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鹿角草 |
释义 | 为菊科香刺属植物鹿角草GlossogynetenuifoliaCass.的全草,别名小号一包针、落地柏,一年生草本,甘微苦,凉,无毒。清热解毒,活血去瘀。治感冒发热,喉痛,肠炎腹泻,阑尾炎,跌打损伤,痈疽热疖,生于山坡、路旁,或阴湿处。分布东北、内蒙古、河北、河南、山西、山东、江苏、福建等地。不仅具有药用价值,还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简介【别名】小号一包针、落地柏、小鬼叉子、鬼针草(《江苏野生植物志》),山黄连、土黄连、不怕日草(《泉州本草》),鬼疙草(《河南中草药手册》),刺针草(《内蒙古中草药》)。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茎直立,四棱形,高30~50厘米,暗褐色,有毛。基生叶密集,具长柄;茎生叶对生或互生,2~3回羽状深裂,裂片线形,宽约3毫米,先端尖,全缘,叶柄较短。头状花序顶生,径约7毫米;总苞2~3列,苞片线状披针形,先端尖;管状花黄色,先端5裂。瘦果线形,长1~1.5厘米,棕黑色。有四梭,顶端有针刺2枚,长约5毫米。花期8~9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路旁,或阴湿处。分布东北、内蒙古、河北、河南、山西、山东、江苏、福建等地。 【性味】苦,凉。 ①《泉州本草》:"甘微苦,凉,无毒。" ②《河南中草药手册》:"苦,平。"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活血去瘀。治感冒发热,喉痛,肠炎腹泻,阑尾炎,跌打损伤,痈疽热疖。 ①《泉州本草》:"清热解毒,去瘀活血,通调水道。治痈疽疖肿,小便赤涩。" ②《河南中草药手册》:"活血,利尿。" ③《内蒙古中草药》:"治肠炎腹泻,阑尾炎,感冒发烧,跌打损伤及蛇虫咬伤。" 清热解毒,利湿消肿,祛瘀活血。用于急性扁桃体炎,齿龈炎,支气管炎,肠炎,尿道炎,浮肿;外用治带状疱疹,跌打损伤。 【附方】 ①治副鼻窦炎:鬼针草、白芷、天麻、猪脑髓,水煎服。(《内蒙古中草药》) ②治跌打损伤:小花鬼针草二两,水煎,兑黄酒一两服。 ③治阑尾炎:小花鬼针草二两,水煎,加蜂蜜二两服。 ④治咽喉痛:小花鬼针草三棵,水煎服。 ⑤治毒蛇吱伤:小花鬼针草三两,水煎服。外用小花鬼针草、犁头草各二两,捣敷伤处。(②方以下出《河南中草药手册》) ⑥治热疖屡发不愈:鲜山黄连每次一至一两半,水煎服。 ⑦治小便疼痛:鲜山黄连每次一至二两,酌加冰糖煎服。 ⑧治下消手足酸软无力:鲜山黄连一两,木本白椿根一两,合猪小肚炖服,连服四次。(⑥方以下出《泉州本草》) 【来源】菊科香刺属植物鹿角草Glossogyne tenuifolia Cass.的全草。夏秋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用法用量】 3~5钱;外用适量,捣烂外敷或绞汁涂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植物介绍【拉丁名】BidensparvifloraCass. 【英文名】HerbofSmallflowerBeggarticks 【异名】小号一包针、落地柏、小鬼叉子、鬼针草(《江苏野生植物志》),山黄连、土黄连、不怕日草(《泉州本草》),鬼疙草(《河南中草药手册》),刺针草(《内蒙古中草药》), 【来源】为菊科植物小花鬼针草的全草。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路旁,或阴湿处。分布东北、内蒙古、河北、河南、山西、山东、江苏、福建等地。 【采集】夏,秋采收。 【性味】苦,凉。 ①《泉州本草》:“甘微苦,凉,无毒。” ②《河南中草药手册》:“苦,平。” 【化学成分】含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甙(luteolin-7-O-β-D-glucopyranoside),木犀草素(luteolin) 【功用主治】清热解毒,活血去瘀。治感冒发热,喉痛,肠炎腹泻,阑尾炎,跌打损伤,痈疽热疖。 ①《泉州本草》:“清热解毒,去瘀活血,通调水道。治痈疽疖肿,小便赤涩。” ②《河南中草药手册》:“活血,利尿。” ③《内蒙古中草药》:“治肠炎腹泻,阑尾炎,感冒发烧,跌打损n及蛇虫咬伤。” 清热解毒,利湿消肿,祛瘀活血。用于急性扁桃体炎,齿龈炎,支气管炎,肠炎,尿道炎,浮肿;外用治带状疱疹,跌打损伤。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两。外用:捣敷。 植物形态小花鬼针草 一年生草本。茎直立,四棱形,高30~50厘米,暗褐色,有毛。基生叶密集,具长柄;茎生叶对生或互生,2~3回羽状深裂,裂片线形,宽约3毫米,先端尖,全缘,叶柄较短。头状花序顶生,径约7毫米;总苞2~3列,苞片线状披针形,先端尖;管状花黄色,先端5裂。瘦果线形,长1~1.5厘米,棕黑色。有四梭,顶端有针刺2枚,长约5毫米。花期8~9月。 生于山坡、路旁,或阴湿处。分布东北、内蒙古、河北、河南、山西、山东、江苏、福建等地。 药理作用对消化系统作用:鹿角草(小鬼杈)注射液40g/kg皮下注射,对大鼠、豚鼠幽门结扎性溃疡有显著抑制作用,45g/kg皮下注射,也显著减少小鼠应激性胃溃疡面积;小鬼叉46g/kg还显著抑制小鼠利血平性溃疡发生。小鬼叉40g/kg、20g/kg皮下注射,均明显减少大鼠胃液分泌量,降低胃液酸度。小鬼叉对离体豚鼠胃肌条收缩无影响;但静脉注射40g/kg,于给药后5-l5分钟就完全抑制在体鸡胃的运动,直至2小时不恢复。小鬼叉腹腔注射45g/kg,显著抑制小鼠肠道炭末推进。 各家论述1.《泉州本草》:清热解毒,去瘀活血,通调水道。治痈疽疖肿,小便赤涩。 2.《河南中草药手册》:活血,利尿。 3.《内蒙古中草药》:治肠炎腹泻,阑尾炎,感冒发烧,跌打损伤及蛇虫咬伤。 选方①治副鼻窦炎:鬼针草、白芷、天麻、猪脑髓,水煎服。(《内蒙古中草药》) ②治跌打损伤:小花鬼针草二两,水煎,兑黄酒一两服。 ③治阑尾炎:小花鬼针草二两,水煎,加蜂蜜二两服。 ④治咽喉痛:小花鬼针草三棵,水煎服。 ⑤治毒蛇吱伤:小花鬼针草三两,水煎服。外用小花鬼针草、犁头草各二两,捣敷伤处。(②方以下出《河南中草药手册》) ⑥治热疖屡发不愈:鲜山黄连每次一至一两半,水煎服。 ⑦治小便疼痛:鲜山黄连每次一至二两,酌加冰糖煎服。 ⑧治下消手足酸软无力:鲜山黄连一两,木本白椿根一两,合猪小肚炖服,连服四次。(⑥方以下出《泉州本草》) 生药材鉴定【性状鉴别】:全长30-50cm,茎下部圆柱形,有纵条纹,中上部常为钝四方形;表面暗褐色。单叶对生,完整叶展平后为二至三回羽状分裂,小叶片条状披针形,叶缘全缘稍向上反卷,上面被短柔毛,下面无毛或沿中脉被稀疏柔毛;上部叶互生,二回至一回羽裂。头状花序单生茎、枝端,花黄棕色。气微,味微苦。 【显微鉴别】:茎横切面:表皮为1列扁平细胞,切微延长,外被角质层。皮层数列薄壁细胞,在四棱处为厚角组织。韧皮纤维束分布于韧皮部外,断续成环状,韧皮部狭窄。维管束多达30个;射线薄壁细胞排列整齐;髓部宽广,髓细胞中多见草酸钙方晶和淀粉粒。 【叶横切面】:上下表皮细胞平,外被角质层;栅栏组织1列,细胞长圆柱形,海绵组织较厚,细胞间隙较大,细胞形状不规则。主脉维管束外韧型。 科属介绍菊科植物的绝大部分属、种的营养体都是草本,木本者甚少,仅占本科植物种数的1.5%。从进化角度看,草本植物以种子或地下器官(根、根茎、块茎、球茎等)度过环境的不良时期,比木本植物适应性强,因而较木本植物进化。菊科植物除少数种类(如百日草、鬼针草)为对生叶外,多为互生单叶。 1.菊科植物繁殖器官的特点是头状花序。 2.头状花序上每朵花的结构,简要概括有如下几点:萼片变成冠毛,花瓣5枚连合,雄蕊聚药、子房2心皮下位。但各属、种之间差异很大,简化或特化现象很普遍。 3.菊科的果实是不开裂的干果,果皮致密,其中只含有一粒种子,一般认为是瘦果。但它来源于二心皮,并且是子房下位形成的,这与由一心皮形成的子房上位的瘦果有所不同,严格说起来应叫“菊果”或“连萼瘦果”(Cypsela)。 菊科植物依据头状花序内花的形态及乳汁的有无可分为两个亚科12个族。划分标准即: 管状花亚科(Asteroideae)植物体不含乳汁,头状花序皆为管状花或至少花序中的盘花为管状花。包括11个族,大多数菊科植物都属于此亚科。应当说明的是我们日常栽培的菊花(Dendranthemamorifolium)虽花序中央的盘花似舌状,那是长期人工选择的结果,它无乳汁应归于本亚科。蒿属、向日葵等,也都属于本亚科。 舌状花亚科(Cichorioideae)植物体含乳汁,头状花序上皆为舌状花。只包含一个族。蒲公英、莴苣、苣荬菜等都属于本亚科。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