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吕利
释义

吕利(Jean-Baptiste Lully,1632—1687年),原名乔万尼·巴蒂斯塔·吕利(GiovanniBattista Lulli),意大利籍法国作曲家。1632年11月28日生于佛罗伦萨,1687年3月22日卒于巴黎。吕利于1661年加入法国籍,因一个偶然的机会青云直上,从宫廷芭蕾舞团的演员成长为皇家音乐舞蹈学校的首任校长。他与大剧作家莫里哀(Molière)相识,又受到卢梭思想的影响,创作了许多用法语演唱的歌剧,成为法国歌剧的创始者。代表作有《阿尔西斯特》、《爱神与酒神的节日》等。

中文名:吕利

外文名:Jean-Baptiste Lully

别名:GiovanniBattista Lulli

出生地:佛罗伦萨

出生日期:1632年11月28日

逝世日期:1687年

职业:作曲家

代表作品:《阿尔西斯特》、《爱神与酒神的节日》等

主要成就:法国歌剧的创始者

生平简介:

吕利是佛罗伦萨一个磨房主的儿子。童年跟一个修道士学文化和弹奏吉他,并自学小提琴,后来参加了一个流浪艺人的乐队。1646年被马萨林带到巴黎,当蒙庞谢尔郡主的侍童,演奏吉他、小提琴和伴舞。并师从N.梅特吕学作曲,师从N.吉戈尔学哈普西科德。1652年吕利转到郡主的堂弟法王路易十四的宫廷中服务。1653年被任命为宫廷作曲家,并指挥宫廷的小提琴乐队。他还组织了一个16人的小乐队,致力于提高乐队的演奏技巧和表现力。1661年入法国籍,1662年被任命为皇家乐长,1664年同剧作家莫里哀合作,写了一系列芭蕾喜剧音乐,如《逼婚》(1664)、《贵人迷》(1670)等。1671年他为莫里哀和P.高乃依的悲喜剧《普叙赫》配乐,使它实际上成为没有朗诵调的歌剧(几年后吕利把它改为正式的歌剧)。1672年,在他创建的皇家音乐剧院(即后来的巴黎歌剧院)的开幕式上,演出了他的田园剧《爱神和酒神的节日》。1673年又上演了他的《卡德摩斯与赫耳弥俄涅》,这是法国歌剧史上第一部抒情悲剧。此后每年都有一部新歌剧问世。他一生共作有30多部歌剧和芭蕾音乐,为法国歌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687年,他在教堂指挥150人演出《感恩赞》时,被自己指挥用的手杖尖刺伤了脚趾,由此引起坏血病而亡故。吕利的歌剧特点是:歌剧序曲多由带有附点节奏的慢乐段和一个快的赋格乐段组成,广泛加入芭蕾舞,合唱占有重要地位;发展了与语言节奏有密切联系的、带有夸张的朗诵调风格,并加有乐队伴奏,以避免当时意大利歌剧朗诵调的枯燥乏味。但在他的歌剧中,咏叹调大多只占次要地位。除歌剧、舞剧作品外。他还作有嬉游曲、宗教音乐和器乐组曲等。

艺术成就

(1) 创造出一种被称为“抒情悲剧”(Tragedie lyrique)的法国歌剧形式。

(2) 在歌剧中采用了与意大利歌剧序曲相反的“慢-快-慢”法国式序曲。

(3) 在歌剧中大量运用芭蕾,服装华丽。

(4)歌剧采用法语,以有伴奏的宣叙调代替意大利式的干念宣叙调,使宣叙调具有歌唱性;歌剧中大部分用宣叙调,很少用咏叹调。

吕利砸琴

吕利是个戏剧迷,他与法国杰出的喜剧大师莫里哀是好友,而且十分喜爱他的文学作品,他曾经将莫里哀的代表作《逼婚》和《贵人迷》改变为音乐舞蹈的形式。吕利在早年时,甚至还客串过莫里哀喜剧中的角色。据说有一回,吕利在莫里哀的名剧《贵人迷》中饰演了莫弗蒂一角,其表演投入之极,竟然跳入乐池,并将一架钢琴砸坏。这一精彩表演当即博得满堂喝彩。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4:2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