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罗家嘴暴动 |
释义 | 简介“罗家嘴暴动”发生于1930年6月6日,是中共桐城县委领导的武装暴动,在当时皖中地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社会背景1927年8月,中共庐江特支成立后,桐庐边境的庐南七架桥地区相继建立党的组织。1929年春,中共安徽省临委委员王步文来此潜居3个多月,帮助发展党团和农民协会组织,成立了中共七架桥区委,农会会员发展到千余人。但当地由张晏清和张栋才率领的两个民团却反动透顶,人民对他们恨之入骨。 暴动准备1929年冬至1930年冬,全省各地农民武装暴动风起云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正逐步形成,给桐庐地区党组织的工作以极大的鼓舞和推动。1929年6月,中共桐城县委作出了“发展党的组织与发展军事组织齐头并进”的决议。当时,桐城县委及军事负责人陈雪吾、王靖江、张顺卿等人以探亲访友为名,在中共孔城镇党支部书记齐德高的配合下,于1930年2月21日晚,率农会会员夺取孔城商团武装18支枪和一批子弹,又连夜转移到方家仓,为武装暴动做准备。同年5月初,中共安庆中心县委在桐城县会宫(属枞阳县)的疏小娘家召开了安庆、桐城、庐江、潜山、太湖、宿松、望江、贵池8县党组织负责人会议,上级党组织也派了代表出席指导。会议决定组织暴动,以建立革命武装和游击根据地。会上,还决定将桐城暴动武装编为鄂豫皖边区红军独立第三师第二团。 随后,中共桐城县委在城内汪家试馆召开了军事扩大会议,到会的有桐城陈雪吾、陶国器、王靖江、张顺卿和庐江的邢炳坤、朱南友等。扩大会议贯彻了会宫会议精神,研究了武装起义计划,决定在庐南暴动。具体计划是:先由陈雪吾率部分人员到方家仓运输枪支;吴大章进城取子弹;陶国器、朱南友到孔城、七架桥等地组织和发动群众,并约定在庐江境内母子坟下河边的府君庙会合;起义时间定为6月6日。同时,还决定派浮山中学学生、共青团员张功铸(七架桥民团团长张晏清之子)回乡作内应。七架桥区委派出两批人员:一批到母子坟作向导;一批埋伏在张晏清团防驻地附近策应。待暴动队伍到来时,就去喊张功铸开门,让大家乘机拥入团防,先缴取枪械,再直奔罗昌河,夺取张栋才民团枪支,并与庐江县民团和柯家坦叶明义两股起义武装会合,沿途搜缴反动武装的枪械,随即开到桐北三十里埠与大关以西山区,然后再与鄂豫皖苏区取得联系。 暴动经过1930年6月6日,暴动人员分别从三路集中过来:陈雪吾、张顺卿、陶国器、朱锦明、吴克正、邢炳坤等40余人从方家仓取出隐藏的武器,乘船经麻布河上游到府君庙,因风向不顺,帆船误时,未能按时到达;吴大章、周正超、孔城镇的北三队、桐城县高木匠(修枪者)等8人先到了府君庙;胡芳远从桐东七家山(白云岩附近)集中党员30余人,因吴西胜驳壳枪走火,打伤了自己的腿,延误了时间而迟到。当晚,共集中了70多人,都是清一色的党团员,计有长枪18支,短枪11支,徒手者也混合编进了队伍。然后,由府君庙塾师郑良模作向导,越过母子坟,经土桥附近向庐南罗家嘴进发。按原计划拟赶到七架桥,于当晚围歼慈善庙张晏清民团。但到了李家石桥时天已拂晓,陈雪吾考虑白天行动障碍重重,为了避免遭受更大的损失,决定队伍暂时隐蔽在罗家嘴,等天黑时行动,并布置了警戒。不料,此行动被地主李静甫告密,七架桥的张晏清、罗昌河的张栋才两民团纠集了百余人枪的地主武装,于7日上午8时许包围了罗家嘴,同时又给庐江其他反动武装报信,要求增援。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陈雪吾号召大家要发扬不怕牺牲精神,以一抵十,战胜敌人。吴克正站在墙头,对敌人展开政治攻势,高呼:“士兵们!我们与你们昔日无仇,今日无冤,不要穷人打穷人。我们是红军,不是好惹的,打死了你们划不来。你们不要为‘二张’卖命,要为你们的父母妻子着想。”民团在游击队军事和政治攻势下开始瓦解,有的后退,有的只朝天放枪。陈雪吾为了保存革命实力,趁此有利时机,组织张顺卿为先锋,陈雪吾、胡芳远等为后卫,率领40余人且战且走,打死打伤民团20多人,还抓了5个俘虏,直冲到大凹口,才脱离险境。在突围中,王靖江为掩护他人而不幸牺牲。还有一些暴动人员带了4支步枪坚持在村里,他们声东击西,用3支步枪阻止民团,用另一条步枪在背后监视民团。终因枪支过少又缺乏弹药,更无援兵,民团队冲了上来,张佩卿、吴大章、周正超、高木匠等8人被捕。张佩卿被捕后,仍不忘向看守士兵宣传革命道理,揭露张栋才残害革命青年的罪行。他惨遭酷刑,在临刑时还高呼“共产党万岁!”“红军万岁!”这位年仅24岁的共产党员从容就义于罗昌河的唐立岗上。其他暴动人员,后经营救被保释。 历史意义这次暴动由于兵力悬殊、计划不够周密和缺少应变措施而遭到失败,但是,暴动队伍的基本力量,成为日后桐庐中共党组织发展壮大的骨干。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