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论程序化法治
释义

基本信息

出版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7月1日)

平装: 348页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32

ISBN: 9787509302033, 750930203X

条形码: 9787509302033

产品尺寸及重量: 20.6 x 14.6 x 1.4 cm ; 381 g

ASIN: B001DOW7IA

内容简介

《论程序化法治》把法治的实体性意义界定为法治或法治国家的理论构造或法治制度设计中用来规定那些具有目的性或目标性的法治理论描述和制度建设的指标或政治期待。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当代中国政治建设的确定目标,是中国共产党在执政条件下治国方略的时代性转换。法治国家的提出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重大突破,为法治建设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而当前法治建设中的一个重大偏失,就是对法治的程序化注意的不够,造成了法治国家建设进程的迟滞。为此,提出和开展法治程序化问题的研究已成为当代中国法治建设中的一个重心问题。这也就是《论程序化法治》的研究主题。

《论程序化法治》在介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随着社会主义运动和实践的深入,在不同历史背景中关于法治的思想认识和探索轨迹的基础上,论证了我国确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我国的发展和实践。并在概念上将我国要建设的社会主义法治界定为:建立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基础之上的,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的确立宪法、法律为最高权威、实施权力分工和权力制约的政治构成形式和国家政治等各方面生活有序化实现的过程。

随后,《论程序化法治》在理论逻辑的意义上将法治问题从一个整体的理性目标,一分为二,分解为实体和程序两大构成要素。

目录

第一章 新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法治的相关认识

二、我国政治领导人视野中的法治

三、西方法治思想的追溯

第二章 建设法治国家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既定目标和必然选择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目标的确立

二、现代法治概念的歧义和我国法治、法治国家的本质

三、法治和法治国家

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法治建设之路的选择

第三章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二元价值体系——实体和程序

一、法治的实体意义方面的特征和价值

二、法治的程序意义——法治的实现过程

三、法治的程序化

第四章 程序化法治的基本涵义和特征

一、程序化法治的一般界定

二、程序化法治的品格

第五章 程序化法治的应然坐标体系分析

一、理想的法治——全面程序化的法治状态

二、规则体系和法律制度、司法制度——法治坐标体系的“骨骼经脉”

三、静态机制和动态运行结合——法治的“生命”状态

第六章 程序化法治生态基础和环境

一、程序化法治生态环境的考察

二、程序化法治的重要环境要素——程序法治文化

三、程序化法治的重要环境要素——政治和经济

四、生态基础、环境与程序化法治

第七章 程序化法治自然的历史进程——低级到高级、动态和渐进的发展

一、程序化法治的萌芽及孕育

二、程序化法治的初级形式

三、程序化法治的高级状态

四、我国程序化法治的历史考察

五、程序化是法治运动的生命形式

第八章 我国社会主义程序化法治实现的问题、困难及根源

一、问题和困难

二、程序化法治存在的相关问题的根源

第九章 实现程序化法治建设法治国家的若干建议

一、全面树立法治意识和民主观念

二、训练和培养法治程序意识

三、促进司法科学改革,建立保障法律公正的终端机制

四、建立和实现法治政府,大力发展市场经济

五、强化法律体系中程序法与实体法的对应性建设

六、完善国家法律监督体系,实现监督程序化、制度化

结语:推动和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序言

本书是作者攻读博士学们的研究成果,也是他经过几年的探索,在程序法学研究上取得的又一学术收获。该书第一次明确将法治和法治国家的建设问题,引向一个新的探索角度——程序化。相对于目前普遍进行的程序正义或程序法的研究,这个角度具有了更加明晰的战略意义,也更概括地提出并归纳了程序法构建的基本价值目标、发展方向和体系框架等。该书的出版对于丰富有关法治和法治国家的理论体系和学术思想,深化法治理论、填补学术研究空档、构建程序法治理论框架及其基础学说,促进法治国家理论的科学化,具有积极的价值。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2:5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