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罗旭 |
释义 | 1 时事访谈类节目主持人罗旭,1982年5月出生,籍贯安徽,现为北京电视台主持人,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持人专业委员会委员,曾连续三届主持2009,2010,2011年北京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现在主持的栏目是《军情解码》,曾主持北京卫视时事访谈《天下天天谈》、新闻直播《新闻晚高峰》(现名都市晚高峰)以及著名法制节目《法制进行时》等节目,2008年以大型选拔活动《龙的传人》被全国电视观众所熟悉。 中文名:罗旭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福州 职业:电视节目主持人 毕业院校:中国传媒大学 代表作品:军情解码,北京电视台09、10、11春晚,天下天天谈,龙的传人 主要成就:《情动俄罗斯》先进个人电视艺术家协会优秀播音作品奖团市委100365首善行动爱心大使全国道德主题教育组织委员会大使 工作单位:北京电视台 籍贯:安徽 ◎ 人物简介《军情解码》栏目主持人为罗旭,曾长期主持国际新闻节目《世界报道》及国际时事热点评述节目《天下天天谈》,具有良好的时事访谈类节目主持经验。 ◎ 主持经历罗旭曾主持大型晚会活动百余场,其中包括中俄国家年国家级文化交流活动《情动俄罗斯》(温家宝总理和普京出席闭幕式),中国接受留学生六十周年晚会(北大,刘延东同志出席),“我爱我唱”首都各界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万人合唱晚会(国家体育馆,刘淇同志出席),为了生命的托付-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庆祝建党90周年文艺晚会(卫生部部长陈竺、卫生部党组书记张茅出席),中华诵教育部庆祝建党90周年晚会(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出席),北京市国庆六十年晚会,首都各界国“爱国歌曲大家唱“万人合唱晚会(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总政治部等10部委和中共北京市委、市政府共同主办),北京电视台春晚(2009、2010、2011),北京电视台中秋晚会(太庙,2010),中国特奥会闭幕式(福州 孙春兰、黄小晶、张海迪同志出席)、教育部-中华诵2010经典诵读系列活动晚会(全国各大高校),《北京影视盛典》(国家大剧院),大型电视选拔活动《龙的传人》(北京台与中影集团,成龙国际合作)、北京市第十三届运动会开幕式(国家体育馆,刘淇同志出席),安徽省运动会开幕式(张宝顺同志出席)等大型活动。荣获中俄国家年活动《情动俄罗斯》先进个人称号。 同时,罗旭作为主持人,积极参与热心公益活动。2009年在奥林匹克广场义务主持消防法宣传大型活动,义演20余场大型爱心公益话剧《大话紫竹园》,作为北京台代表参与央视玉树地震义演捐款,参与《爱的方舟》汶川赈灾公益MTV拍摄,主持首届水立方杯华侨华人公益音乐会(水立方),主持光爱学校慈善晚宴(窦玉佩同志出席),主持善行天下2009首都慈善公益日晚会(中国剧院),关心助残事业,主持集善工程募捐晚宴(邓朴方同志出席),2007年加入北京电视台主持人爱心团,参与多项公益活动。2010年9月被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授予“100365首善行动”爱心大使。2010年11月16日被《慈善家》杂志社授予公益慈善爱心大使荣誉。 2010年起被授予全国道德主题教育组织委员会形象大使。 作为访谈节目主持人,罗旭有超过2000小时电视访谈经验,先后专访张继钢、张艺谋、余光中、范迪安、张召忠、王大伟、郎咸平、于丹、舒马赫、王濛、邰丽华、李冰冰、成龙等数百位公众人物。 ◎ 所获荣誉专访《邰丽华-我们的世界我的梦》获得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局外宣节目奖,北京市残疾人好新闻一等奖,专访中国歼击机女飞行员的《与共和国齐飞》获得2009年度北京市广播影视奖 电视播音与主持二等奖、独家探访微山湖号军舰获得2009年度北京广播影视奖电视境外播出一等奖、专访《刘岩-后奥运的一年》获得北京市残疾人好新闻二等奖。 主持的《新闻晚高峰》获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主持人专业委员会优秀主持奖,曾主持的《世界报道》获北京市广电局华彩奖。 ◎ 人物专访2011年伊始,BTV青少频道强力推出的军事类栏目《军情解码》备受关注,主持人罗旭也成为观众热议的焦点。从曾经的《新闻晚高峰》、《法制进行时》主播,到主持《天下天天谈》,再到北京电视台三届春晚主持人,这位年轻的80后已经成为BTV舞台上一颗耀眼的新星。日前,记者在北京电视台对他进行了独家专访,从1个多小时的对话中梳理出他的主持密码。 ◎ 密码关键词:情节出身军人世家,骨子里的军事情结 作为国内首个日播军事评论栏目,也是省级电视台唯一的军事评论栏目,《军情解码》一经推出就吸引了众多观众,不少人甚至已经养成每晚21:11准时收看的习惯。对于这档栏目,罗旭非常喜欢,也投入了很多感情,“因为外公是身经百战的老八路,编写过战役训练教材,父亲是大区机关作战指挥军官,所以我从小在家看到的就是战史,经常听到的就是空战海战的故事,特别羡慕父亲帅气的军装。别的小朋友有各种玩具,我最惦记父亲作战室里巨大的沙盘,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沙盘上星星点点的小彩灯,可以转动的小导弹,还有小巧精致的可以滑跑的战斗机,别人捉迷藏的时候,我就爬上飞行员旋转练习器,想象在空中飞行的感觉。”“在部队大院里长大,我觉得自己骨子里有很深的军事情结,同事们觉得我很适合《军情解码》,其实得益于从小的浸染。” ◎ 密码关键词:压力最多时一天录5期节目,“利比亚烽烟”30分钟抢出一期 3月20日以来,利比亚局势骤然紧张,罗旭的工作压力猛增,“比如3月25日那天,一天抢录了5期节目。”,在接受记者采访前,罗旭刚刚完成了“利比亚烽烟系列”三场节目的录制,其中一场还是抢出来的,“我们争取到访问《环球时报》战地记者邱永峥的机会,他刚从利比亚战场回来,非常忙,所以留给我们的时间只有30分钟,平时我们录一期节目大概需要一个多小时。”“因为我们之前谈反恐的时候有过合作,有了一定的默契,所以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把一期访谈抢出来了。邱永峥离开的时候一看表,刚好快到时间。而另一位嘉宾,军事专家张召忠将军也是老朋友了,在这种紧急的情况下张将军主动配合我们,先让邱永峥把他需要谈的内容谈完,特别有大将风度。”其实这样的工作节奏对罗旭来说是常态,在他看来,工作也是一种享受,“我更在意的是整件事最后是不是做得漂亮,这种工作过程中的幸福感也是推动我往前走的动力。” ◎ 密码关键词:观众照相馆老板特意为儿子求购《军情解码》全套光碟 推动罗旭前进的另一个动力是观众的支持。有很多青少年是《军情解码》的忠实观众,罗旭曾经遇到这样一件事,“我去洗照片的时候照相馆老板问我节目有没有光碟,我说还没出呢,他说儿子很喜欢《军情解码》,好看还能学到知识,所以天天都看,有一回去外地拉下几期,一直挺惦记,所以想买套光碟补上,还说一定要集齐全套。这件事我和同事们说了,大家都觉得特欣慰,一个栏目不光有高收视率,而且能够真正为青少年传播知识、传达国防教育的理念,这是我们引以为豪的事情。”,此外,栏目组经常收到热心观众来信,罗旭也会在自己的新浪微博上和观众交流,征询大家的意见,“很多人觉得节目还没看过瘾,还有观众提醒我头发长了,该剪短了,甚至有不少热心观众在微博上天天督促我减肥,甚至具体到哪家健身房找哪个教练都告诉我。这种热情和关心让我觉得心里很温暖。” ◎ 密码关键词:火车每个人都像火车在人生的轨道上行驶,《军情解码》是这一站最美的风景 主持《军情解码》,罗旭收获了很多,“我觉得做节目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做《军情解码》最大的收获就是:我对世界历史的了解,尤其是军事史这部分,以及对世界地理的了解,比原来长进很多。”在罗旭看来,人生是旅程,我们就像火车头在人生轨道上开行,“有的人能量大,多拉几节车厢,有的人是轻型机车,就少拉几节,人生的旅途中可见高山和峡谷,可见风景和悲欢,每到一个站点,装上一些货物,比如知识习惯和记忆,卸下一些包袱,比如欲望、毛病和心情,这样人生就愈加轻松惬意,做《军情解码》也是这样的,我在路上看着风景,会看到变换的国际风云,会看到沉浮的历史人物,看到一个个故事怎样上演、怎样重演,很有趣,而我沉浸在其中,那种状态很舒服。对我来说体力的付出是次要的,精神层面知识的滋养和积累更重要,我觉得《军情解码》是我这列火车在开进过程中非常享受的一段风景。” ◎ 密码关键词:摄影爱主持也爱摄影,用镜头看世界 除了主持,罗旭最大的爱好是摄影,当年报考中国传媒大学时,第一个专业报的就是摄影。虽然最终选择了播音与主持专业,但对摄影的热爱始终不变,“我拍照的角度比较特别,当别人都在关注被采访者的时候,我可能会选一个角度把采访当作一个故事来拍,画面中会包括采访者和被采访者。我业余拍摄的作品会送给嘉宾,年前给郑榕老师,李双江老师、叶佩英老师拍的照片他们都特别喜欢,新年那一天收到叶佩英老师的电话,说她很喜欢我的作品,我觉得是这个新年收到的最好礼物,听说李双江老师把我拍的照片摆在书桌上,自己开心极了。希望有一天可以把这些动人的画面结集成册,镜头写下的时光,也是一段难忘的回忆。” ◎ 密码关键词:感动因主持中秋晚会和余光中结缘,被老先生的平静淡泊所震撼 罗旭主持过百余场电视晚会,2009年-2011年连续三年主持了BTV春晚,最近还参与了第四届北京清明诗会主持工作。在对这些晚会的记忆中,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带给他最难忘的感动。去年的中秋晚会,导演组费尽周折请到了年过八旬的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他的到来可以说是晚会最大亮点。9月10日清早,罗旭到北京饭店送老先生去机场,因为想帮忙收拾行李,还特意提前了一些,可没想到一大早老先生已经收拾妥当,静静地在屋里等着我。”罗旭被余光中的这份平淡深深打动,他在微博中写下这样的文字,“中午从机场返回时,想起余先生临别时清瘦的背影,想起先生离开时客房里整整齐齐干干净净,想起纷扰的红尘中竟还有这样平静淡然的心灵,竟要落下泪来。我以为自己只会为大英雄的无畏而感动,却不想被余光中的平静所震撼。” ◎ 密码关键词:未来要做动力更充沛的火车,用更精致的节目回报观众 对于主持,罗旭有自己的心得,“我认为主持人是盘子,嘉宾是菜,观众是食客,盘子的作用是衬托菜,更加秀色可餐。”,罗旭在采访前会尽量做准备,阅读能找到的相关资料,在他看来,让嘉宾发挥到极致,甚至能够超水平发挥,那才是主持人最闪光的时刻。而对于未来,这位BTV跨界度最大的主持人有自己的想法,“每个人都有自己最初的理想,从为节目配音开始,到国际时政新闻访谈,再到军事访谈节目主持人,我愿意用实实在在的努力去拓展生命的宽度。希望可以专注地工作,用更精致的节目回报观众。” 2 外事翻译家◎ 简介罗旭(1934-2001),1934年12月9日出生在上海,祖籍福州市,新梅公支系第九世孙女,她的叔曾祖就是晚清出使英、意、比三国大臣的罗丰禄,祖父罗忠尧曾任晚清驻新加坡总领事,父亲罗孝章留美获得硕士学位,供职于美国电报电话公司驻上海办事处总工程师。 ◎ 生平罗旭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法语专业,分配到外交部工作,在翻译室的最初几年间,先后担任过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宋庆龄、陈毅等领导人与法语外宾会见的翻译。1963-1964年罗旭借调到编译局,参加《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路线的论战》等重大文章的翻译工作。她钟情法兰西语言,又自小积累了英语修养,因此,在她涉身几十年的外交工作特别是在高层领导的双语口译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1972年5月索马里最高革命委员会主席西亚德访华,非洲国家驻华使团在北京饭店庆祝“非洲日”,周恩来总理和西亚德主席应邀参加,罗旭担任译员。西亚德主席不会说法语,非洲驻华使团长、几内亚大使则不懂英语,由于罗旭谙熟英、法两国语言,让非洲兄弟枯坐向隅的谈话顿时轻松起来,非洲使团礼宾官连连称赞罗旭,周总理也感到满意。1972年,有一次,罗旭与王海容、唐闻生一起到毛主席那里参加接待某非洲国家元首的工作。会见外宾前,毛主席含笑说道:你们这些人的名字好厉害,唐闻生是闻生不闻死,罗旭和后羿一样会射下九个太阳。据说这是指前一年冬天,江青在钓鱼台宾馆宴请几位翻译,罗旭认为这与工作无关,拒不前去。后来,周总理称赞罗旭敢顶江青,是个“很有个性的人”。 1972年至1975年间,罗旭曾多次出席各种重大国际会议。1972年秋,罗旭随副外长乔冠华出席第二十七届“联大”会议。翌年早春,罗旭又随外长姬鹏飞赴巴黎参加关于越南问题的国际会议。这次重要会议最终导致了长达十年的越南战争的结束。最令罗旭难忘的是1974年暮春,她作为副代表,随邓小平同志参加第六届特别“联大”会议,亲听邓小平同志代表中国政府向全世界作出庄严宣告:中国永远不做超级大国。翌年仲秋,她再度以副代表身份出席第三十届“联大”会议。 1975年后,她从事法、英文的翻译,笔耕不辍,参与了《巴尔扎克全集》、《戴高乐回忆录》等名著的翻译校订工作,翻译了一系列中国经济改革的理论文章。十年后,她调到外交部新闻司任职,以参赞衔主管新闻发布工作。1988年,罗旭又到纽约联合国总部担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经济和新闻参赞,至1992年冬卸任归来任外交部西欧司参赞。纽约的五年经历使她觉得这是一段十分丰富的人生感受。 ◎ 相关罗旭酷爱文学,对法兰西文学情有独钟,尤其喜欢十九世纪法国著名女小说家乔治·桑和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先驱司汤达的佳作,《红与黑》、《巴马修道院》曾令罗旭拍案叫绝。罗旭还十分喜爱西洋音乐,贝多芬、莫扎特的音乐使她陶醉到忘我的境地。 数十年的外交生涯如潮涨潮落,但她的生活态度始终随缘向上,不断努力丰富自己,尽力为社会作出贡献,使她与国际政治、历史和现实的外交风云变幻结下不解之缘。 罗旭的夫君赵稷华历任外交部美大司副处长,我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公使衔参赞,外交部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在香港回归的重要时刻,他担任中英联络小组中方首席代表,为香港顺利回归祖国作出了贡献。香港回归后他又担任了外交部驻香港公署副特派员。这时罗旭在香港担任联合出版集团高级研究员。 2001年11月20日罗旭因病医治无效,英年早逝,享年68岁。在她最后三年与病魔抗争的日子里,她保持乐观情绪,生活愉快、充实。遵照本人遗愿,遗体捐献给了北京协和医科大学供科研教学之用。 3 沈阳药学院教授罗旭,(1924—)天津人。194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历任沈阳药学院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药物分析教研室主任,辽宁省理化测试中心特聘研究员等职。80年代起从事化学计量学的传播、研究和著述工作。与其同事所作“同系物保留指数作为脂肪酸气相色谱定性参数优越性的考察”、“片剂含量均匀度计量检验新方案的研究”、“中药黄芩的化学模式识别”、“组合优化色谱法快速鉴定法定西药的研究——论欧氏距离作为组合优化色谱法的标准”等,具有开拓性意义。著有《化学统计学基础》,并参加编写《分析化学》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