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吕鉴泉
释义

人物简介

吕鉴泉,男,1961年12月出生。理学博士(博士后),湖北师范学院/湖北省生化分析技术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分析仪器学会理事;武汉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师范学院硕士导师;“分析化学”湖北省重点学科(湖北师范学院)带头人,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生化分析技术与生物功能材料)负责人。

工作经历

1994年评聘为副教授,1996年被湖北大学聘为硕士研究生导师,1997年开始与湖北大学联合招收硕士研究生,2002年评聘为教授,2004年被聘为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导师,2004年开始与华中师范大学联合招收硕士研究生,2005年被聘为武汉大学兼职教授;2006年遴选为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

黄石市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

教育背景

1978年9月—1982年6月 武汉化工学院化学专业学习(工学学士);

1982年9月—1984年6月 黄石职业大学环保系任教;

1984年7月—1987年5月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学习(工学硕士)

1987年5月—1999年7月 湖北师范学院化学系任教;

1999年8月—2002年6月 南开大学分析化学专业学习(理学博士);

2002年7月—2004年10月 武汉大学化学博士后研究;

2002年7月—今 湖北省生化分析技术重点实验室(湖北师范学院)工作。

教学情况

作为分析化学教研室核心成员,多次主讲了仪器分析、分析化学等本科生的必修课程,所在的分析化学教研室荣获湖北省先进教研室、分析化学课程荣获湖北省优质课程、精品课程,分析化学学科拥有国务院硕士点授权,被评为湖北省重点学科并拥有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设岗学科。

作为硕士生导师,指导了八名硕士研究生(已毕业),现在有3名硕士研究生在培养中。多次主讲了化学计量学、生化分析技术、色谱学、分离科学导论等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

先后接受了六十余名本科生到吕鉴泉教授课题组实验室进行科研/毕业论文工作,他们中的大部分正在国内外高校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或者已经研究生毕业。

科学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超分子合成、组装、识别与传感技术, 生化样品的分离-分析技术(含标记体的合成与标记技术等),活性小分子(药物)与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中草药活性成分的提取技术。

承担科研项目:近五年,先后主持了国家教育部重点科学研究项目、中国博士后科研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湖北省教育厅重大、优秀中青年人才和创新团队等十余个项目的研究。

科研成果:先后发表100余篇学术论文。近五年,公开发表60余篇学术论文,其中40余篇发表于SCI/EI源刊或被SCI/EI收录。发表的论文被SCI论文引用130余次、被国内论文引用200余次。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

科研获奖:近五年,获得黄石市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一项,二项湖北省自然科学论文奖二等奖,二项湖北省自然科学论文奖三等奖,一项黄石市自然科学论文一等奖。

指导的本科生毕业论文有二篇获得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一等奖,四篇获得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二等奖,五篇获得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三等奖。

学术兼职:吕鉴泉先后作为Journal Chromatography A、Talanta、Journal of Electroanalytical Chemistry、Sensors & Actuators B Chemical、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和中国化学等国际著名刊物的审稿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9: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