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罗马公报 |
释义 | 除了题铭和新闻信,古罗马还创办了公告式的手抄官方公报《元老院纪事》(Acta Senatus)和《每日纪闻》(Acta Diurna),统称《罗马公报》。 《罗马公报》是世界上最早的官方公报。 背景公元前59年,尤里乌斯·凯撒被选为古罗马共和国执政官。他发布的第一条命令是:“嗣后元老院工作的报告,务须每日写出公布之。”当时,古罗马贵族派与民主派之间的斗争十分激烈。作为民主派的首领,凯撒创办《元老院纪事》的目的,就是想通过公布元老院和公民大会议事内容,“使元老院的一举一动公开给大众”,借此打压贵族派的气焰,争取舆论支持,扩大政治影响,因为“会议记录的发表,迫使议员们讲话时心中要有会场外的公众”。 《元老院纪事》所谓的《元老院纪事》不过是竖立在元老院门外大街上,每天由专人在上面书写元老院议事内容的一块涂了石膏的白木板,当时被称为“阿尔布”(Album),意为公告板,后人则名之为《元老院纪事》,其内容除元老院活动摘要外,还有首都及各行省婴儿出生和死亡的人数、各项税收入库情况、法庭审判及政要活动等方面的信息。当凯撒拒绝称王时,《元老院纪事》还发表评论称颂他。 从这个政府机构的“喉舌”仅是一块涂有石膏的白木板,可看出当时文字新闻传媒的简陋、原始的特点,但它却是现代报刊的鼻祖和世界上最早的定期手抄新闻传媒。 公元前44年3月15日,凯撒在元老院开会时遇刺身亡,《元老院纪事》对此进行了报道,但凯撒死后就停止刊布了。 《每日纪闻》公元前27年1月16日,凯撒的继承人、养子屋大维被元老院授予“奥古斯都”(意为至圣至尊)尊号,成为国家元首,古罗马共和国演变为古罗马帝国。公元前6年,屋大维在《元老院纪事》的基础上创办《每日纪闻》。 《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对《每日纪闻》作了如下介绍: 罗马帝国执政官于公元前1世纪下令颁布官报《每日纪闻》。它是一种手抄布告,公布于罗马和各省公共场所,内容为公民投票、官吏任命、政府命令、条约、战争和宗教新闻等。 《每日纪闻》较《元老院纪事》题材更为多样,内容更为丰富,元老院会议记录、帝国政事、战争消息、刑事案件、名人言论、税收情况、宗教祭祀、帝国嫁娶、趣闻轶事、煽情故事等无所不包。屋大维本人曾为《每日纪闻》撰文,反对大家庭制度;古罗马作家老普林尼在其著作中曾提到公元47年的一期《每日纪闻》报道了罗马正在展示一只凤凰。对于不同的新闻题材,《每日纪闻》在写法上各有侧重:民刑二庭新闻需要强调时效,选举消息要制成特写,皇族起居则讲究实录。作为权威的官方公报,《每日纪闻》除缮写在公告板上,还由书记员抄写多份,颁发给各地要人和驻军首长。随着古罗马帝国版图的扩张,其传播范围也越来越广。 《每日纪闻》可能一直出版到公元330年古罗马帝国迁都君士坦丁堡为止,但在已知的文献中最后一次提到《每日纪闻》是公元222年。 意义有学者认为,罗马帝国之所以能统治辽阔疆域,至少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它有一个发达的,包括《每日纪闻》在内的传播系统。而其灭亡,部分原因是由于《每日纪闻》的停办,传播组织远落后于军事、商业、行政等社会组织的发展,无法协调复杂的活动。 西方人一直认为世界上最早的报纸是罗马共和国在公元前60年创建的《每日纪闻》,他最早是一块树立在罗马元老院门口的木牌,用于向广大罗马市民发布元老院的最新决策。相当于现在的公告栏,后来,随着罗马的版图不断扩大,已经远远不局限于意大利,为了使广大疆域上的各部落臣民都能“沐浴”到共和国的恩泽,共和国最后一任执行官恺撒责专人,将《每日纪闻》的内容书写在布匹上,带到各个行政省的首府,并在那里翻译成各种语言,再通过公告栏的形式发布给民众。这一信息传播的方式对西方后世影响甚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