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陆如碧 |
释义 | 陆如碧又名陆牵仔,武夷山市星村镇人。1913年出生,1930年5月参加革命,1931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司号员,警卫连指导员,特务连指导员,闽北独立团机炮营政治委员。 人物简介陆如碧1932年10月在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指导下的闽北的肃反扩大化中无辜横遭残害,牺牲时年仅十九岁。 人物生平参加革命1913年,陆如碧出生于武夷山市星村镇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 1930年5月13日,徐福元带领崇安县(现武夷山市)赤卫队,一举消灭了星村的反动派,解放了星村。年仅17岁的陆如碧在父母的支持下,自告奋勇地参加了革命工作。党组织分配她给闽北苏维埃政府妇女部长彭政莲当助手,在黎源乡开展妇女工作。1930年8月上旬,陆如碧接到上级命令,连夜从黎源火速赶到投入保卫星村的战斗。这次战斗打了一天一夜,1930年9日早晨进攻兴田的队伍回师助战,形成内外夹攻,才打退敌人的进攻,她和战友们共缴获10多支快枪,消灭敌人数十人。部队领导根据陆如碧在作战中的表现,把她调到崇安红军五十五团当战士。接着,她又被调到团部学习吹军号。 陆如碧进了司号班,苦练吹号的基本功,只两个月,就较好地掌握了吹军号的要领,当上了红军五十五团的司号员,成为闽北红军中第一位女司号兵。在军营里,她处处以红军战士姿态严格要求自己,服从命令听指挥,作战勇敢灵活,夜行军不掉队,胜过一般男子汉。1930年10月,崇安红军五十五团和教导团被调往赣东北苏区,参加组编红十军。陆如碧随红军五十五团首次跨省出征江西。 初显神威因受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路线的影响,崇安苏区只保留徐福元带领的警卫连支撑局面。敌人趁机调集重兵围攻,崇安苏区大部分落入敌手,形势万分紧急。1930年11月,赣东北特委贯彻党的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纠正了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路线,并决定派独立团回闽北苏区。 1931年2月,红军闽北独立团在团长谢春篯的率领下开回崇安,攻克被国民党部队复辟抢占的大部分苏区。在回崇安途中的江西省铅山县的杨村,遭到国民党部队的埋伏阻击。初上战场的陆如碧,身背军号,紧跟着谢团长冲锋,子弹在头顶上飞过,她全然不顾,一个劲地勇敢战斗。这一仗,从凌晨三点打到五点,敌人还在不断进攻,红军一时被打散。天快亮时,谢团长发现敌人往山头上冲,企图抢占有利地形,军情万分危急。谢团长立即下令吹集合令,意在把分散的兵力集中起来,抢占山头,阻击敌人。陆如碧听到命令,吹起响亮的冲锋号,高昂的声调顿时响彻整个山谷,声音越来越大,感情越来越急切。敌人忽然听到红军阵地接连吹起响亮的冲锋号,以为红军的增援部队赶到了,生怕被围歼,便立即仓皇撤退了。分散的部队已集中起来,迅速占领了山头。红军见敌人撤走了,即安全上路向闽北挺进。 陆如碧因作战勇敢机智,由谢团长介绍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随后又提升为闽北独立团警卫连政治指导员。1931年春,中共闽北分区委调陆如碧到分区团委工作,后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 常胜女将1931年7月,党组织送陆如碧到到中共闽北分区党校学习。结业后,她调到闽北独立团特务连任指导员。特务连驻在闽北分区苏维埃政府的所在地——崇安大安,她曾单独率领特务连出击江西铅山县石塘等地国民党军队,打过数次胜仗,被誉为“常胜女将”。 1932年初,陆如碧被提升为闽北独立团机炮营政治委员。为了适应军事斗争的需要,出色完成党组织赋予的重任,她给自己立下三项指标:一会双手举枪射击;二能骑马驰骋战场;三有一双神行飞腿。经过一段时间刻苦训练,陆如碧成为了一名能双枪射击、能在战马上飞骑返身射击、能飞腿快行的女将,快速成长为闻名闽赣边的女军事指挥员,打了多次有影响的胜战。一次,由她指挥攻打江西广丰二十四都的敌人,因敌方有了准备,队伍被敌人增援的部队包围,陆如碧采用灵活战术,果断指挥部队占领有利地形,强攻敌人火力弱的部位,突破了敌人的包围圈。接着,在一个点上,给敌人杀个回马枪,打得敌人昏头转向,溃散而逃。 不幸受祸1932年秋,曾洪易推行王明“左”倾机会主义的错误路线,在闽北大搞肃反扩大化。陆如碧在错误的肃反扩大化中首先横遭惨祸。1932年10月15日,闽北分区苏维裁判部在崇安大安召开审判大会,宣布处决第一批“改组派”。审判后,陆如碧被处死。陆如碧不幸受祸时才19岁。 平反昭雪1966年,陆如碧获平反昭雪,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