿寺至今还生长着唐朝的茶树。联表达对万寿寺悠久历史和人文文化的赞颂。

8、住寺之前开寺去 道元以后了元来

注:道元,乃万寿寺开山禅师;了元禅师,就是佛印。联赞颂万寿寺的人文文化。

五、景物联

9、虎到寺前终俯首 马行山下不需鞍

注:万寿寺,前是虎头峰,后有马鞍山。既然是“虎头”,当然应“俯首”;既然有“马鞍”,当然不需鞍。联表达对和平安定生活的赞美,与禅理相通。

10、明月一杯酣不醉 雄狮两座睡犹醒

注:联描写了万寿寺门前之景,表达“酣不醉”“睡犹醒”之理趣。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4:3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