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陆铁石 |
释义 | 陆铁石,现为中国文物鉴定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扬州市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席,民进江苏江海书画会理事。扬州市政协委员,维扬区政协文史委主任,民进扬州市维扬区支部主任。2009年元月担任扬州市人大代表。所在的支部连续两年被民进江苏省委授予“先进支部称号”,成为省、市、区先进单位。2005年世界教科文卫组织正式授予“首批特殊贡献金色勋章”。 1957年12月,陆铁石出生在一个工程师的家庭,受父亲的影响,从小就喜爱写字作画。六、七岁正式开始描红,每天临20个颜字,不间寒暑。小学阶段陆铁石的字已经基本成形。小学毕业时,父亲不许外出半步,整天在家里独守残砚。五年的知青生涯,从钟鼎汉文到六朝碑版无所不写,无所不临。回城后笔耕不缀,1989年9月在扬州博物馆举办了《陆铁石书法展》,这也是扬州市40多年来首次个人举办的书法专题展,展出作品130余件,在扬州书法界引起轰动。 陆铁石在不断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浏览了历代无数文化艺术珍品,开阔了他的文化艺术视野,陶冶了他的艺术情操。1978年,21岁的陆铁石在省水利系统工作。一次,他去省美术馆观看艺术学院教授曹志桂书法展。也许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缘故吧,陆铁石竟然与几位老先生议论起曹志桂书法的瑕疵来了,不料被曹老听见了。是日中午11点多钟,曹志桂把铁石肩膀一拍,微笑道:“小同志,你刚才议论得好,完全正确,我就是曹志桂。”两人越谈越投机,著名书法家曹志桂当场就收了陆铁石为学生。陆铁石向曹教授学习书法一年多,慧眼识才的曹志桂觉得后生可畏,是位奇才,便写了推荐信介绍给书法大师林散之。 林散之收铁石为入室“笫十八弟子”即关门弟子,并将他的原名“陆正阳”赠改为“陆铁石”。 铁石先生在学书过程中,得到扬州先贤孙龙父、王板哉和南京散之老人沾濡,很早就走上了“在传统基础上创新”的正道。在长期孜孜不倦的求索过程中,他重视传统而不拘泥于古法;力求创新却并不崇尚怪异。由碑帖相糅到参悟并重,直至多体皆善,而尤精隶、行、草。 铁石先生隶书取法汉碑,以《礼器》、《乙瑛》、《石门》为本,参以秦汉简牍和诏版,使原本方正工稳的隶书平添了几分篆书的高古意蕴。其用笔方圆兼施,布白虚实相生,格调古雅空灵,使人不难推断出他对书法传统理解的深度和对古代经典贯通的力度。 铁石先生的行书远绍二王,传承欧虞、借鉴鲁公、南宫、觉斯等大家,以魏楷济行,呈现出一种气脉畅达、体势连绵、字里行间流露出自信与温存的独特风貌。其点画劲健而逸宕,流动感与生涩感相辅相成;结字中巧与拙、欹与正、动与静之间的对比极富形式美感;用墨润燥相间、浓淡相宜,不追求过分强烈的视觉刺激,章法上则平正中求变化,错落有致、开笔自然,往往意趣横生、耐人寻味。 铁石先生的草书则上追张芝,胎息颠素下达康、祝。其运笔是风声吼烈,龙蛇迸落。作书时运笔放纵,毫无顾忌,曲绕时,奋迅奔驰,畅快淋漓,有使人如饮醇醪之感。观其章法是巉岩绝壑,壁挂藤枝,可见其章法之形势。 书法界的朋友在议论陆铁石书法时,曾有人发表过如下观感“看他的书法似乎有一种亲切感、温润感、如坐春风、如沐秋月”;“他的书法是文人学者书法,气息清醇典雅,气韵古朴蕴藉。”此言颇为切中肯綮。铁石先生秉性忠厚,人品高洁,淡泊自甘,豁达谦逊,有古君子之风,他数十年读书、临池、问学、修行,终于达到了“功力与才情兼备、传统与创新合一、书品与人品双美”的境界。他的书法境界亦即是他的人生境界,其书法的审美品味是他完美人格的一种折射,其书作的艺术魅力映衬着他的人格魅力。 近年来常有幸目睹了铁石先生的笔走龙蛇,运行如峡水行舟之风采,他笔势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笔势”之称,最早见于蔡邕的《九势》:“夫书篆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中国古代书法美学、思想史对“势”这一最深刻、最概括也是最科学的书艺发生学观点,和汉代广为流行的阴阳学说是一脉相承的。 笔法是用笔的根本大法。所谓“用笔”即符合正常生理的执笔姿势去支配毛笔(用)和使用毛笔工具性能(笔)的两者下意识结合的产物。和语言一样,先有语言的运用,才能有语法的产生;同样,先必有书写,才能有笔法的总结。故蔡邕清楚地指出,原始的书写“綮于自然”。由此可见,笔法、笔势的形成都有它们的必然性。就书法来讲,“綮于自然”的笔法开成后,就必然会产生运笔过程中的动态和静止,刚强和柔软,舒展和收敛,质实的点画形质和往来流动的笔势和气势,以及缓急、方圆、精耕细作等有机的组合,这种组合从而造成书法之“形势”。蔡邕认为,书法中最重要的“形势”是由阴阳相摩相荡而产生的,而其根基在于自然。这里的“自然”首先是一种“元气”,它和王充的哲学思想也息息相通。正因为如此,铁石先生的行书草书,行笔时上时下左右转动,如蛟龙戏水,自然流畅,笔底流动着一种“形”和“势”。笔者认为,“形”是指显现于纸上的东西,即点画、字形,章幅。“势”则是指产生这些形质的动作。形质必定要反映出动作的过程,这“形”方始具有活的气息;如果没有点画、字形,那么“势”也就成了虚无缥缈的东西了。铁石先生正是巧妙的灵活运用了这一法则,把“形”和“势”有机的结合,达到了至臻至善,心手双畅的境界。他的挥写仿佛使人们赏心悦目地观看杨丽萍的《孔雀舞》。这位艺术家在行笔时一笔一划错落有致,中锋、铺毫、使点画达到圆润、饱满而有力的效果。古人说:“文喜高山不爱平”。铁石先生其行书达到如此水平是很不容易的。 汉字结构固然有其自身的规则,但如果字字雷同,笔法一样,那也就不叫书法了,故书法结构当以追求变化为上。每个人书写同样的字,由于个性不同,在技法上都有自己特定的偏颇选择,致使让人一见其字,就能断定出此字是出自何人之手笔。比如:苏东坡出笔速疾,用墨丰厚,故体势敦实而自然,米芾称他为“画”字。黄山谷用笔沉着,气度轩昂,故又自称“刷”字……。这些变化源于个性而出自使毫,由此可知,自古以业,各种书本,各种流派产生的根源,皆在于笔势的变化,故张怀瓘《玉堂禁径》曰:“用笔之势,不可一概。”笔者在目睹了陆铁石先生行书认为其笔势在他的书法艺术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他摹写了大量的碑贴,并通过多年的研习和临池,加之天资聪慧,悟性极高,逐步形成了当今的风范。 如今,陆铁石在书画创作的道路上跋涉和探索了30多年后,已取得骄人的成绩。数十年来,他多次参加全国各类书法大赛和全国省、市举办的书画展览,并多次获奖,先后获得各类书法大赛金奖、银奖、铜奖若干次,多次入选国家级展展览并获奖。1991年3月在南京应江苏省书法协会邀请举办了《陆铁石书画展》展出作品100多件,受到了书画界的好评。作品曾被收藏到日本、新加坡、法国、意大利和加拿大等国。国内许多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收藏其作品,1998年,人民大会堂江苏厅曾挂用陆铁石书法作品。近几年来陆先后在全国许多报纸上发表作品外,作品还被收入《当代书法家作品集》、《全国书法比赛一等奖集粹》、《中国当代书法家作品集》、《国际名人作品集》、《世界华人艺术大辞典》、《世界美术大辞典》等30多部辞典专集。他的成就被扬州电视台“文化博览”、江苏电视台“潇洒今宵”栏目作过专题报道,1994年被世界六个国家和地区联合授予国际特级艺术大师荣誉称号。最近,陆铁石又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陆铁石的书法笔势于端,行云流水,艺无止境,浩荡情怀。铁石先生是当今艺术界的一朵奇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