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吕连义 |
释义 | 吕连义(1917—1978),男,汉族,1917年11月出生,1938年1月入伍,是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荣成市崖西镇山河吕家村人,曾任空军第四军副军长。 个人简介吕连义参加革命后,历任战士、班长、排长、侦察连长、滨海军区参谋、作战股长、警备旅营长、三纵九师二十七团副团长、二十二军一九六团团长、师司令部副参谋长、参谋长、副师长、空军十二师师长、空军司令部指挥所所长、空五军司令部副参谋长、空军十三大修厂厂长,空四军副军长等职。 人物生平解放前事迹1935年,吕连义参加了中共胶东特委领导的“一一.四”农民武装暴动;1937年底,参加天福山抗日起义后,吕连义任山东抗日纵队第3大队排长;1938年1月转为八路军,同年5月,吕连义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胶东地区打击日寇;1942年,吕连义奉命赴连云港开展抗日武装斗争,为连云港抗日武装力量的创始人之一;1944年11月,他参加了山东莒县战役;1945年8月,他参加了临沂战役。 1946年,山东滨海军区编为野战军,吕连义任华东野战军第3纵队9师198团2营营长;1946年底,他任华东野战军3纵9师198团副团长;1948年底任华东野战军第3纵队9师197团副团长;渡江战役后,吕连义任第三野战军第22军66师197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吕连义先后参加了鲁南战役(1947年1月)、莱芜战役(1947年2月)、泰安战役(1947年4月)、孟良崮战役(1947年5月)、洛阳战役(1948年3月)、济南战役(1948年9月)、淮海战役(1948年11月)、渡江战役(1949年4月)、解放浙江杭州、宁波、舟山的战役(1949年5月—1950年5月)以及浙江奉化的剿匪战斗。 解放后事迹全国解放后,吕连义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和国土防空作战。 1950年12月,吕连义转为人民空军,任空军航空兵第12师34歼击机团首任团长,34团荣立集体二等功(先后驻上海大场机场、江湾机场、虹桥机场);1952年2月,航空兵第12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丹东大孤山机场),吕连义任12师副参谋长;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后,吕连义随空军在北京接受国庆检阅;1953年底,他又随航空兵第12师驻杭州笕桥机场;1955年,航空兵第12师调驻浙江衢州,吕连义任副师长兼参谋长;1958年吕连义任航空兵第12师师长(衢州);1959年任空军司令部指挥所所长(北京);1960年,他任空军第5军副参谋长(驻杭州);1964年,他任空军13厂厂长(上海),后任安庆机场建设副总指挥;1966年8月,吕连义回空军第5军任副参谋长;文革中受到冲击,到空军“五.七”干校劳动;1971年11月,吕连义恢复工作,任南京军区清查组副组长、南京空军清查组组长;1978年,吕连义升任空军第4军副军长(上海)。 社会评价吕连义同志参加革命四十余年,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加速我军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吕连义同志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长期的革命战争年代里,在艰苦的环境和100多次战斗中,作战勇敢,指挥果断,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的战斗任务,先后五次光荣负伤(三等甲级伤残),多次立功受奖。1955年,吕连义被授予上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大校军衔,曾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勋章。 吕连义为党长期带病坚持工作,1978年3月在病情严重危急的情况下,仍以革命利益为重,继续坚持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一息。1978年3月23日,吕连义在上海逝世,享年60周岁。南京军区、民政部批准吕连义为革命烈士。 烈士吕连义吕连义 (1917—1978)原籍山东省崇成县,解放后移居杭州市。1938年1月参加八路军,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3月病故于上海,时任人民解放军空军39043部队部队长。 (资料摘自:天堂公墓纪念网)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