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吕坤墓 |
释义 | 概述墓的介绍吕坤墓位于商丘市宁陵县阳驿乡吕坟村西北300米。史载,吕坤墓地北依大沙河,周围柏树数百亩,墓址占地5公顷,墓区36公顷。墓为青砖砌筑,上覆圆形土丘,周长30米,高3米多。整个陵园呈南北向长方形。墓前有石碑、石条几、石桌、石凳、石蜡台、神道。神道长200多米,两旁有石人、石马、石羊、大小两队石狮子、石牌坊等,造型生动,形象逼真,雕工精细,规模宏伟。对研究清代石刻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现墓地约3.3公顷,按照明朝皇帝敕修时的规模恢复了原貌,新的山门牌坊、捐款功德碑、石兽等气势恢宏,神道宽阔,柏树环绕,苍翠肃穆,寂静幽深,空气清新,景色旖旎。 2002年7月, 吕坤墓被列为商丘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吕坟的来历吕坤去世后,其墓地被俗称为吕坟。因吕坤墓制以及所占地为皇帝所封,所以有专赐守墓人看护。守墓人在墓附近居住,繁衍成一个几百人的村庄,取名为吕坟村。 关于吕坤吕坤,字叔简,号新吾,自称抱独居士,商丘市宁陵县人,官至刑部右侍郎和左侍郎,卒后赠刑部尚书。明万历年间天下“三大贤”之一。是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在国际上享有盛誉。最著名的著作为《呻吟语》,成为教育后人的经典式著作。明世宗嘉靖十五年(1536年)吕坤生于宁陵县。吕坤天资聪颖,6岁入学启蒙,15岁作《夜气铭》、《招良心诗》。25岁中秀才第一,嘉靖十年(1561年),26岁中举,万历二年(1574年),39岁中进士,初为裹垣知县,因政绩卓著,调大同,征授户部主事,历郎中。迁山东参政、山西按察使、陕西右布政使。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山四。居3年,召为左佥都御史。历刑部左、右侍郎。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六月八日,卒于宁陵故里,享年八十三岁,是一位海瑞式清官。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