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罗卉
释义

个人履历

简介

罗卉:女,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57年6月生,汉族,中共党员。

履历

1982年6月西南师范大学音乐系本科毕业,获得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89年获得西南师范大学“声乐教学与表演研究”硕士学位;2009年6月被聘为教授。

荣誉

曾担任重庆市电视声乐大赛评委,声乐考级评委,全国英才选拔赛评委。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三峡之光” 访问学者导师、全国音乐教育委员会委员、音乐学院党委委员、西南大学音乐学院研究生党支部书记。

人物生平

优秀党员

曾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在各种大型演出中担任独唱,并多次在各种声乐比赛中获奖。

从教生涯

从教25年来,担任音乐学院研究生及本科生的声乐课程的教学。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音乐教育人才,并在2003年、2005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连续举办了六届“教学音乐会”,受到了师生们与专家们的一致好评。多次参加全国、市、各类大型文艺演出,获全国、省、市专业声乐比赛奖。参加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国庆五十周年,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等大型演出中担任独唱,领唱。并由中央电视台、重庆电视台播出。

教研成果

主持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提高声乐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

主研重庆市教委重点课程<<声乐>>课程建设。

2002年7月编写教材《声乐曲集》女高音上、下册(五线谱伴奏)由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2005年,获得西南大学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课堂教学优秀奖”。

2005年,在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第二期发表论文《“吕氏春秋”音乐思想研究两个问题》。

2005年,在《中国音乐》2005年第四期发表论文《歌唱训练中人声性别差异的规律探究》,

2007年10月,重庆市第26届“校园之春”歌手大赛指导研究生刘小艳获得“二等奖”。

2007年12月,重庆市首届大学生歌手大赛指导研究生何健获得专业组美声唱法“二等奖”

2007年12月,指导研究生师会娟、陈睿获得”重庆市青年歌手大赛南坪赛区“优秀奖”。

2007年12月,指导研究生刘小艳获得首届“统筹城乡发展”歌手大赛“铜奖”。

2007年担任“三峡之光”人才培养导师。

2007年12月,在《西南大学学报》增刊发表与研究生师会娟合作完成《当古典艺术歌曲“邂逅”歌剧-- 以A斯卡拉第的声乐作品为例分析歌剧的产生及发展初期对古典艺术歌曲的影响》论文。

2008年10月,编著教材《声乐曲集》女高音上、下册(五线谱伴奏)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2009年获西南大学首届教学科研二等奖。

2008年10月,指导研究生师会娟、陈睿演唱二重唱《在绿荫下》获得全国13届大学生艺术展演重庆赛区美声唱法专业组一等奖。并荣获重庆市教委颁发"优秀指导教师奖"。

2009年2月指导的声乐节目《茉莉花》荣获全国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表演类乙组三等奖。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发"优秀指导教师奖"。

2009年在《中国音乐学》第一期发表论文《浅析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审美特征》。

人物专访

记者:20多年的声乐教学经历,您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罗卉:我觉得最值得思考的一点是要能不断创新。随着音乐潮流的不断变化和新鲜元素的不断注入,我们的教学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培养出更多适应时代发展的音乐人才。而声乐教学创新的关键就在“教”字上,你教的越多,办法也就越多。为此,我从2003年开始制定了一个教学计划,就是每隔5年要出一套包含美声、民族、通俗教学在内的影像资料,目的就是通过前后5年的比较,对自己的教学理论、手段及学生的语言表达、演唱技能进行较为系统的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记者:在您的学生中,既有学习美声的,也有学习民族和通俗的,您如何在教学中处理好这3种不同唱法之间的关系?

罗卉:其实歌唱本身是无边界的,是专业人员把它分成了美声、民歌、通俗进行演唱,不管是那种唱法,只要涉及到“法”,自然就具有它自身的科学性。科学的发声方法是任何一种演唱方法进步和发展的前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对学习不同演唱方法的学生首先一致的要求就是科学发声。其次我始终向学生强调民族性,力求每个学生能够明确不论学习哪种唱法,其最终目标是为了弘扬民族音乐。在美声唱法教学中我反对学生过多地模仿西方人的演唱,而是希望他们能通过学习美声唱法中的技巧和表演经验去演唱中国的音乐作品。我一直认为,如果学习美声唱法的学生只能演唱西洋歌曲,而不能演唱中国作品,这是学习美声唱法的悲哀和失败。通俗唱法同样如此,通俗唱法源于国外,在中国起步相对较晚,不管今后如何发展,我在教学中坚持要求学生在学习国外一些优秀表演元素和先进的表现手段后,最终还是要落到宣传和表达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上。至于民族唱法就更不用说了。除了科学性和民族性外,文化性、时尚性也是我在教学中重点强调的。

记者:在教学过程中您是如何对具有不同条件、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进行定位的?又是如何在教学中实现因材施教的呢?

罗卉:毫不夸张地说,对学生的定位是否准确直接决定其今后事业发展的成败。具体说来就是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因为生理机能不同而在音色、音域上存在的差异,以及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性格。 我想,突出学生个性、因材施教,在声乐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教师要能根据学生各自条件的不同设计出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手段。首先,教师要在开始系统训练前对学生有全面的了解,要充分掌握学生的性格特点、习惯、声音条件等,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演唱能力,安排合适的曲目让学生练习。其次,要讲究教学的循序渐进性,每个人的声音都需要分成若干阶段由易而难、由浅入深地加以训练。声乐教师在上课前对此应该有一个统筹安排。教学过程中,前一阶段的练习是后一阶段练习的必要准备,后一阶段的练习是前一阶段练习的巩固和发展。即使是嗓音条件好的学生也应该遵循这一原则,如果过早地发展音域和扩大音量,让学生演唱其自身能力尚不能及或因艺术造诣尚不够而不能理解的歌曲,不但不能真实准确地表现作品,反而对学生声音的发展非常有害。

记者:在声乐教育界有这样一个说法,就是老师在选择学生时,喜欢一张“白纸”多过有基础的学生,对此您如何看待?

罗卉:虽然每个声乐老师的教学思路和方法都存在一定差别,但我绝对不会将这种差别作为我选择学生的一个标准。以前学过的学生来找我上课,我会在保留他们自己原有优点的基础上,对他们的不足进行新的训练加以弥补。而且,我觉得这20多年来通过教授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让我对教学相长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8:2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