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罗伯特·罗西里尼 |
释义 | 罗伯特· 罗西里尼1906 年5 月8 日出生在罗马一个殷实的家庭。30 年代中期,罗西里尼开始涉足电影。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大师,与朱赛普· 德·桑蒂斯、卢切诺·维斯康蒂、维托里奥·德·西卡同被誉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四大主将。 剧情简介二战期间,他曾拍过几部法西斯政权资 助的电影,其中包括那些貌似宣传片的电影,但罗 西里尼并没有宣扬法西斯式的爱国主义,主要角色 都极富个性,表现了他们在战争中的生存斗争。 1 945 年对于罗西里尼来说是最值得骄傲的一 年,他成功拍摄了《罗马,不设防的城市》。罗西 里尼的创作表现出新现实主义电影创作者最初的题 材兴趣,即新现实主义与战争的关系。他几乎是在 战争还没有结束的时候就着手进行影片《罗马,不 设防的城市》的构思。 影片赏析影片的剧本是罗西里尼和阿 米台依根据一个抵抗运动领导人的口述几乎逐字逐 句记录下来的。罗西里尼在解放之后,立即着手拍 摄这部影片。他在一无拍片许可、二无资金的条件 下,在事件发生的地点,拍了这部重现当时情景的 影片。影片的真实性、现代性和“当代感”突破了 银幕的老框框,展示出整个罗马贫民区的生活情况。 《罗马,不设防城市》在国际上赢得了巨大的 成功,使新现实主义与意大利电影在全世界确立了 地位,罗西里尼也因此成为国际大导演,受到了好 莱坞的关注。但是,他仍然留在了意大利,继续创 作“战后三部曲”中的另外两部:《游击队》(1946) 和《德意志零年》(1947)。他的拍摄方法得到进一 步的发展 :几乎不使用剧本,明确拒绝使用摄影棚、 服装、化妆和演员。由此,罗西里尼逐渐形成了新 现实主义电影的特点,即通过普通人的真实生活遭 遇来反映当代社会问题 ;在拍摄手法上注重真实感, 尽量在实景中拍摄,运用自然光;反对好莱坞的明 星制度,尽量使用非职业演员。这三部电影是意大 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最重要的代表作,罗西里尼也成 为公认的新现实主义电影大师。 幕后花絮罗西里尼的一系列低成本电影用最大的真实 记录了战后意大利的民生,这种关切比起片中的手 摇镜头、低仰的角度等电影语言更为人们所纪念 正如麦斯特在《电影简史》中所说的那样:“他宁 可牺牲光滑而追求真实,用普通人来代替演员,用 实景代替布景,用即兴创作来代替编写好的场景 用生活来代替虚构”。罗西里尼的工作方法往往是 从调查、采访、纪录出发,转而形成影片的戏剧性 主题1949 年,罗西里尼认识了演员英格丽· 褒曼,双双坠入爱河。二人随后一起合作拍摄了多部影片,《斯特隆波里火山》(1949) 便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一部作品。罗西里尼以后还拍摄了《欧洲51 年》(1951)和《意大利万岁》(1953) 等在美学上获得好评的影片。罗西里尼和英格丽· 褒曼在1958 年结束了他们的婚姻,而他的事业也在此期间陷入低谷。幸运的是,1959 年的《罗维雷将军》获得了第二十四 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再次让罗西里尼赢得了人们的认可。但罗西里尼是一个追求变化的导演,他不断改变自己的艺术风格,尝试新的制作方法。60年代的罗西里尼致力于描述历史上著名人物的生平,如路易十四、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等,但此时的作品大都颇富争议性,如1966 年的《路易十四的崛起》就被认为太过沉闷。不过罗西里尼并未理会这些意见。除了故事片,他还拍摄过纪录片和戏剧片,甚至还为电视台拍过一些东西。 1977 年5 月罗西里尼受邀担任戛纳电影节评委会主席,但是影展结束后他就病倒了,6 月3 日在罗马逝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