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轮状病毒
释义

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其主要感染小肠上皮细胞,从而造成细胞损伤,引起腹泻。轮状病毒每年在夏秋冬季流行,感染途径为粪-口途径,临床表现为急性胃肠炎,呈渗透性腹泻病,病程一般为7天,发热持续3天,呕吐2~3天,腹泻5天,严重出现脱水症状。

病毒简介

流行情况

全世界每年因轮状病毒感染导致的婴幼儿死亡的人数大约为900000人,其中大多 数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在我国,0~2岁以内的婴幼儿人数约为4000万人(含新生儿),每年大约有1000万婴幼儿患轮状病毒感染性胃肠炎,占婴幼儿人数的1/4,是引起婴幼儿严重腹泻的最主要病原。

危害

轮状病毒感染从无症状、轻微发病到严重发病,严重时发生致命性胃肠炎、脱水及电解质平衡失调。轮状病毒胃肠炎的症状包括发烧、呕吐、腹痛以及无血色水样腹泻,症状可持续3~9天。

疫苗使用

轮状病毒疫苗是减毒重组的活疫苗。接种对象主要为2个月~5岁以下婴幼儿。使用方法用手开启瓶盖,用吸管吸取本疫苗,直接喂于婴幼儿,用量为每人一次口服3ml,切勿用热水送服。

预防选择接种疫苗可以降低感染

对初冬感染轮状病毒的婴幼儿患者,临床没有特效药物快速治疗。有专家特别提醒,“家长在小儿患病期间切忌乱用抗生素治疗,以防引起不良后果。”

近年,不少患儿选择接种轮状病毒的疫苗,不过轮状病毒有很多种类,目前的检验设备只能验出有该病毒,无法查出病毒属于哪一类型,因此打疫苗后仍有机会感染,不过接种后就算受到感染可有八成几率避免出现重症。

相关知识

球形,70nm,核酸,分阶段的双链RNA,结构稳定,耐热,耐酸碱

表面有血凝素,抑制V与ecll的接触,可用胰酶破坏血凝素,培

养较困难

MA—104恒河猴传代cell培养

引起小儿秋冬腹泻(HRV)属A组

核酸电泳:分阶段4-2-2-3

成人轮状病毒属B组电泳模式4-2-24

C组 电泳模式4-3-2-2 D组电泳模式5-2-2-2

A、B组形态上无法区分,可通过电泳区别

秋冬交接时期谨防轮状病毒

据介绍,轮状病毒有明显的季节性,它特别喜欢在20℃左右气温下活跃。在广州,秋冬交接时期尤其要注意。市儿童医院通过三年的观察发现,本地儿童多集中在每年10月至12月期间感染轮状病毒。

发现历史

1943年,雅各·莱特(Jacob Light)与荷瑞西·赫德斯(Horace Hodes)证明了在感染传染性腹泻的小孩身上有一种滤过性的病媒,这个病媒也会造成家畜腹泻。30年后,被保存下来的病媒样本证明此病媒是轮状病毒。在介入的年代里,老鼠身上的病毒表现出引起成腹泻的病毒有相关性。1973年,位于澳大利亚的露丝·毕夏普(Ruth Bishop)在儿童肠胃炎的研究报告上描述出类似的病毒。1974年,汤玛斯·亨利·费留特(Thomas Henry Flewett)在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过这类病毒之后,建议将其命名为“轮状病毒”(rotavirus),因为轮状病毒的颗粒看起来很像轮子,而拉丁文中“rota”的意思即为“轮状”;这个名称四年后经由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Taxonomy of Viruses)正式认可。1976年,相关类似的病毒也在许多其他种动物的研究上被描述到。这些被报告描述的病毒,通通都会导致急性肠胃炎,并且被认定为影响全世界人类与动物的集体病原体。轮状病毒的血清型于1980年首次发表,而在隔年,来自人体的轮状病毒借由添加胰蛋白酶(一种发现于哺乳动物十二指肠的酶,目前已知是轮状病毒复制所必须的物质)首次在从自然环境中猴子肾脏取得的细胞培养中成功栽培。成功培养轮状病毒的能力加速了研究的脚步,且在1980年代中期,首批候选的疫苗已经开始进行评估。

1998年,首种轮状病毒疫苗(Rotavirus vaccine)获得在美国使用的执照。在美国、芬兰与委内瑞拉的临床试验发现该疫苗可以对于成功预防轮状病毒A种所产生的严重腹泻比率高达80%至100%,而研究者也没有发现显著的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然而,在该疫苗被发现会增加肠套叠(即肠梗阻(bowel obstruction)的一种)的风险之后,疫苗制造商在1999年将疫苗从市场上全部撤回,研究显示每12,000注射过疫苗的婴儿有一个会有肠套叠的症状。这次经验也引发了关于轮状病毒疫苗的相关风险与益处的激烈争论。2006年,两种对抗轮状病毒A种的新疫苗被证明对儿童是安全而且是有效预防的。

症状表现

轮状病毒肠胃炎是一种从温和到严重的疾病,有一些表征像是呕吐,水状腹泻,以及低程度的发热。当儿童受到这类病毒感染时,在症状发生前大约会有两天的潜伏期(incubation period)。症状通常是从呕吐开始,接着是四到八天的大量腹泻。轮状病毒感染较容易造成脱水的细菌性病原体还要更常引起脱水的现象,也因此,脱水成为轮状病毒感染的最常见的死因。

在人一生中,感染轮状病毒A种会有这样的经过:第一次感染通常会产生症状,但是下一次的感染通常会是典型的无症状,因为免疫系统提供了部分的保护机制。所以,感染症状发生的比例于两岁以下的儿童最高,之后渐渐降低直到45岁为止。虽然新生儿感染的机会很常见,但是通常都是温和的症状或是无症状疾病;最严重的症状都会发生在比较大一点的出生六个月到两岁的小孩,以及发生在有免疫缺陷(immunodeficiency)的小孩身上。因为从童年获得的免疫力,大部分的成人对于轮状病毒并不易受到影响;成人发生的肠胃炎通常是因为其他病因而非轮状病毒,但是成人的无症状感染依然在社群中带有感染症的传染性。有症状的再感染通常因为感染了不同血清型的轮状病毒A种。

传染途径

轮状病毒是由粪口路径(fecal-oral route)所传染的,借由与接触弄脏的手、弄脏的表面以及弄脏的物体来传染,而且有可能经由呼吸路径传染[1]。受感染病患的粪便每克可以包含超过1000亿亿个有传染性的病毒颗粒;而其中只要10颗到100颗就可以借由传播而感染另一个人。

轮状病毒在自然环境中是稳定的,也可以在河口的样本中发现,其样本大概每美制加仑可以发现1至5颗有传染性的轮状病毒颗粒。消灭细菌与寄生虫的卫生设备似乎对于轮状病毒的控制是无效的,因为在高卫生水平与低卫生水平的国家中,轮状病毒感染的发病率是相似的。

发病机制

腹泻是肇因于轮状病毒的多重活动。因为称之为肠黏膜细胞(enterocyte)的肠细胞遭到该病毒的破坏而导致吸收不良(malabsorption)。产生肠毒素(enterotoxin)的病毒蛋白质NSP4制造了倚赖钙离子的氯化分泌物,破坏了钠-葡萄糖协同运输蛋白1(sodium-glucose transport 1,SGLT1)载体居中调节的水份再吸收,这个显然降低了刷状缘(brush border)薄膜双糖酵素(disaccharidase)的活动,而且可能激化肠神经系统中依赖钙离子的分泌(secretion)的反射作用。健康的肠黏膜细胞会分泌乳糖酶进入小肠;所以因乳糖酶缺乏而造成的乳糖不耐症也是轮状病毒感染经常出现的症状,这个症状可以持续数周。乳糖不耐症的再次发生通常与牛奶再次引入儿童的日常饮食有关,因为细菌发酵了在肚子内的双糖乳糖。

诊断检测

轮状病毒感染的诊断正常都是诊断出肠胃炎并且有严重腹泻的状况之后。大部分的因为肠胃炎进入医院的儿童病患都被检测出轮状病毒A种。对于轮状病毒A种传染病的专门诊断方式是对病患的粪便利用酵素免疫分析法去作病毒的识别。市场上已经有几种核准的监测设备,这些监测设备对于轮状病毒A种的所有血清型都可以敏感,个别的检测出来。其他的检验方法,如电子显微镜法或是凝胶电泳法,则是使用在研究实验室之中。逆转录聚合酶链锁反应(RT-PCR)可以检测并识别所有种与所有血清型的人类轮状病毒。

预防方法

于2006年,两种对抗轮状病毒A种感染的疫苗已经证明对儿童是安全而且有效的:分别是由葛兰素史克制造的“罗特律”(Rotarix®)与由默克大药厂制造的“轮达停”(RotaTeq®)。两种疫苗皆是用口服接种,并且都包含了无作用力的活病毒。轮状病毒疫苗目前在澳大利亚、欧洲、加拿大、巴西、埃及、印度、以色列、中国台湾、南非、巴拿马、阿根廷与美国等地都可以取得。

轮状病毒疫苗计划(Rotavirus Vaccine Program)是一个适宜卫生科技组织(Program for Appropriate Technology in Health,简写为PATH)、世界卫生组织与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合作计划,该计划由全球疫苗与免疫联盟(GAVI Alliance)资助。该计划的目的是借由制造可以让发展中国家使用的轮状病毒疫苗,来降低儿童因为痢疾而产生的疾病与儿童死亡率。

轮状病毒-动物的感染

轮状病毒也会感染年幼的动物并造成腹泻。各项研究显示,轮状病毒会感染哺乳动物(如:猿猴、牛、猪、羊、田鼠、猫与狗、家鼠、马与兔子等)以及鸟类(鸡与火鸡等)等。这些感染动物的轮状病毒是有与感染人类的轮状病毒产生基因交换的潜在可能性。目前已经证明感染动物的轮状病毒也可以感染人类,感染途径包括病毒的直接传染以及提供感染人类的病毒株一段或是数段的核糖核酸片段来进行基因重整(reassortment)。轮状病毒是家畜的病原体之一,并且治疗的费用、家畜的高罹病率与高死亡率都会造成农人的经济损失。

感染治疗

目前全国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腹泻没有快速有效的药物,唯有爱克牌百贝宁可以治疗,此产品不属于药品,是纯生物工程产品,鸡卵黄中提取的免疫球蛋白,对人体没有任何的伤害,是目前为止最为有效的产品,为轮状病毒快速痊愈弥补空白。

相关链接

特别注意脱水症状

医生表示,人体感染轮状病毒后,病毒在3-5日后才最活跃,因此患者初发症状未必是腹泻,可能有发烧、咳嗽、咽部疼痛等感冒症状,有的患者会每日便便数次,且伴有呕吐、腹痛,容易被误诊为胃肠型感冒。不过,一旦出现脱水,就要引起注意。

而今年与往年不同的是:“呕吐及发烧的症状比较明显,且抽筋的也比较多,同时2岁以下小孩感染的概率相对更高。”市儿童医院消化内科的区文玑主任和中山六院儿科王医生不约而同地表示。在中山六院,出现抽筋并发症的患儿也比较多

幼犬轮状病毒感染

轮状病毒感染主要是幼犬的一种肠道传染病。以腹泻为其主要特征,成年犬感染后一般取隐性经过。

一、病因

轮状病毒存在于病犬的肠道内,并随粪便排出体外,污染周围环境。消化道是本病的主要感染途径。 痊愈动物仍可从粪便中排毒,但排毒时间多长尚不清楚。轮状病毒在人和动物间有一定的交互感染性,所以,只要病毒在人或一种动物中持续存在,就有可能造成本病在自然界中长期传播。

二、症状

主要危害出生1周以内的仔犬,发病突然,腹泻,排黄绿色稀便和粘液,可持续一周,重病犬有出血性肠炎,粪便中混有血液,心跳加快,体温下降,可导致死亡。

三、诊断

1.流行特点:各种年龄的犬都可感染,但成年犬一般为隐性感染,缺乏明显的症状。本病多发生于寒冷季节。卫生条件不良常可诱发本病。

2.临床特征:幼犬常发生严重腹泻,排水样至粘液样粪便,可持续8~10天。但食欲和体温无大变化。

通常根据上述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要靠电子显微镜检查。做酶联免疫呼附试验也是目前常用的一种诊断方法。

四、治疗

1.病犬应立即隔离到清洁、干燥、温暖的场所,停止喂奶,改用葡萄糖甘氨酸溶液(葡萄糖45克,氯化钙8。5克,甘氨酸6克,枸橼酸0。5克,枸橼酸钾0。13克,磷酸二氢钾4。3克,水200毫升)或葡萄糖盐水和5%碳酸氢钠溶液,以防脱水、脱盐。

2.保证幼犬能摄食足量的初乳而使其获得免疫保护。也可试用皮下注射成年犬血清。目前尚无疫苗可用。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5:1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