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滤油粉 |
释义 | 滤油粉是一种化学物,主要成分为氧化镁(MgO)和二氧化硅(SiO2)。 它是一种白色吸附性滤油粉,能够有效地在煎炸过程中撇去可能转变成有害残渣的食品碎屑,减缓烹饪油的变质,同时能够防止食品表层变黑,保持亮丽的外观,如用在食品加工中起助滤作用。目前专家因有无危害而引发争议,台北县建议禁止使用“滤油粉”。 基本信息化学名称:三硅酸镁 生产商:美国达拉斯公司 (美国达拉斯集团共有两款“滤油粉”系列产品,分别是MAGNESOLXL ShorteningSaver和基于MAGNESOL品牌DALSORB品牌产品)。 物理性状:无毒、无味,白色吸附性粉末状物,不含二氧化矽,不溶于水、油和有机溶剂。 化学性状:具有较强的离子交换性,选择吸附性,亲水性,表面活性和催化性。 主要成分综述滤油粉的成分是三硅酸镁(又名合成硅酸镁,英文名为Magnesium silicate, synthetic)由硅酸钠和可溶性镁盐经沉淀反应生成,生成物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镁(MgO)和二氧化硅(SiO2)。 三硅酸镁为白色、无味粉末,无臭、无味、无沙砾感。不溶于水和乙醇。易受无机酸分解,略有吸湿性。 指标氧化镁(MgO)/%≥20.0二氧化硅(SiO2)/%≥45.0SiO2/MgO 2.12.3 制酸力 符合规定游离碱 符合规定重金属/%≤0.002氯化物/%≤0.05硫酸盐/%≤0.5可溶性盐类 符合规定灼烧失重/%≤30.0砷盐/%≤0.0005。 将泡花碱、氢氧化钠以及硫酸镁经预处理后,进行反应,生成三硅酸镁沉淀,经漂洗、压滤、干燥、粉碎,制得三硅酸镁成品。 研究1969年,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JECFA)首次对三硅酸镁进行了安全性评价,1973年、1976年、1980年和1982年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完善,评估认为: 三硅酸镁为硅酸盐的一种,在环境中普遍存在。动物代谢研究表明,食用120小时后可从尿液排出;大鼠及狗的短期毒理学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剂量水平喂饲四周后,一些动物会出现间歇的烦渴、多尿、软便等症状,其他观察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大鼠长期毒理学研究未发现致癌效应。 综合以上评估结果,JECFA认为没有证据显示三硅酸镁能够在体内蓄积,不需要限定每日允许摄入量(ADI)。 相关规定国际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标准允许三硅酸镁作为抗结剂(CODEX STAN 192-1995, Rev. 7-2006)和加工助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CAC/MISC 3 INVENTORY OF PROCESSING AIDS)。欧盟、美国也允许三硅酸镁在食品中使用。 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粮农组织的食品添加剂联合委员会 (FAO/WHO JECFA)的三硅酸镁质量规格标准中规定,三硅酸镁在食品中可以作为食品抗结剂、助滤剂使用。 美国联邦法规21 CFR Part 182, Subpart C规定,三硅酸镁属于“Generally recognized as safe通常认为是安全的”;可按生产需要适量添加在餐桌食盐中。 中国根据国家标准:GB2760-199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附录D,允许三硅酸镁作为食品加工助剂(包括助滤),质量要求“可参照美国食品化学法典(FCC)的规格”。 1986年,卫生部就已经明确允许三硅酸镁作为食品加工助剂(GB2760-1986),在食品加工中起助滤作用。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是指使食品加工能顺利进行的各种辅助物质,起助滤、吸附等作用。 作用滤油粉为无毒无味白色粉末状。用于食用油、(也常用在润滑油、柴油、液压油)等具有澄清、脱色、净化、去除重金属和黄曲霉菌等作用。尤其对煎炸油经过连续许多小时被高温加热,油脂发生许多化学反应,同时悬浮在油脂中的炭化残渣特别是细小的面粉、淀粉颗粒和黑色胶质物成为了油脂氧化反应和水解反应的催化剂,是使油脂质量下降的一个主要因素。能够将这一部分物质及时滤出,防止其由于反复加热造成的催化作用,是解决怎样延长油脂使用寿命问题的关键。 滤油粉作为助滤剂,对煎炸油过滤,及时去除炸油中会影响油品质的食物残渣,保证煎炸油的品质。滤油粉随过滤从油脂中去除,过滤后的油脂中不含滤油粉。能够有效地在煎炸过程中撇去可能转变成有害残渣的食品碎屑,减缓烹饪油的变质,同时能够防止食品表层变黑,保持亮丽的外观。 “滤油粉”主要用于食品厂、饭店等煎炸油的处理;也可用于榨油厂、精炼厂、饮料厂、酒厂、药厂、化工厂等企业液体的提纯过滤。 作用机理通过其离子交换性,选择吸附性,亲水性,表面活性和催化性能,吸附除去油脂中的杂质、中性胶质、游离酸、硫化物、矿物质、焦化性;提高油脂的耐用性和稳定性,增加油品抗氧化能力、延长煎炸油的使用寿命;减缓烹饪油的变质(有效降低用油中的自由脂肪酸的形成)延长煎炸油的使用寿命,能吸附除去动、植物油中的色素、黄曲霉素、3~4苯并比致癌物质;防止食品表层变黑,保持亮丽的外观。该产品对油脂脱色力强,过滤速度快,滤饼带油率低,使用量小,能显著提高企业效益,改善产品品质。 性质“滤油粉”为次白色粉末,不溶于水、油和有机溶剂,具有较强的离子交换性,选择吸附性,亲水性,表面活性和催化性。能吸附除去油脂中的杂质、中性胶质、游离酸、硫化物、矿物质、焦化性;提高油脂的耐用性和稳定性,增加油品抗氧化能力、延长煎炸油的使用寿命;能吸附除去动、植物油中的色素、黄曲霉素、3~4苯并比致癌物质;该产品对油脂脱色力强,过滤速度快,滤饼带油率低,使用量小,能显著提高企业效益,改善产品品质。 用法用量根据油脂的新旧程度、颜色的深浅、对脱色要求不同等可按比列100斤毛油放入滤油粉1斤左右,加热不断搅拌,充分地吸附、絮凝、沉降等程序。并经过一段时间沉降油脂中的细微颗粒会逐渐沉降到锅底,油脂也会渐渐清亮,但要想彻底澄清还必须经过“微滤”,并再将滤油粉从油脂中过滤掉,使油脂中不含有滤油粉成分。处理后的油脂可达到二级桶装油脂的清澈透亮程度。 使用目的作为助滤剂,对煎炸油过滤,及时去除炸油中会影响油品质的食物残渣,保证煎炸油的品质。滤油粉随过滤从油脂中去除,过滤后的油脂中不含滤油粉。 应用范围滤油粉主要用于食品厂、饭店等煎炸油的处理;也可用于榨油厂、精炼厂、饮料厂、酒厂、药厂、化工厂等企业液体的提纯过滤。 危害根据陕西方面有关专家的初步分析,“滤油粉”应该通过物理性吸附原理使油变清,对食品的影响并不大,但反复使用煎炸油,油的营养价值肯定会大大降低,同时植物油在高温下反复使用,会发生高温氧化酸败,而长期摄入酸败变质的油脂,对身体健康有损害。 争议近日,中国台湾台北县的麦当劳、肯德基炸油里被检出超出标准9倍的重金属砷,以及致癌物质“丙烯酰胺”。这是一些快餐店为了反复煎炸食品,而在炸油里添加了“滤油粉”。“滤油粉”可以使原本浑浊的炸油变得清澈透亮。台北县法制局长陈坤荣甚至建议禁止使用“滤油粉”。 但专家经过分析研究,并没有发现三硅酸镁有致癌效应。中国第四军医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室主任王枫说,“从‘滤油粉’的化学本质来看,它不会在人体内蓄积,对人体并没有害处。但台北县法制局长陈坤荣提出禁用“滤油粉”的建议,并不是出于“滤油粉”本身的危害,而是因为“滤油粉”无法起到真正的“滤油”作用,被“滤油粉”处理过的烹饪油只是表面上看起来清洁了,实际上对人体有害的丙烯酰胺等物质并没有被“滤掉”。对于有无危害目前存在着很大的争议。 虽然台湾有关部门在考虑修法限定丙烯酰胺含量标准及禁止使用“滤油粉”,但卫生部对丙烯酰胺的有害性依然维持“原判”,暂时不会禁用“滤油粉”。 三硅酸镁又名合成硅酸镁 英文名:Magnesium silicate, synthetic 三硅酸镁由硅酸钠和可溶性镁盐经沉淀反应生成,主要成分为氧化镁(MgO)和二氧化硅(SiO2)。三硅酸镁为白色、无味粉末,不溶于水和乙醇,易被无机酸分解。1969年,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JECFA)首次对三硅酸镁进行了安全性评价,1973年、1976年、1980年和1982年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完善,评估认为:三硅酸镁为硅酸盐的一种,在环境中普遍存在。动物代谢研究表明,食用120小时后可从尿液排出;大鼠及狗的短期毒理学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剂量水平喂饲四周后,一些动物会出现间歇的烦渴、多尿、软便等症状,其他观察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大鼠长期毒理学研究未发现致癌效应。综合以上评估结果,JECFA认为没有证据显示三硅酸镁能够在体内蓄积,不需要限定每日允许摄入量(ADI)。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