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罗得市
释义

罗得市(希腊文:Ρόδος (πόλη),英语:city of Rhodes)是希腊十二群岛的首府,位于佐则卡尼萨群岛面积最大的罗得岛北方,也为希腊最东边的城市。1988年,罗得市的中世纪古城,获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选定为文化类世界遗产。

地理位置

罗得市从罗得岛东北角开始,由北往南展开成一个像三角型的都市,是岛上面积最小却也是

人口最多的行政区,北边就是爱琴海,西南方为伊阿利索斯镇(英语:Ialysos、希腊文:Ιαλυσός),东南邻卡利地亚区(英语:Kallithea、希腊文:Καλλιθέα)。

历史

古代

公元前 408 年,罗得市是由伊阿利索斯、卡利地亚与林多斯(英语:Lindos、希腊文:Λίνδος)所组成,透过海上贸易、造船技术以及开放的政治,就造了 3 个世纪的黄金时期,发展出完整的都市规划与给水系统。

公元前 282 年,雕塑家林多斯人萨累斯(又译作查理斯,英语:Chares of Lindos, 希腊文:Χάρης ο Λίνδιος)花了 12 年时间,于罗得市港出入口,竖立了一座太阳神赫利俄斯的大型铜像,是著名的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公元前 226 年于一场大地震中倒塌。

罗马时期

公元前 164 年,罗得岛被纳入罗马帝国,《使徒行传》21:1中记载,圣徒保罗第三次旅行布道时终结前,曾停留在罗得市,当时罗得市已发展成为一个艺术与科技的中心,目前仍保有许多这个时期的遗迹。

拜占庭时期

330年至650年,罗得岛属于拜占庭帝国,被画为一个教区,并兴建了为数不少的教堂,有些更是大教堂的规模。但由于瘟疫发生而人口锐减,已没有过去的兴旺。

7世纪时,拜占庭帝国日渐衰弱,阿拉伯人兴起,灭了波斯帝国,并曾占领了罗得岛。到 8 世纪,伊苏里亚王朝开国君王利奥三世统治与改革下,拜占庭帝国复兴,从阿拉伯人取回爱琴海的制海权,重新统治爱琴海各个群岛,包括罗得岛。后来为了加强防御,筑起了新的城墙,罗得市被分成两个部份,一为政治军事中心,其他为平民居住地区,也反影了中世纪的社会文化。

骑士时期

13世纪初,发生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拜占庭帝国遭十字军与威尼斯人索取军费,首都君士坦丁堡更被攻占与洗劫,地中海各岛屿被威尼斯控制。

1309年,罗得岛被威尼斯卖给医院骑士团,并经教宗克勉五世认可,罗得市成为医院骑士团的总部,从此统治罗得岛达两个世纪。

由于对奥斯曼帝国的敌意,海上贸易变得兴盛,也让骑士时期的罗得市繁荣与富裕,骑士团与平民能互相包容合作,当时的主教整理保留了许多文献资料;同一时期,为了抵抗奥斯曼的攻击,罗得市的防御工事被扩充、更新与加强,并兴建了一所医院、一座宫殿与几间教堂,成为了解歌德与文艺复兴建筑很好的教材

奥斯曼时期

1453年,发生君士坦丁堡之陷落一役,拜占庭帝国灭亡。1480年,奥斯曼帝国第一次围攻罗得岛,最终无功而返。1522年6月26日,苏莱曼一世率 400 艘战船亲征,史称“第二次罗得岛围城”(英语:Second Siege of Rhodes),同年12月22日,骑士团与平民接受奥斯曼帝国的和平条件,骑士团在 12 日内可带同任何东西离开,居民3年内可选择搬离,并可获得5年的免税优惠,罗得岛成为奥斯曼帝国的领土。

奥斯曼帝国在罗得市兴建了清真寺、公共浴场与大宅,重修受损防御工事,部份教堂被改为清真寺,也有部份建筑被改建,形成一种融合欧洲与中东文化的建筑风格。

在这个时期,海上贸易没落,罗得市从商业重镇,变成为地中海的转运港口,同时也有许多希腊裔居民移居到城外。

意大利时期

1911年爆发义土战争,1912年意大利军队控制十二群岛,1923年设置殖民政府。

意大利殖民政府拆除邻近城墙的奥斯曼房屋,将中世纪古城附近的犹太与奥斯曼墓地改成绿地,移除奥斯曼时期对骑士时期建物的附加物,设立机构研究区域文化与历史,重建宫殿,并按照新的都市规划,将基础建设现代化,改变市容,兴建新的建筑。

现代

1941年,经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希腊战役后,希腊被轴心国占领;1944年,同盟国在北非战役获胜后,开始攻打意大利,罗得岛受到英国空军的空袭,罗得市城区与中世纪古城都受到严重破坏。

二战结束后,十二群岛归还给希腊,并开始战后的重建,1960年中世纪古城列为希腊的受保护文物,1988年中世纪古城获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选定为文化类世界遗产。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21:1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