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罗星街道 |
释义 | 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罗星街道面积31.2平方千米 ,人口4.19万人(2004年,其中流动人口14281人), 代码350105001, 位于马尾的中心城区。辖6个社区、4个行政村:~001_沿山社区、~002_马限社区、~003_罗星社区、~004_新港社区、~005_培英社区、~006_罗建社区、~201_上岐村、~202_青洲村、~203_君竹村、~204_双峰村。 罗星街道地处闽江下游北岸,位于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心地域,东与亭江镇松门、打石坑交界,西同马尾镇昺头村毗邻,北面接壤于马尾镇山地,南面临江。距福州市中心19.6公里,离闽江口35公里。104国道穿境而过。 街道前身为马尾镇。1982年8月,马尾镇从福州郊区析出,设立马尾区,同时改制为马尾街道办事处。1995年12月,马尾街道更名罗星街道。1997年,罗星街道辖沿山、马限、济安、福星、闽渔、君岐、培英、建星、凤洋等9个居委会以及上岐、罗建、罗星、青洲、君竹、双峰等6个村委会。总人口近3万人。 一、街属企业罗星街道街属企业,始于1962年兴办的君竹石料厂。当年,全厂有职工55人,专业生产建筑石料,年产值近10万元。二十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街属企业停步不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尤其自80年代中期起,街属企业开始逐步兴起,出现电子、塑胶、五金、建工等小型企业。1986年,街道全方位引进外向型经济和内联企业,至1990年,已有街居企业38家,其中,街属14家,职工1781人,自有固定资金424万元,流动资金189万元,产品从原来的单一制鞋业逐步形成电子、机械、制鞋、造船、针织、粮食加工等6类10多种,产值2033万元,相当于1983年231万元的8倍多。1991~1994年,街道利用地处开发区的优势,大力发展街居企业。1994年末,全街道有企业62家,其中,街办22家、村(居)办36家、联户办4家。福建水力发电设备厂马尾分厂、福建华星电子有限公司、福州市鸿迈电子有限公司、马尾建筑安装工程公司、福州华安消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马尾分公司、马尾鞋帽服装厂、马尾世盛针袜厂等7家已成为街道骨干企业,逐步实现生产上规模、管理上水平、质量上档次。1996年,街道办事处对长期经营亏损的区建筑安装工程公司果断终止承包合同,清理整顿、盘活资产,使企业轻装上阵,扭亏为盈;着手企业间的兼并和联合;筹建经济发展总公司,以此为龙头,推动街属和村属企业走股份合作经营路子,发挥规模效益。同时促进科技进步,重视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开发科技含量高,竞争力强的拳头产品。当年实现社会总产值1.19亿元,比上年增长17%(其中工业产值5012万元),财政收入511万元,主要经济指标实现2位数增长幅度。1997年,全街道实现社会总产值1.7亿元,比1996年增长40%,其中工业总产值7316万元,比1996年增长34.6%。街属企业出现稳步增长的态势。 二、街区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罗星街道仅有一条建于1933年的福马公路穿境而过。该公路系沙包结构,宽6~7米。1936年,马尾至君竹3公里路面竣工。1984年,福马公路改建成一级公路,1990年8月17日全线竣工。该公路成为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通往福州市中心的陆路要道。 随着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罗星街道区间道路建设进入高峰期。1984年12月,区内君竹、罗星、青洲3条主干道先后动工,于1985年8~12月先后竣工。其中,君竹路投资294.75万元,路宽34米,全长1.56公里;罗星路投资307.96万元,路宽40米,全长3.88公里;青洲路投资114.38万元,路宽40米,全长1.1公里。辖区还有7条次干道。其中,建星路(原名交通路)、罗建路、上岐路分别于1984年12月动工,1985年8~10月先后建成;济安路1990年动工,年末建成;建设路、登龙路(原名上山路)于1990年动工,1991年2~7月建成;昭忠路原为土路,1991年扩建为混凝土路面。7条次干道总长7.70公里。1991~1992年,先后建成经一路、经二路、经三路、经四路、经五路,5条路总长18.13公里。1997年,上述道路未有变动。 三、街区建筑从1984年始,根据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规划要求,在罗星路两侧安排旅游贸易中心,以宾馆、大型商场为主;君竹路北侧安排开发区行政管理中心;青洲路两侧安排文教体育活动中心;卧龙山北侧建外商高级住宅。至1992年,先后建成办公用房4.3万平方米、科研用房6300平方米、商场2.2万平方米、住宅20万平方米、宾馆、度假村2.7万平方米。主要办公楼有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马尾区政府、税务局、马尾海关、福州港务局、福州边防检查站、马尾邮电大楼等;主要厂房有福建省海洋渔业公司、中国国际钢铁制品有限公司、福州磊磊石材有限公司、福建马尾水产饲料有限公司、榕燕电子实业公司、福贝装饰材料有限公司、福建光学仪器厂、福建东方机械厂、福建革新机器厂等17家;科研用房有清华工业园、科理工业园、泛太平洋工业园、泰安工业园等;宾馆度假山庄有马江大厦、卧龙山庄等。至1997年,街道主要办公楼不变;因榕燕电子实业公司下马,厂房改作他用;清华工业园等科研用房也因下马而改作他用。 四、精神文明建设20世纪80年代初,罗星街道还是个旧民房错落、小街巷支蔓的地区,人口不多,分布较集中。街道办事处以整治小街巷为突破口,配合辖区单位拆除违章搭盖、清理垃圾、植树种花,改变辖区的市容卫生状况。90年代初,街道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契机,增置果皮箱200个、保洁车100部,新建公厕2座、改建7座。在全面普及使用自来水的基础上,注重抓好二次供水工作;加大执法力度,重点清理整治沿山路、商贸街等主要路段的遮阳布和自行车停放点,逐步拆除辖区内违章和有碍观瞻的建筑,在全街推行楼道、屋顶、杂物间“革命”,消除乱搭盖、乱贴放、乱占道现象。推进文明安全小区创建活动,投入万元资金,修葺各村居道口主要景点,增设35个花坛,新增绿地1300平方米。1995~1997年,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群团组织的作用,利用各种纪念日,开展有益健康的群众性活动。充分发挥离退休党员的作用,以他们为骨干,组成“志愿者”服务项目,党员们无私奉献,在群众中树立良好形象。同时大力加强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伦理道德建设,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和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新型人际关系,普遍开展创文明城市、文明企业、文明学校、五好家庭等各类创建活动以及军民、警民共建精神文明的活动,展示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把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 1997年末,罗星街道有绿化面积9.77万平方米,青洲、福星、保税区、闽渔等7个小区通过市级验收,市委、市政府授予绿化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街道开设计生、综治、科普、便民等19个系列70多个服务项目,有服务队伍25支180人。涌现文明楼院75座、五好家庭1310户、文明单位60家。 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罗星街道罗星街道位于县城南部,成立于2009年7月,为原嘉善县魏塘镇被划分为两个街道(魏塘街道与罗星街道)后的其中之一,是嘉善新城开发区和县政府所在地,辖11个社区和4个行政村,区域面积39.50平方公里,户籍人口4.55万人。 11个社区4个行政村分别为:李家社区、钱桥社区、魏南社区、城南社区、和合社区、城西社区、柳洲社区、玉兰社区、晋阳社区、南门社区、子胥社区和马家桥村、亭桥村、鑫峰村、厍浜村。 “罗星”因古迹罗星台得名。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邑令王察言募民筑墩阻市河东流水势,墩名罗星台。罗星历史悠久,境内有独圩遗址和小横港遗址两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证明早在六千多年前就有先人在此繁衍生息。 在农业上大力发展“银嘉膳”甜瓜、“小蜜蜂”葡萄等设施栽培,被国家农业部授予“中国甜瓜之乡”称号。工业上形成了五金机械、纺织服装、复合轴承等特色产业,产品远销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三产服务业上依托嘉善新城建设,正在形成总用地面积2400万平方米,集行政、居住、商贸、旅游、文化和科技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江南水乡生态型综合新区,拥有居住商办、教育产业、科技产业创新等三大功能区,新区可容纳24万人。目前五星级的罗星阁宾馆、世博大酒店,以及乔克国贸中心、浙北果蔬市场等项目都已先后入驻,罗星街道正日益成为嘉善城市的新名片。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