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陆谦
释义

《水浒传》中一个反面人物,是林冲的多年好友,因贪图富贵站在高俅这一边,多次设计陷害林冲,后在山神庙与富安等密谋火烧草料场时被林冲撞破,死于其枪下。有关他的有第六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第九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简介

《水浒传》中一个反面人物,是在高俅这一边的,有关他的有第六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第九回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陆谦原是林冲同乡的好友,最终却死在林冲的刀下。当然,人总有一死,若是有二死三死的话,我想这陆谦也该死好几回了。曾被林冲所救,与林冲结义。后因贪图富贵,在高俅面前谗言诽谤林冲,复又设计林冲,害其坐牢。林冲被发配后,千方百计欲加害于他,最终在山神庙被林冲杀死。他跟高衙内是逼林冲上梁山的两个直接因素。

陆谦之死:

陆虞候叫声“饶命,”吓的慌了,手脚走不动。那富安走不到十来步,被林冲赶上,后心只一枪,又搠倒了。 翻身回来,陆虞候却才行得三四步,林冲喝声道:“好贼!你待那里去!” 劈胸只一提,丢翻在雪地上,把枪搠在地里,用脚踏住胸膊,身边取出那口刀来,便去陆谦脸上搁着,喝道:“泼贼!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陆虞候告道:“不干小人事;太尉差遣,不敢不来。” 林冲骂道:“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且吃我一刀!”

把陆谦上身衣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七窍迸出血来,将心肝提在手里,回头看时,差拨正爬将起来要走。林冲按住,喝道:“你这厮原来也恁的歹,且吃我一刀!”又早把头割下来,挑在枪上。

相关事件

娘子遭调戏

为讨花花太岁高衙内欢喜,他不顾朋友的交情,请林冲到酒楼喝酒,趁机把林冲娘子骗到自己家中,施此计来满足花花太岁的淫欲。林冲知道后,大骂陆谦是个畜生,“我和你如兄若弟,你也要骗我!”林冲三步做一步,跑到陆谦家里,花花太岁跳墙逃走,林冲就把陆谦家砸得粉碎,然后拿着一把解腕尖刀,径奔酒楼去找陆谦。陆谦躲到太尉府内,三天都不敢回家。若是此时林冲找到了陆谦,陆谦还有活路吗?

误入白虎节堂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陆谦认为只有“害了林冲性命,方能勾得他老婆和衙内在一处”。于是他向花花太岁的干爹高太尉献上一计:差人把刀卖给林冲,又差人来家呼唤林冲,叫将刀来府里比看。白虎堂里,太尉喝叫左右,将林冲解去开封府,定要给他个“手执利刃,故入节堂,杀害本官”的罪名。府尹看了林冲的口词,是个无罪的人。只着他招认“不合腰悬利刃,误入节堂”。这一场“转转宛宛”的官司,林冲被断了二十脊杖,刺配沧州。为置林冲于死地,陆谦又买通董超、薛霸两个监押防送公人,让他们在沧州道上结果了林冲。鲁智深大闹野猪林之后,两个监押一路上都无从下手。到了沧州牢城营内,陆谦再次买通差拨和管营,设计陷害林冲。林冲从李小二口中知道陆谦也到了沧州,骂道:“那泼贱贼也敢来这里害我!休要撞着我,只教他骨肉为泥!”林冲带着尖刀,在沧州城里城外,小街夹巷寻了三五日没有寻到,若是寻到陆谦,我想他的祭日又该提前了。

火烧草料场

火烧草料场时,陆谦不仅要烧死林冲,还想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到太尉和衙内跟前请功。恰巧那晚雪下得正紧,林冲离开草料场买酒去了。在山神庙里,林冲终于遇到来放火烧他的陆谦。林冲取出那口刀来,便去陆谦脸上搁着,喝道:“泼贼!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陆谦告道:“不干小人事,太尉差遣,不敢不来。”林冲骂道:“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且吃我一刀!”把陆谦上身衣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七窍迸出血来……有人说:“为上司干了十件好事,不如与上司同干一件坏事。”这也许就是陆谦信奉的官场哲学,他的所作所为,打的是林冲娘子的主意,是为了讨好太尉、满足花花太岁的淫欲。这是陆谦与太尉、衙内、富安等一同干的一桩坏事。正因为这是与上司一同干的,陆谦才不顾朋友的交情,才有恃无恐,才如此拼命。

当今社会,像陆谦这样信奉“为上司干了十件好事,不如与上司同干一件坏事”的还是大有人在的。真希望他们引以为戒,能从陆谦之死中吸取教训。陆谦是死有余辜

林冲不能原谅陆谦的原因

1,陆谦主动谋害林冲

2,陆谦一再谋害林冲

3,陆谦与林冲兄弟相称

以上三点无论是谁触犯了任意一条都是不可宽恕的,所以林冲在杀陆谦时是毫不犹豫的。所以陆谦是死有余辜,对他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不杀,不足以明道德,不杀,也不足以维护法律。

教训:除恶务尽

人物出处

《水浒传》的成书,取材于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故事。据《东都事略·侯蒙传》:“江以三十六人横行河朔,京东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又据《宋史·徽宗本纪》:“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河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宋史·张叔夜传》:“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觇所向,贼径趋海濒,劫钜舟十余,载掳获。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距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此外,李□的《十朝纲要》,宋代陈均《九朝编年备要》和徐梦莘的《三朝北盟会编》,也都有类似的记载。还有的记载说宋江投降后曾参加过征方腊之役。从这些记载里,可以知道这支起义军,人数不多(但也决不止36人),战斗力很强,在群众中甚有影响,曾经给宋王朝造成一定的威胁。宋江等起义的年代大约在宣和元年(1119年)至宣和三年(1121年),前后三年多。宋代说书伎艺兴盛,民间流传的宋江等36人故事,很快就被说书人采来作为创作话本的素材,南宋罗烨《醉翁谈录》记有小说篇目《青面兽》、《花和尚》和《武行者》,这当是说的杨志、鲁智深、武松的故事,此外,《石头孙立》一篇可能也是水浒故事。这是有关《水浒传》话本的最早记载。南宋末有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并序》,序里说:“宋江事见于街谈巷语。”并说在龚开之前有画院待诏李嵩,曾画过宋江等人像。但龚开的赞并未说故事内容。现在看到的最早写水浒故事的作品,是《大宋宣和遗事》(见《宣和遗事》),它或出于元人,或为宋人旧本而元时又有增益。有的研究者认为它是说书艺人的底本。它所记水浒故事梗概,从杨志卖刀杀人起,经智取生辰纲、宋江杀惜、九天玄女授天书,直到受招安平方腊止,顺序和现在的《水浒传》基本一致。这时的水浒故事已由许多分散独立的单篇,发展为系统连贯的整体。元代杂剧盛行,有大量的水浒戏出现,元杂剧和《大宋宣和遗事》所记水浒的人物姓名大致相同,但聚义地点不同,杂剧说的是梁山泊,《遗事》说的是太行山;杂剧中已有“一百八个头领”之语,《遗事》只提到了36将的绰号姓名;《遗事》中写李逵位列第14,燕青位列第28,杂剧中李逵是第13头领,燕青是第15头领。凡此种种,可见在《水浒传》成书以前,水浒故事在流传中内容细节上颇有异同。这或者同在不同地区流传也有关系。施耐庵正是把这些在不同地区流传的故事,汇集起来,经过选择、加工、再创作,才写成这部优秀的古典名著《水浒传》。《水浒传》的故事最初起源于北宋宣和年间,从南宋开始就成为了民间口头文学的主要题材。目前流传下来的根据说书人编成的话本中就有“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等。元朝初年,出现了话本《大宋宣和遗事》,描述了晁盖、吴加亮(吴用)等36人的故事,初步具有了《水浒传》的故事梗概。元朝,元杂剧中还出现了一些水浒故事剧本。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10:5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