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罗伯特·佛洛斯特
释义

罗伯特·佛洛斯特(Robert Lee Frost,1874年3月26日-1963年1月29日),美国诗人,曾四度获得普立兹奖。

1874年3月26日生于美国西部的旧金山。他11岁丧父,之后随母亲迁居新英格兰。此后,他就与那块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佛洛斯特16岁开始学写诗,20岁时正式发表第一首诗歌。他勤奋笔耕,一生中共出了10多本诗集。他一生历尽艰辛和痛苦,幼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女)。成名后的弗罗斯特受聘于多所大学,经常外出读诗和演讲,“经常拖着病体疲惫不堪地回家。”他诗歌中常常出现与孤独、绝望、死亡等关联的意象如冬、雪、冰、霜、枯叶等。因此,佛洛斯特常常以凋零的玫瑰、干枯的花朵等以喻体以映衬孤独、悲哀、寂寞的内心世界。

佛洛斯特的诗可分分两大类:抒情短诗和戏剧性较强的叙事诗,两者都脍炙人口。佛洛斯特的抒情诗主要描写了大自然和农民,尤其是新英格兰的景色和北方的农民。这些诗形象而生动,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深受各层次的读者欢迎。

他的诗歌语言质朴、清新、近乎口语化,但折射出真理的光辉。这与他诗歌中大量使用的比喻是分不开的。他说过:“诗始于普通的隐喻,巧妙的隐喻和高雅的隐喻,适于我们所拥有的最深刻的思想。” 他还说过:“我发现自己对诗歌还有不少谈论,但其中最重要的是谈隐喻,即指东说西,以此述彼,隐喻的欢欣。诗简直就是由隐喻构成的。”

他的叙事诗一般都格调低沉,体现了诗人思想和性格中阴郁的一面。佛洛斯特的世界观是比较复杂的,他把世界看成是一个善与恶的混合体。因此,他的诗一方面描写了大自然的美和自然对人类的恩惠,另一方面也写了其破坏力以及给人类带来不幸及灾难。佛洛斯特诗歌风格上的一个最大特点是朴实无华,涵义隽永,寓深刻的思考和哲理于平淡无奇的内容和简洁朴实的诗句之中。这既是佛洛斯特的艺术追求,也是他成功的秘密所在。

他创作了许多流传的自然诗篇如〈雪夜在林边停留〉(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美景易逝〉(Nothing Gold Can Stay)、〈荒野〉(Desert Places)、〈既不远,也不深〉(Neither out Far nor in Deep)及〈未走之路〉(The Road Not Taken)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0:1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