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罗兰·巴尔特符号学 |
释义 | (一)能指/所指任何一个符号都包括了能指/所指两个部分。罗兰·巴尔特从意义建构过程将两个部分分成了表达层面和内容层面,有时也直接用直接意指/含蓄意指所替代。 由于罗兰·巴尔特的文化符号研究是对索绪尔语言学理论在文化研究中的应用。使索绪尔的理论进入到更加广泛的文化分析中。所以在电影理论探寻中可以发现,他的许多符号学名词,成为了“电影”专家的爱用名词。能指、所指,还是用到泛滥的 “含蓄意指”这个词。但引用这些词的人,又并非完全遵照它的原意,所以会出现一些人讽刺云会不会写文章的人都不知道词的意思。 (二)意指在罗兰·巴尔特的符号学中,一些符号学在已使用前就建立了对应的关系(能指E1+所指C1=能指E2),所指已经把意义延置到能指上。但当它成为一个固定形式时,它又变得赤贫,这时意指作用发生,重新填满意义。意指的作用是建立起能指与所指第二个层次上的关系。 而这样能指与所指第一层关系确定后,以第一层意义为基础,并将另一层意义附加而上构成另一个意指的过程,从理论上来讲是没有限制的。所以在含蓄意指层次上,符号意义的产生是其所指移位的无限性而产生的。 (三)主体间的互动心灵的共同性和共享性隐含着不同主体和心灵之间的互动作用和传播沟通,这就是它们的“主体间性”。巴尔特分析使用符号的双方——指码者和解码者之间“彼此可进入性”、“心灵的共同性和共享性”可以在共同的文化背景或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得到证实。巴尔特认为无论制码者和解码者,都可以意识到“彼此传达信息的意向”。才可以互相明白。符号的意义在认识到彼此传达的信息的意向后,进入解读过曾。解读就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心灵彼此进入,然后获得“共享世界”。在文化平等、同一文化群体成员之间“进入性”越大。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