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罗国士
释义

罗国士,男,湖北省房县人。中国画画家,1948年入伍在某师文工团,1951年入西北艺术学院美术系学习。1962年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进修结业。中国美术家协会陕西分会艺术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美术家协会组委会委员。现为陕西省美术家协会顾问,香港美术学院荣誉教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美学教授,陕西省和西安市文史馆馆员,陕西侨联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主要作品《夺取北峰》、《边疆巡逻》、《保卫延安》、《长江三峡》、《秦川颂》、《武当胜境》。

中文名:罗国士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湖北省房县

出生日期:1929年12月

职业:画家

毕业院校:西北艺术学院

主要成就: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代表作品:》、《保卫延安》、《长江三峡》、《秦川颂》

陕西省美术家协会顾问

简介

罗国士,1929年12月出生于湖北省房县。擅长中国画。1948年入伍在某师文工团,1951年入西北艺术学院美术系学习。1962年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进修结业。后任陕西人民艺术剧院美术设计。曾为中国美术家协会陕西分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陕西分会艺术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美术家协会组委会委员。现为陕西省美术家协会顾问,香港美术学院荣誉教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美学教授,陕西省和西安市文史馆馆员,陕西侨联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主要作品《夺取北峰》、《边疆巡逻》、《保卫延安》、《长江三峡》、《秦川颂》、《武当胜境》、《月季花》、《秦王出征图》 等。

艺术特色

罗氏擅长山水,兼工花卉,精于书法,其山水自创弧面皱法,形成清幽俊秀、浑厚苍茫、气韵生动的神韵。其雪景技法独特,敦厚可掬。雪飘无极而深远;其花卉空灵含情,鲜艳欲滴,滋润飘逸,独步天下,有“月季王”之美誉。评论界把“弧面皱”、“雪景”、“罗月季”誉为“罗氏三绝”。

艺术成就

曾先后访问美国、英国、法国、日本、新加坡等国,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他以精湛的画技,赢得了国外艺术家的高度赞扬,被誉为“魔术师的手”,获得美国政府珍贵礼品金钥匙两把以及圣保罗市、休士顿市、路易斯安娜州的荣誉市民证,并参加了1996年世界艺术博览会。

其作品曾作为陕西省政府的珍贵礼品赠日本首相中曾根、法国总统夫人米特郎达尼埃尔。并为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天安门城楼、钓鱼台国宾馆、亚运村国际会议中心、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主会场、陕西省国宾馆、法国和新加坡博物馆所收藏。

曾先后在中国美术馆、武汉美术馆、广东省美术馆、济南市展览馆、郑州市艺术馆、深圳市博物馆、香港展览中心、澳门展览馆、陕西省美术博物馆等地举办大型书画展。

人民美术出版社、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陕西旅游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陕西长安画库先后出版《罗国士画集》、《罗国士书画集》、《罗国士书画评传》、《罗国士书画精品集》等十余种。

中央电视台为其拍摄的专题艺术片《心境——罗国士和他的书画艺术》和陕西电视台西安电视台拍摄多次的专题艺术片在国内外播出。

湖北省政协为他出版了《罗国士传》,陕西教育出版社为他出版了《中国画家罗国士传》。

1997年美国世界名人传记中心评定罗国士先生为世界著名艺术家。

艺术年鉴

1929.11 出生于湖北省房县。

1949.1 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从事艺术工作。

1951.11 结业于西北艺术学院。

1951. 创作“连环画智取北峰”获陕西省创作一等奖。

1953. 创作“边疆巡逻”获陕西省创作一等奖。

1956. 设计“红都儿女”获陕西省戏剧会演舞台设计一等奖。

1960.9 到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进修。

1978.4 任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1980.5 任长安土风书画社副社长。

1981.10 任中国舞台美术学会理事。

1982.5 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陕西分会理事。

1983夏 游南方11省,在长江三峡坐木船写生。9至12月在西安作长江三峡长卷,后首展在美国明尼苏达州9市展出。

1984.6 创作“雁塔晨钟”参加中日南画对展

1985.8 受聘任中国青年书画摄影金牌大奖赛评委。

1985.9 访问美国的旧金山、圣保罗、欧瓦塔纳、普利斯敦、阿尔伯特里、罗彻斯特、温德姆、奥斯汀、北米吉、嘿斯汀,举办书画展览并讲学。荣获美国州政府的珍贵礼品“金钥匙”两把;及“荣誉市民证”。

1985.11 陕西省电视台拍摄“书画家罗国士”第一集。在陕西电视台《艺术天地》播映。

1986. 参加中日书法联展,作品选入专册。

1986. 赴家乡神农架采风,回西安后作长卷《神农架奇观》,著名学者霍松林为其画题长诗。

1986. 为陕西国宾馆作巨幅山水画“华岳烟云”。

1986.3 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陕西分会艺术委员会委员。

1986.9 访问日本,在京都美术馆举办大型书画展。

1986.11 陕西省电视台拍摄“书画家罗国士”第二集,在陕西省电视台《艺术天地》播映。

1987. 应武当山风景区管理局邀请赴武当山实地写生,回西安后为其作武当胜境(长度30多米),并把此巨幅作品赠送给武当山风景区管理局。

1987.4 任西安市美术家协会理事。

1987.10 任陕西省华侨联合会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

1987.10 陕西省美术出版社出版《罗国士书画集》。

1987.10 任西安市文史馆馆员。

1988. 为毛主席纪念堂作“松柏长青”山水画。

1988. 任于右任法学会顾问。

1988.7 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美学教授。

1988.8 陕西省电视台拍摄“书画家罗国士”第三集,在陕西省电视台《艺术天地》播映。

1988.9—1989.2 作60米长卷“秦川颂”。89年10月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局部。

1989.4 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大型个人书画展。

1989.5 为钓鱼台国宾馆作巨幅山水画“太华浴月”,并作月季四屏,此四副画悬挂在毛主席曾居住的钓鱼台X号楼。

1990.3 在湖北武汉美术馆举办大型个人书画展。

1990.6 参加在台湾举办的中国著名书画家联展,其作品“月季图”荣获最佳作品奖。

1990.7 为人民大会堂作山水画“华岳晴雪”。

1990.8 任中国文艺基金会理事。

1990.8 中央电视台为其拍摄《心境—罗国士的书画艺术》,用中英文版在国内外播放。

1990.11 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1990.12—1991.3 访问英国、法国、先后在伦敦、曼彻斯特、布莱顿、诺汀汉举办大型书画展。

1991.6 陕西电视台拍摄专题艺术片《华夏一奇—长安月季王罗国士》在全国播出。

1992.3 访问新加坡,参加陕西四名家书画展。

1992.9 陕西旅游出版社出版《大型罗国士书画集》,用中、英、日文版向海内外发行,并举办新闻发布会及罗国士艺术作品座谈会(由陕西省委宣传部主办)。

1994.8 在台湾举办的两岸著名书画家联展中,山水画“灞柳飞雪”荣获金奖。

1995.5 为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主会场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作“长江三峡”长卷(10米多长),前有冰心老人题词——三峡雄古今,葛坝出奇迹。后有著名美术评论家李绪萱题的跋,从95年一直悬挂至今。

1995.12—1996.4 罗国士夫妇应邀赴美国举办巡回书画展,在休斯顿、旧金山、纽约、达拉斯、华盛顿举办大型书画展,并参加了在纽约举办的世界艺术博览会。

1997. 美国世界名人传记中心评定罗国士先生为世界著名艺术家。并收录于1998年世界著名艺术家年鉴。

1997.9 李敬寅先生著《中国画家罗国士》出版,在陕西召开新闻发布会和座谈会,北京文学界人士周明、阎纲专程赴西安参加会议,陕西省委宣传部负责人及陕西文学艺术界人士参加会议。

1998.4. 为澳门回归祖国,罗国士夫妇参加陕西十名家书画展,赴澳门展览。

1998.9—11 赴广东省举办罗国士书画巡回展,在广东省美术馆、深圳市博物馆、珠海市博物馆举办大型书画展。

1999.10—11 在广东省佛山市、汕头市举办罗国士大型书画展。

1999.12. 在香港展览中心举办罗国士书画展(由新华社驻香港办事处主办)。

2000.10. 在广东省江门市举办罗国士书画展。

2001.8. 陕西长安画库出版《罗国士专辑》。

2001.9 在河南省郑州市艺术馆举办大型罗国士书画展。

2003.3 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罗国士书画集》。

2003.12 陕西省电视台拍摄专题艺术片3集《罗国士新年画展》。

2003.4—7 非典时期第二次作《神农架奇观》,并作长安新12景。

2004.8. 出版大8开《罗国士书画评传》,评传前面由著名美评家李绪萱先生撰文8万多字评论。后面有200多幅罗国士的书画作品。

2004.9. 在西安召开大型文化艺术界书画界人士参加的“罗国士评传”座谈会。同期,陕西省电视台拍摄罗国士书画评传座谈会纪要专题电视片。

2005.10. 在山东省济南市举办大型罗国士书画展。

2006.1. 罗国士,肖亮华夫妇举办金婚五十年大庆,陕西亲朋好友及湖南、湖北家乡亲友应邀参加此盛典。

2007.1. 月季花作品《大地飘香》在两岸三地书画名家作品展评为金奖。

2007.9 为西安画展出版《罗国士书画展专辑》。

2007.9. 在西安举办大型罗国士书画展,盛况空前,好评如潮,人气很旺。作品的数量、质量及参观人数都超过罗国士以前国内外任何一次展览。陕西日报、西安晚报、华商报、三秦都市报、三秦书画报、文化艺术报、收藏导报、陕西电视台卫视及1至6频道、西安电视台1至6频道、陕西省广播电台、中国名家网、中华美术网、美术星空网络电视等媒体争相报导。中国文化报也登刊专题评论文章。

社会评价

著名美学家王朝闻先生:“传统花卉虽有工写之别,却都以自然美与画家对美的发现与表现和结合而形成审美的独特性。画家罗国士长期从事月季花之优美风姿的探索,已经相应地掌握其多姿多彩的审美特征。今后如何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画面整体结构方面作反复地推敲,定将在苦中见乐,也就是既严格又活泼地创造画家自己。”

著名作家冰心老人赞曰:“月季花是我所喜爱的一种花朵,国士同志画的尤其传神。”

著名鉴定评估家欧阳希君先生:“罗先生擅长山水,尤工花卉,精于书法,其山水笔墨酣畅,气韵生动;其花卉空灵含情,别具一格,尤以月季见长,有"月季王"美誉。罗国士的山水画与月季是齐名的。罗国士先生是中国当代最具传统意味的文人画家之一。他首先是个文人,文化修养极高,文人气质优惟,明显区别干那些不懂唐诗宋词,胸无点墨的所谓职业画家;他是个书画艺术家,诗、书、画、印全能,又区别于那种仅能涂鸦,不会书法,更不会写诗用印的纯粹画家。”

新闻报道

对水墨画的奉献

罗国士先生对中国水墨画的奉献,具体表现在上述两个方面,而在后一方面更为突出。因此,我这样概括罗先生的艺术之旅:因崇拜传统笔墨而迷恋中国画;因苦练中国画而走进笔墨传统;因掌握传统笔墨而求发展:因发展艰难而借助西画;因融会中西成功而确立自己的艺术地位。总观罗先生的绘画,无论山水、人物,还是花卉、鸟兽,整体上是传统的水墨画,但不完全是传统意义上的水墨画。他在色彩应用与笔触开拓上,明显带有水粉、水彩印记,甚至夹带着现代雕塑语言;构图布景,亦不采用传统的高远、平远模式,而更重视透视原理;状物造型,常见他巧妙地应用高光凸现物体的神韵。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当然,他并非在每幅作品中都机械地中西兼施,而是灵活掌握,目的是更好地表达美妙的意境,并展示自己的艺术特色。

罗先生无疑是墨海蚊龙,已顽强拼搏五十余年,创造出可贵的“罗家样”。回头总结,他虽然在山水、花卉、动物、人物画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相比之卜,山水画的成就更为卓著。罗国士先生师法前辈不遗余力,他既法荆、关、董、范,又学张、黄、傅、李,但不陷入先贤泥潭,而是努力锤炼笔墨.酿造意境,终于形成俊秀清幽的艺术特色。就主观意向而言。罗先生的山水画大致可分为清幽小景与俊秀山河两人类。清幽小景重在借景抒情,因而用笔帅气,随意点画,情是而止;俊秀山河侧重状物传神,景携神出,因而粗放与精微并重,帅气与经营共存。罗先生画画是带感情的,但绝不把消沉的一己私情注入绘画,因而能将华夏美学一贯倡导的艺术作品之“神”画好,画活,将绘画作品的意境诗化。而这,正是他的山水小景能使观者欣赏时如闻古筝,如沐清泉,如闻幽香。顿觉身轻神怡的根本原因。罗先生在山水小景中充分演练过多种传统皴法,并且展示了自己独创的弧面皴法的魅力。从演练他人笔墨到创造独特的弧面皴法,罗先生用时数十载,跨越三大步,经历了演练期、初创期,成熟期。每个时期的小景都有特点,艺术含量却不尽相同。

不可否认,作为传统水墨画,《砍柴牛涯》和《虎丘剑池》是两幅精品,可是,深究一下,它们似乎又缺点东西。缺什么?缺笔墨个性。细观两画,虽然钩勒皴擦及浓淡干湿均应用得很妙,但笔墨形态是“占已有之”的,罗先生的功劳是将其“化”掉活用了。若满足于“乐在绘画”,到此已经相当不错。可是,若想对中国画的发展作出贡献,绝不能就此打住,应当在笔墨形态及其共结构上有所突破。罗先生因而开始培育自己的笔墨特征。

1990年以后,罗先生的弧面皴法走向成熟,并经常在山水小景中占据主要位置,亦常常在巨幅山水、花卉和人物画中,显露峥嵘。堪称这个时期的代表作有:〈神龙架消暑图》、《太白积雪六月天》、《云起苍山溪水击石》,《太白山泼墨岩》等。

弧面皴是水墨画中的一种笔墨形态。罗先生的弧面皴,追根究底,应是从雨点皴(画史又称之为芝麻皴)中蜕变而出。他通过手腕的轻微颤动与挪移,使卧笔横点的墨迹平添一道美丽的弧面。随着手腕颤动大小与挪移长短的不间断转换,带有弧面的墨迹形态亦不断发生变化。归纳起来,他的弧面皴至少有五大类。第一类:或浓、或淡、或干、或湿;第二类:或长、或短、或宽、或窄;第三类:或整、或残、或厚、或薄;第四类:或刚、或柔、或虚、或实;第五类:或沉、或雄、或飘、或逸。这五类并不固定组合,而是交叉使用,互为变化。加上或刚果,或用色,或顺笔,或逆锋,更使弧面皴变化万端,究竞能出现多少种组合,只能请数学家用排列组合法去演算了。

弧面皴形态多变,自然蕴含着强大的表现能力。根据描绘对象的质感需要,和表达思绪的情感需要,罗先生可以随心所欲地变化、组合弧面皴。

弧面皴的出现,是罗先生对中国画的巨大贡献。它丰富了中国水墨画的笔墨形态,增加了笔墨的表现能力,无疑是人类的一笔宝贵财富。罗先生不仅州其结构山水小景,亦用以发现壮丽山河、花卉走兽,使自己的绘画独立于中华艺术之林。

积白雪俊出岚巅

罗先生的雪景,尤其是观赏他的雪景精品时,常常生出一种肃然起敬的情感。此刻,我面对的似乎不是雪景画作,而是道德高尚,学问渊博,仙风道骨的古代贤人,因为它传导给我一种俊秀、高洁、静穆、祥和之美。

静穆本来是用来形容氛围的,表述的是一种难以捉摸的空间美,如某种场合安静而庄严,便可称之为静穆。这种场合往往需要各色人等的特定行为密切配合,有着复杂的文化内涵。那么,罗先生的一幅单纯水墨雪景佳作,怎能给人以静穆的感觉呢?似乎不可思议,却是我的实感。不但他的晴雪图佳作如此,便是鹅毛飞、冰花狂舞的雪景佳作,也能给我安静与庄严的感觉。究其原因,根在意境,一种朴实无华而饱含珠玑的意境,一种神态慈祥而英气盖世的意境,一种不动声色而威严万钧的意境,一种无须表白而正气浩然的意境。总而言之,罗先生的雪景饱含着一种对立统一且被诗化了的意境。观是图,心情激荡,禁不住要咏诵唐诗宋词。这明显有别于那种单纯表现静谧的水墨雪景,而静谧正是唐宋元明清水墨雪景共同追求的主题。罗先生的水墨雪景,可分为晴雪图与飞雪图两大类。各有佳作问世,依次为《山谷雪霁》、《山雪初霁》、《巴山雪旅图》、《太白山采风图》、《雪压松溪访者稀》、《峡谷雪霁》和《雪落山居》、《家在苍山雪花中》、《山雪》、《北国风光》、《白鹿原之冬》等。

罗氏飞雪图主画鹅毛纷飞之景。无论原作与图片,均绘积雪,取其静态美,未见有人画飞雪,着意表现它的动态美。雪花在空中飞扬,共状变幻莫测,其行飘忽不定。若用反衬法,如何留出神似飞舞雪花的白地?工笔细描或许可以画出飞舞雪花的神姿,但画一片两片尚可,若满纸雪花都用工笔描出,其画面之碎之板,恐怕难以入目,故未见工笔细描飞雪图者。既然传统反衬法难以胜任,工笔细描法不堪重负,而飞雪之美不可替代,画家们能不挖空心思设法表现吗?于是,当代有人试验过洒色法,即用排笔蘸白色颜料洒在画好的山水画上,覆盖上一层稀疏的白点,以此象征飞雪:又有人试验过退墨法,即作画之前允将矾水洒在宣纸上,凡有矾点之处,墨过而不留迹,因而空出白点象征雪花。也有先画山水而乘墨水未干之际洒以盐水或洗涤剂点,利用它们的去污性能推移墨迹,空出白点的。这些画家虽然绞尽脑汁,精神可嘉,画面却并不漂亮。关键是矾、盐、洗涤剂一类化学物质作用下的白点,由于没有笔触,缺少阴阳变化,使人感到它们均浮现在画的表面,难以把它们联想成飘在空中的雪花。真正攻克描绘飞雪难关,画出空间雪舞美景者,到目前为止,只有罗国士先生一人。罗先生爱画柳树。伟人曾说,男儿欲成大事,必须具有松树的原则性和柳树的灵活性。不知罗先生画柳是否受过这句话的影响。即是受过,对柳树灵活性的理解或许有些差异。他笔下的柳树,固然有适应性、生命力皆强的特征,尤其是北国沙漠中的胡杨柳,更是如此。但是,从罗氏杨柳画中,我们看到的主要是,婀娜多姿与风流倜傥。

罗氏最成功的杨柳作当属《灞柳飞雪》。这是他创作的《长安八景》系列之一,展出之初便得到极高评价,欲收藏者逼得他一而再、再而三地重画这一题材,为求哪怕极小的变化,绞尽了他的脑汁。

作为成名作的《灞柳飞雪》,由于受竖构图的局限,实际上仅画了老柳三五棵,人物两三位。主体是柳,人物点景。之所以画唐装点景人物,是要强调“灞柳飞雪”乃唐朝首都古长安的一景。

“灞柳”非柳树之一种,是灞桥柳树之缩写。灞桥坐落古长安城外,故在桥的东头建有十里长亭,专供流放西域之士和驻守边疆三军与亲友洒泪话别。比亭东西道路两旁,栽着密集的垂杨柳。或许是特殊土壤滋养使然,或许是别愁离恨熏染所致,此处的垂杨柳与他地之垂杨柳不尽相同,主要表现为枝条特别柔韧纤长,逢春便序发于苍干老枝,披散下垂,遇风则狂舞乱抽。春天送友西行到此处,正值垂柳扬花,花茸如絮,洁白似雪,随风飘荡,弥漫晴空,更增添三分离愁,五分别恨。不知有多少人在此一别,难再团聚;西行之士,无数成为孤魂野鬼。明代画家丁云鹏曾作《渊明洒酒图》,背景画着三棵灞柳(或叫鬼头柳),不知是否取景于此。

石破天惊罗月季

罗先生创作的月季花,代表了他融会中西绘画的最高艺术成就。简而言之,罗月季是用中国水墨画的笔墨实践西方色彩学的硕果,它兼具水彩之明快、水粉之厚积、水墨之笔触,国画之意境。由于罗先生用以追求水彩,水粉色光效果的笔法与墨法,几乎全是他独创的弧面皴法,所以,罗月季成形时给人以未曾相识之感。如果仅凭欣赏习惯去看,绝难承认它仍然属于中国画范畴。但用研究的眼光加以甄别比较,不准发现:罗月季在瑰丽的肌肤里面,心脏的律动是中国画的节奏,循环着的血液是水墨画的精髓,诗化的意境是纯正的中国文化。它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广泛传播于知识群中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在艺术领域成功的典范。由于“体”、“用”皆活,所以能融,融而生花,化为月季。它既没有在中同妙龄女郎脸上涂点法国香水就号称是中西结合的浅薄,亦没有给美国西部牛仔穿上唐装就标榜现代国画的盲目。它不是罗先生刻意嫁接中西绘画的产物,而是为寻找花卉的新表现形式而苦苦探索的偶然成果。

从1988年出版的《罗国士书画集》中可以看出,罗月季正式成形于1984年。根据是:一、令罗先生感叹“识君恨晚也”的水墨月季作于1984年;二、收录在集子(此乃罗先生第一本书画专集)里的重彩写意月季,最早的那幅亦画于1984年。这两幅无疑是罗先生当时的月季花代表作,将它们确定为罗月季诞生的标志是适宜的。

作为罗月季诞生标志之一的重彩写意月手,是罗先生访美归来乘兴而作的,故上面有款:“朵朵花香传友谊……”。可以说,这幅月季已经完全具备罗月季的所有特征。

(一)色彩丰富浓丽。色有藤黄、朱红、桃红、粉红、灰黑、粉白六种。单听颜色名称,不观画作原件,恐怕会认为,这多颜色同时出现在一幅画界,一定会斑驳陆离,极不协调。可是,一看原作便恍然大悟,罗先生用这些颜料时,在水上大做文章,让它们或浓或淡、或实或虚地变幻着形态出现,并巧妙分布穿插,过渡十分自然,使它们既对比鲜明,相互映衬,又不夺人目光,抢占画面。水墨和红、黄色均轻快、透明。为表现花瓣翻卷之态而施用的白粉,虽有厚积感,却无僵硬状。各色相互包容,整体融合统一。

(二)弧而皴法漂亮。画中月季的单个枝、刺、叶和花瓣,均一笔完成,且都带美丽的弧形。粗看月季枝、干,以为是双钩填色,或以屋漏痕画之;细看皆非。传统屋漏痕多表现为平面,缺乏圆润、立体感,用以画枝,扁平无力。罗先生用弧面皴法,虽然也是中锋用笔,却因携带水色及运行扭动,与屋漏痕有别,故画出了月季枝干圆润、嫩韧的质感。画刺更妙,一点一刺,顿而挑之,兼具嫩韧与尖利,形美如菱角尖。一片花瓣一笔“瓦”,层层堆叠如积云,轻灵而雅丽。

(三)意境清新诗化。罗月季色浓不糊.色艳不妖,色淡不水,色稀不飘,加上身披利刺,亭亭下立,谁能将它与轻佻佳人挂钩?只能视其为纯洁少女。推而广之,联想到圣洁,无论它是客观物体,还是主观意识。这种意境清新自然,带有诗意,而且是中国式的。

“长安月季王”

罗月季刚刚成形,便被西安人喝彩、接受。罗先生至今没有在西安举办个人画展,人们认识他的媒介是单幅作品。如果他的月季没有个性,面貌陈旧,似曾相识,又有谁喜爱并牢记它的作者呢?随着罗月季的不断完美,大约从1987年开始,“长安月季王”的雅号便风传西北。

既然”长安月季王”已被叫响,新闻媒体少不了要接过来推波助澜。1989年暮春,罗先生携画进京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时,首都新闻媒体一拥而上,言必称“长安月季王”。我是一家重要报纸文艺副刊的资深编辑,也被邀请参加了《罗国士书画展》的新闻发布会,但对“长安月季王”的提法不敢苟同。因不赞成“长安月季王”的提法,祸及到我对罗月季的态度,在著文介绍罗先生的艺术成就时,压根儿不谈罗月季,而大讲他的松鼠尾巴画得如何奇特美观。不论及不等于不喜欢,更谈不上憎恶。罗月季的艺术特色我是看明白了的,相信它是罗先生的标志性绘画。著名作家冰心老人赞曰:“月季花是我所喜爱的一种花朵,国士同志画的尤其传神。” 请注意:冰心老人称赞罗月季的用语是“尤其传神”。古人论画,以“形似”为能品,以“神似”为妙品,“妙”高于“能”。据此可以认定,“尤其传神”之作,当然是妙品之尤。与月季齐名的是罗国士的山水画。

他曾“搜遍奇峰打草稿”,他曾“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深厚的学养形成了他艺术创造上的大气和含蓄。他的山水画,不似一般画者,只看重笔墨功能而轻视水和纸的创造功能,他是笔墨水纸四重交合直奔自己的心灵和激情。一幅《武当山胜境》,打破了时空界限,将七百里武当山精缩于30米内,将春夏秋冬四季景致纳于一幅之中,春天的妩媚秀丽,夏天的厚重深邃,秋天的明静清朗,冬天的严密凝重都在画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且透着一种包容万象的大气。

《神农奇观》也是一幅16米长卷。罗先生饱含笔墨,歌赞自己出生的神农架的神奇。它奇在云,烟雾缭绕,山石出没如飘似游;它奇在树,铁杆虬枝,如盘龙飞凤;它奇在山有多高水有多长,出没于云烟间,盘绕在山石上。整幅画只见层林叠翠云遮雾漫,山奔石宕,水窜龙吟,让人观之便激情四溢,遐思飞扬。著名学者霍松林先生看了此画,情不自禁留下这样的诗句:频年梦游身未到,一朝喜见罗君画,画境更比梦境奇,连日披览不能罢。

最为壮观的是表现八百里秦川的长卷《秦川颂》,全长60米,东自潼关西至宝成路,其中有迷蒙润泽的辋川风光,有奇险甲天下的西北屏障西岳华山,有世界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画家别出新意地将兵马俑列为秦王出征的兵阵图,甲戈森森,兵车滚滚,秦始皇挥剑战车上,为统一六国而雄视东方,一片霞光使兵阵透出漫野的杀气,这样表现的兵马俑,如果兵马俑地下有知,亦将砺戈待阵雄恃一世了。接着是灞柳飞雪,是十里长亭洒泪诀别的地方,千万条垂柳依依惜别,每一点飘飞的杨花都寄托着古人的无限惜别情诗。长安城是一片辉煌,和古代蜿蜒三百里的阿房宫互相穿插,互相呼应,将十步一亭、五步一水的旖丽风貌再现出来。过黑河水重见白居易写《长恨歌》的仙游寺,那背后是白雪皑皑的太白山,巍巍秦岭,蜿蜒着飞舞的铁龙,往日李白感叹“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诗句而今已成往事,而现在则是铁龙飞舞万重山,茶温已过阳平关。此《秦川颂》的构思奇异,表现了历史与现实的辉映,1990年在北京美术馆展出时,因为太长,只展出了20米,当时习仲勋等领导同志以恨未全部一观为憾。

除山水画外,罗先生人物、动物、书法、印石的造诣也都非常深厚高远,他的人物注重神韵,意大于形,含义无穷;他的书法,洒脱俊逸,与画相映成趣;而他的金石功夫,布局奇峭,刀力古拙,绝非一般人所能企及。中国画以诗书画浑然一体,创造了辉煌灿烂的艺术,英国伦敦皇家学院的教授给他的学生怎么也讲不明白,当罗先生在伦敦举办个展时,教授罗保善就将学生全部带来看罗先生的画展,他说:“到了这儿,中国艺术怎样伟大,历史怎样悠远,表现力怎样丰富多彩,根本就不用说了,因为他们都有双眼,会看懂一切。”

能够准确表述罗国士先生月季艺术特色的最简短明确的提法,就是“罗月季”。按照古人确定这种称谓的本意,我们读“罗月季”时,重音在后,归于“月季”,强调此月季与众不同,极具个性,独树一帜;读“罗”梢轻,用以界定,说明此月季为罗氏独创。当然,硬要把重音放在“罗”字上,读“月季”时轻音略过,也有解。不过,意思稍有区别,所强调的是人,是罗先生,后面的“月季”仅起补充说明作用,说明罗先生擅画月季花。不管重音移前还是挪后,基本意思一样,都说明罗先生的月季花有特色,绝不会让人误以为所指是自然属性的植物月季花。在本章即将结束时,作以下两点说明。

(一)“罗月季”之称,对于罗先生而言,是实至名归,恰如其分,绝非我辈为了行文方便,拾古人余唾,随便写出。但愿“罗月季”广为流传,记入史册,成为中国20世纪美术词典中的一个条目。

(二)罗先生用画月季的手法画荷花、牡丹、水仙、竹菊等亦很成功,尤以荷花更具特色,其强烈的色彩对比得到过可染先生的首肯。但是,因罗月季盛名在外,掩盖了罗作荷花、水仙、牡丹、竹菊的光芒。切望赏者在赞扬罗月季的时候,不要冷落、遗忘了它们。

画人全为铸魂魄

罗国士先生不是专业人物画家,他偶涉人物画,遵守传统的墓本创作原则,但在造型与笔墨应用上却展示出惊人的才华。他的减笔白描人物清新洒脱,钩勒填彩人物风趣幽默,泼墨加彩人物浑厚凝重,形式奇特人物令人开眼。他无论用何种手法画何种人物,刻画的重点始终是中华民族经过千锤百炼而生命永恒的道德精神。罗先生画白描人物,不求下细严瑾,无心浪费笔墨,能节省时就节省,但常常取得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若用传统技法画传统构图,无论是吴带当风,还是曹衣出水,甚至于梁楷式的减笔泼墨,都不大可能表现出他的顽石性格及宝玉情操。苦思期间,罗先生忽然想到顽石与宝玉本身,因而决定用画水墨山石的笔法画曹雪芹坐像。

为了突出,顽石之坚与宝玉之润,他施以自家的弧面皱法,减小弧度,杂以飞白,追求凿痕的形态与质感。由于他善于在行笔中掌握节奏和变更力度,挑出来的“凿痕”既单独成行,又连贯成线,有如亢奋中的雕塑挥锤敲凿,破石前进。在石屑飞溅之时,道道刻痕蚀石而出,并成凹凸之状。这种笔墨结构的人物俨然石雕。加上罗先生造型时故意取山耸之势,所以使曹像坚硬挺拔、人气磅礴,仿佛独矗平原的人形花岗岩。因曹似石而想到贾宝玉、《石头记》,对他的理解立刻深入一层。可以断定,罗先生的剪影式人物在造型中吸取了陕北民间剪纸的营养,而能将其构成为佳作,则仰仗了高超的山水画技巧和过人的概括、点化能力,外加引用皮影戏演出时的光影效应。假如罗先生不是优秀的山水画家,又假如他对民间剪纸和影戏小甚知晓,怎能画出《窄路相逢》《日出而作》两幅佳构呢?

罗先生擅长行、草书,兼工正楷。时有魏书佳作问世。无论何种字体、书休,总的艺术风格是骨正气盛,外柔内刚,妩媚婀娜与俊健雄强相互辉映。

但罗先生并不经常作书,尽管有不少人喜欢他的书法作品,有人甚至认为他的书法胜过绘画,登门求字者众多,而罗先生仍不肯花更多时间写字。他精练实际法的目的从未改变,就是用于绘画,成为他状物造型的重要手段。观罗先生作画可以看到,他握笔的姿势,运笔的动作,跟书写行、草极其相似,因而留下精灵、洒脱的线条。书法未闻“泼墨”一说,罗先生作画泼墨时还能书法用笔吗?能。我曾目睹他泼墨为树冠.法与别人异。只见他抱吸清水,使笔毛膨胀如橄榄,再在瓷盘里略刮几下以瘦笔尖,改蘸墨种,就在水墨欲滴末堕之时.迅疾落笔于纸上,时而中锋慢点,时而侧峰横移,姿势如写擘窠大字的一点。积点成片,树冠生焉。这不还是书法用笔吗?难怪他的泼墨绝少平面,总能给人以层层叠叠、明明暗暗、近近远远、影影绰绰的笔触感,其综合表现力和艺术盛染力,都优于排笔横扫、秃笔直忤式的泼墨,后一种泼墨欠缺层次与变化。

因而可以肯定:罗先生之所以能够建造一座自己的绘画艺术之塔,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精通书法的点、线变化之妙,并将其引入绘画。

数谒赵望云 诚拜何海霞

罗先生虽然由“芥子”启蒙,喜水墨涂鸦,青少年时期亦画过一些水墨画。但真正有计划地向水墨画人踏步迈进,却始于1960午。这是他“而立”之后的第一年。他未必相信宿命论,非“三十而立”不可。之所以此刻迅速起步,应当是水到渠成之事,真所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而能送他直上青云的东风,便是大量的水墨画创作。没有一定数量的高质量作品摆在案头,说自己如何如何能画,谁肯相信事实胜于巧言。罗先生从那时候起,一步一印地创造着自己的“事实”。

罗拜何为师,早在解放初,但将何先生的教诲用以滋养自己的创作,却是1960年以后的事。何海霞乃长安画派的主将之一,尤擅山水,兼攻松菊。罗先生从他那儿受益最大的,也是画山水与松树。

何海霞传授给罗国士“三招”:

其一,凡山都有性,此山不与那山同,欲画之,先观之,察其性情,知其气质,将其处于不同气象下的性与质烂熟干心;

其二,凡山皆有骨,画山伊始,先用简练笔墨勾其势,立其骨:忌笔墨湿软,以防化骨去势,

其三,不录眼见,要写心受,将感慨激动时的景、情印象画出,方为上品。

细看罗先生的山水画,可见何先生的“三招”确实管用。何海霞先生是张大千的弟子,不知这画山水“三招”是否得之于张?或许是。否则,何先生之金碧山水与大千山水何其相似呢?相比之下,罗先生学何,只取其质,力避具形,学习方法略胜老师一筹。

罗先生是知恩图报之人,别人投之以李,他则报之以桃。何先生成长于北京,迁居于西安,生活乏人照颐,罗先生不但照护有加,还常常雪中送炭,帮何先生解决生活的燃眉之急;尤其是在三年困难时期。

与石鲁肝胆相照

石鲁是长安画派的旗手,罗先生崇而敬之,爱而学之,堪称患难交。不但在正常情况下如此,就是遇到非常情况,比如,“文革”期间,石鲁被“打”之后,众人避之唯恐不及,罗先生还一如既往,表现出难能可贵的高尚情操。

另一位面对而教诲罗先生的国画人师是李可染先生。他们相见较晚,是在罗先生大功初成、进京办展之前的1989年初春。李可染翻着罗先生的首本画集,到幅评论,或指出不足,或夸赞其妙,十分认真。概括起来,李可染主要肯定了罗先生画作的三大优点。

一是构图不一般。李可老盯着《虎丘剑池》默看许久后说:“这幅画构图处理得好。很多人画虎丘把宝塔画上,结果右上面很空,一般化。看了罗画《唐悔》,可老有些兴奋,就当代创作现状发表感慨:“画山水的画花卉就伸展一些,你画得不错同这也有关系。”《唐梅》是花卉,可老将《唐梅》的构图伸展归结为罗先生是画山水的,足见他对罗先生的山水很是欣赏。

二是水活有意境。李叫老评点罗先生的《砍柴生涯》时强调:“你的水画得很有情趣、有意境。”评论他的《小溪人家》时又说:“画得好,意境出来了。水画得很活。”罗先生画水能得到李可老赞扬,非常不易。

三是色彩对比奸。李叫老对罗先生的《太白积雪》非常赞赏,说:“你的水,树、雪。用色巧,对比好。”看他的花卉《白荷》时,再次强调:“画得好,黑白对比处理得好。”李可老的肯定对罗先生的艺途是相当重要的。当时,罗先生虽然已经名气不小,但进京办展还有投石问路的考虑。因为西安的有些画家出于种种原因总是背后诋毁他。可老的肯定,对他坚持己长,强化个性无疑是针强心剂。京展之后。罗先生的创作激情汹涌澎湃,水墨作品大量涌出,可老肯定的优点得到长是发挥。并且有了更多的创造。如果可老活到今天,看了罗先生的新作,一定会击节叫好,且叹“后生可畏”。

关于罗国士艺术

罗国士的绘画,能够得到中国、世界众多国家人民的高度赞美及普遍喜爱。

我想,这自然不只是因为他画的形式、笔法、色彩美,更重要的是,其能将诗、书、情、意、洁净的思想、高尚品德和情操也巧妙地融入到画作之中;他七十余年对中国画和西画潜心研究与探索,独辟蹊径,自成格局,历史性地创造出了几千年来中国绘画以来、前无古人、今天独有的“罗月季”、“罗家雪”、“罗氏弧面皴”。罗氏三创造,它不单单是对中国画领域的伟大贡献,因为它具有着强烈的民族艺术性,所以说它对世界绘画艺术,同样具有着伟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叉。

对于罗国士笔下的月季,先生早已越过了写实、写意的高台,他是在通过月季,表现各种不同性情的美女的不同风姿、不同魅力和灵魂。他笔下之雪,会让我感觉到作者心灵的圣洁,春天看,我能感觉到一种新的生命即将诞生,夏天看,我会心净神爽,秋天看,我会感到万事万物的变化,冬天看,我们会联想到世间的人情冷暖。而他的弧面皴,却让我产生向往感。同时又不得不让我有身临体境感。

中西艺术是两个源流,在历史的长河中会互相影响和借鉴,但绝不是混合,更不能代替,现在发现有些中国画名日中西结合、实则完全西化,名日西画中用实则去中立西,他不是用西画来丰富中国画,而是代替中国画,这是一种很不好的趋向。

中国画有着自己传统的艺术价值和魅力,所以才能立于世界而神奇不败。

罗氏三创造,给人启迪、给人活力,让人动情、动心、动灵魂……

罗国士和他的艺术是中国的,是中国的自然也就应该是世界的。。

同名人物

(生卒年不详) 明德州(今德城区)人,字尚友,号嵚瞻,生而环奇,负有气节,海内名流。明天启七年(1627)举于乡;崇祯十年(1637)成进士,初知直隶固安县。此前,由于官吏横征暴敛,致使固安百姓苦不堪言。罗国士到任后,按照大清律例逐一惩办,使境内横征暴敛的现象,得以抑制。补河南安阳县知县。河南安阳系赵王藩国,“民好健讼”,他识别真伪,力为斧断,使刁风顿息。境有驻军,人多杂乱,发生兵变,他恩威并施,平息了叛乱,境内遂安。当时,有逆寇王捶头、李得海等,蹂躏四省,他设谋将其擒获。“民赖以安”。

崇祯十五年(1642),“入围分校,披沙拣金相士于骊黄之外,取皆名士”,受到人们的称赞。邺城,军民交杂,兼以土寇猖獗,罗国士令将全城戒严,逐一登记其籍。擒获贼首史天禄、王自明等虽与藩府有关,也一一置以诸法。“邺人安帖提封八十四里,陷贼及徙死者五十余里”,多方安抚,使流离在外的邺人,重新回到家乡复业。邑有蝗灾,亲自前往捕捉,“捐廉俸,施粥糜,男妇全活者七百余人。”擢礼部主事,旋授陕西道监察御史,巡视中城,锄强植弱,不畏疆御。其为人“疾恶如仇,意不可石激火焱,而风过波平,不念其旧故,畏而怀之者众矣。”

归田后,在今城隍庙西,新兴街处,营室筑圃,莳花种药,以自适风日晴美,安享天伦之乐,年76卒于家。“闻者咸痛惜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3:3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