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轮水村
释义

基本信息

轮水村,属于广东阳春市岗美镇管辖。其古民居由当地谢氏祖先建于明清年间,不但以其典型的岭南建筑风格引起当地文物部门的关注,更因谢氏家族数百年来殷殷重教之举而名声在外。由于历代重教,这条古村落在当地一直被称为“秀才村”。

建筑风格

据当地文化界人士介绍,该村落建筑为青砖瓦木结构,石柱为托,是典型的岭南风格建筑,以清代建筑为主,少数属明代。

据相关史料及《谢氏族谱》记载,谢氏宗祠始建于明代万历十四年(1587年),原为一座三进五开间加四廊悬山顶式古建筑,建筑总面积1100平方米,于光绪二年(1877年)重修,缩小前一进。现为一座二进五开间加两廊悬山顶式古建筑,建筑面积达七百平方米。

走进谢氏宗祠,各式浮雕精工夺目,花鸟虫鱼、历史人物、山水画像,无不栩栩如生,源自明清的岭南建筑风格一览无遗。

尊师重教

据村里的《谢氏族谱》记载,谢氏家族持续数百年来重视教育。村中老者称,在明、清时期,这里得中秀才、举人的达五十多人,故有“秀才村”之称。如清朝的谢仲勋在清雍正元年(1723年)中得广东乡试第一榜登解元,在参加雍正五年的北京会试中,受赐明通进士;因为官清廉心系百姓民生而声震朝野,百姓直呼其为“谢青天”。

再如谢氏族人谢步川于明代万历十三年(1586年)在江西任审理之职期间,遇到一件偷生姜杀人案,案中有一家弟子被诬告为杀人犯得不到昭雪。谢步川通过明察暗访,终将此案破获。江西老百姓感恩送上金银,他一文不收,老百姓因此赠予其“清白流芳”牌匾,该牌匾至今保存在谢氏宗祠之内。

因历代重教成风,现代的谢氏后人仍严袭祖训,再穷也要让孩子进学堂,同时以各种方式支持鼓励后裔子孙精工勤学。每当村里的孩子学业有成,族人都会自发组织庆贺活动,鼓励和鞭策后辈专攻学业报国耀祖。

据村委会干部谢富介绍,2006年,谢氏家族有一女生被清华大学录取,在该女生踏上求学之路的前一天,村里请来了舞狮队,全村老少敲锣打鼓放鞭炮大摆“庆学宴”。与此同时,村里还特派代表进城,为这位女生购买了一支名贵钢笔,然后请工匠将村名刻于笔盖之上郑重地赠与该女生,还请广告公司制作了一块牌匾挂于宗祠之上。奖学之风年年如故,足见谢氏家族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农村经济

该村有耕地总面积41.00亩(其中:田21.00亩,地20.00亩),人均耕地0.11亩,主要种植水稻、柑橘等作物;拥有林地594.0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98.0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27亩,主要种植柑橘等经济林果;无水面、草地,荒山荒地98.00亩,其他面积767.00亩。该村的主要产业为水稻、柑橘,农产品主要销售往县内国外。2007年全村销售总收入65.00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42%。200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55.00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63.00万元,占总收入的41%;畜牧业收入66万元,占总收入的42%(其中,年内出栏肉猪650头,肉牛1头);林业收入2.00万元,占总收入的1%;第二、三产业收入18.00万元,占总收入的12%;工资性收入15.00万元,占总收入的11.5%。农民人均纯收入830.0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养殖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2.00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6人(占劳动力的7%),在省内务工的有6人。该村到2007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97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82.58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年末集体总收入0.50万元,有固定资产0.80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会议方式公开。

基础设施

该村截止2007年底,已实现通路、通电、和电视、电话四通,没有路灯。有98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有98户通电,有81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81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83%和83%);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50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40户(分别占总数的51 %和41%)。该村到乡镇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 ;村内主干道为未硬化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 3.00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3.00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1辆,农用运输车5,拖拉机5辆,摩托车36辆。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6户;装有太阳能农户10户;建有小水窖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5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30.00亩,有效灌溉率为70%,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20.0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05 亩。该村到2007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10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13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65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10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卫生院, 距离村委会卫生所.5公里,距离镇卫生院3公里。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41.00亩(其中:田21.00亩,地20.00亩),人均耕地0.11亩,主要种植水稻、柑橘等作物;拥有林地594.0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98.0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27亩,主要种植柑橘等经济林果;无水面、草地,荒山荒地98.00亩,其他面积767.00亩。

特色产业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水稻、柑橘,农产品主要销售往县内国外。2007年全村销售总收入65.00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42%。该村目前正在发展优质甜橙特色产业。

人口卫生

该村现有农户98户,共乡村人口377人,其中男性198人,女性179人。其中农业人口367人,劳动力214人。该村以汗族为主,是汉、彝族混居地,其中彝族16人,哈尼族族5人。

到2007年底,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357人(人员名单附后),参合率97%;享受低保10人(人员名单附后)。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卫生院, 距离村委会卫生所.5公里,距离镇卫生院3公里。

文化教育

该村小学生就读到小新寨小学完小,中学生就读到建水四中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0.50公里,距离中学3.00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38 人,其中小学生21人,中学生17人。

村务公开

该村到2007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97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82.58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年末集体总收入0.50万元,有固定资产0.80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会议方式公开,公开项目有村内重大事项;集体财务收支情况。

基层组织

该村设党小组1个,党员总数9人,党员中男党员9 人。

发展重点

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农业基础设施落后;饮水困难;农业技术科技含量低。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发展特色农业,扩大优质甜橙种植;大力发展畜牧业,发展劳务经济。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4: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