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侣伦 |
释义 | 基本信息谈香港文学是不能忘记侣伦的。然而,就是在他生前,也常常显得似乎被遗忘了。内地有些谈香港文学的,对于一个在香港文艺圈子中不大有人知道姓名的人,可以捧得半天高,却不怎么知道侣伦;香港有些文艺组织或文艺集会,也往往遗漏了侣伦,没有他的份;甚至和他很熟悉的人在筹办文艺刊物,考虑负责人选时也好像并没有考虑到或首先考虑到侣伦。差不多整整六十年,侣伦的名字总是和香港新文学联系在一起。他活了七十七年,除了参加北伐和日军占领期间离开了香港总共不到五年外,七十二年长的光阴都是在香港度过的,他是道道地地的香港人…… 生平简介原名:李霖 笔名:李林风 又名:林风、林下风等 英文名:Lun Lu 诞生:1911年9月30日(In Kowloon) 逝世:1988年3月26日(HongKong) 成就及荣誉香港电影编剧、小说家。侣伦是香港文学得拓荒者之一,是香港早期新文学中最有成就的作家。 祖籍广东省丰顺县附城(今丰良镇),生于香港九龙。1919年入小学,未毕业即辍学,后入英文学校,又因家境贫困而中止。1926年在香港《大公报》发表组诗《睡狮集》。1927年曾到广东参加国民革命军,同年回港。1928年开始发表短篇小说。1929年办文艺刊物《岛上》。1930年小说《伏尔加船夫曲》在《北新》杂志的“新进作家特号”征文中入选,名列第二。1931年任香港《南华日报》副刊《劲草》主任编辑。1935年参与创刊《时代风景》,同年夏出版散文集《红茶》。 1937年发表其早期代表作《黑丽拉》,同年进入香港“大观声片”影片公司、合从影片公司,担任编剧,编写了《时代先锋》剧本。1938年至1941年在香港南洋影片公司任编剧,先后编写了9部电影剧本,代表作有《强盗孝子》、《怪侠飞天龙》、《大地儿女》等。 1942年,香港沦陷后,逃至内地,在广东惠阳县东江教小学,并创作中篇小说《无尽的爱》。1945年回港,1946年任《华侨日报》的《文艺周刊》主编。1955年创办香港采风通讯社,1984年退休。60年来他的文学创作从未中断过,是香港文学的拓荒者之一;在四五十年代曾拥有大量读者,而且创写了非流行作品亦能在香港畅销的先例,在香港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 小说《穷巷》是其长篇代表作,描述香港的四男一女在战后的沉重经济压力下团结互助向恶势力做抗争的故事。作者对在逼租,失业、失恋、受压迫中苦苦挣扎的小人物寄予无限同情和希望,通过他们的悲欢歌颂不屈不挠的进取精神。作品有强烈的戏剧性,心理描述细致入微,语言生动多采,具有较大的艺术魅力和感染性。 个人作品红茶(散文集)1935,香港岛上社 黑丽拉(短篇小说集,又名《永久之歌》)1941,中国图书公司 无尽的爱(中、短篇小说集)1947,香港虹运出版社 无名草(散文集)1949,香港烘运出版社 伉俪(短篇小说集)1951,香港万国书社 彩梦(短篇小说集)1951,香港太平洋图书公司 穷巷(上下册,长篇小说,又名《都市曲》)1952,香港文苑书店 侣伦随笔(散文集)1952,香港太平洋图书公司 残渣(短篇小说集)1952,香港星荣出版社 侣伦小说散文集 1953,香港世界书局 落花(散文集)1953,香港星荣出版社 佳期(中篇小说)1953,香港星荣出版社 紫色的感情(散文集)1953,(出版单位不详 暗算(中篇小说)1953,香港星荣出版社 旧根(短篇小说集)1953,香港星荣出版社 寒士之秋(短篇小说集)1954,香港星荣出版社 恋曲二重奏(长篇小说)1956,香港艺美图书公司 错误的传奇(短篇小说集)1956,香港文伟书店 不再来的春天(短篇小说集,又名《三颗心的男子》1957,香港伟青书店 爱名誉的人(短篇小说)1960,香港上海书局 阿美的奇遇—侣伦短篇小说选1984,友谊 向水屋笔语(散文集)1985,香港三联 研究资料书目《读者良友》侣伦特辑 1984年1卷1期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