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鹿角 |
释义 | 鹿角,别名斑龙角(《本草纲目》),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已骨化的老角。 药材鹿角简介原动物洋“鹿茸”条。处方名鹿角片。 【别名】斑龙角、鹿角。 【拼音】LUJIAO 【英文名】"Deerhorn,Antler" 【拉丁名】梅花鹿CervusnipponTemminck或马鹿C.elaphusL.野生:野生的白鹿CervusmaoneilliLydekker、白唇鹿C.AlbirostrisPrzewalski、水鹿C.unicolorKerr 【功效分类】补阳药 【药材基原】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已骨化的老角。原动物洋鹿茸条。 药源分布"动植物资源分布:1.花角鹿:主产吉林、辽宁、黑龙江;河北、北京等地亦产。2.马鹿角主产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云南、湖南、西藏等地亦产。药用动植物的栽培:人工饲养与野生二种,以野生者之角为佳品。" 采收储藏分砍角和退角两种。砍角:在10月至翌年2月间,将鹿杀死后,连脑盖骨砍下,除去残肉,洗净风干。退角:又称解角、掉角或脱角,系雄鹿于换角期自然脱落者,故不带脑骨。多在3-4月间采收。 形态特征马鹿角:呈分枝状,通常分成4~6枝,全长50~120cm。主枝弯曲,直径3~6cm,基部盘状,上具不规则瘤状突起,习称“珍珠盘”,周边常有稀疏细小的孔洞。侧枝多向一面伸展,第一枝与珍珠盘相距较近,与主干几成直角或钝角伸出,第二枝靠近第一枝伸出,习称“坐地分枝”;第二枝与第三枝相距较远。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有光泽,角尖平滑,中、下部常具疣状突起,习称“骨钉”,并具长短不等的断续纵梭,习称“苦瓜棱”。质坚硬,断面外圈骨质,灰白色或微带淡褐色,中部多呈灰褐色或青灰色,具蜂窝状孔。无臭,味微咸。 梅花鹿角:通常分成3~4枝,全长30~60cm,直径2.5~5cm。侧枝多向两旁伸展,第一枝与珍珠盘相距较近,第二枝与第一枝相距较远,主枝末端分成两小枝。表面黄棕色或灰棕色,枝端灰白色。枝端以下具明显骨钉,纵向排成“苦瓜棱”,顶部灰白色或灰黄色,有光泽。 鹿角脱盘:呈盔状或扁盔状,直径3~6cm(珍珠盘直径4.5~6.5cm),高1.5~4cm。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有光泽。底面平,蜂窝状,多呈黄白色或黄棕色。珍珠盘周边常有稀疏细小的孔洞。上面略平或呈不规则的半球形。质坚硬,断面外圈骨质,灰白色或类白色。 药用价值【功效】行血,消肿,益肾。 【主治】治疮疡肿毒,瘀血作痛,虚劳内伤,腰脊疼痛。 【性味归经】咸,温。①《本经》:“温。”②《别录》:“味咸,微温,无毒。” 入肝、肾经。①《得配本草》:“入手少阳、足少阴经血分。”②《要药分剂》:“入肾经,兼入心、肝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磨汁涂或研末调敷。 【用药忌宜】阴虚阳亢者忌服。《本草经疏》:“无瘀血停留者不得服,阳盛阴虚者忌之,胃火齿痛亦不宜服。《得配本草》:“命问火炽,疮毒宜凉者,并禁用。” 【药物配伍】配杜仲:补肾益精,强筋壮骨。配肉桂:补肾温阳,补肾益精。配当归:养血补血,肝肾并补。配黄芪:行血活血,消瘀。《本草经集注》:“杜仲为之使。 【动植物资源分布】 1、花角鹿:主产吉林、辽宁、黑龙江;河北、北京等地亦产。 2、马鹿角主产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云南、湖南、西藏等地亦产。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分砍角和退角两种。砍角:在10月至翌年2月问,将鹿杀死后,连脑盖骨砍下,除去残肉,洗净风干。退角:又称“解角”、“掉角”或“脱角”,系雄鹿于换角期自然脱落者,故不带脑骨。多在3~4月间采收。 鹿角及角盘氨基酸含量(%) 氨基酸 鹿 角 角 盘 色氨酸 0.29 0.27 甘氨酸 8.14 7.56 赖氨酸 1.86 1.90 丙氨酸 3.82 2.39 组氨酸 0.40 0.39 胱氨酸 氨 1.78 2.01 缬氨酸 0.95 1.05 精氨酸 3.40 3.44 蛋氨酸 碱性氨基酸 7.82 8.01 异亮氨酸 0.47 0.53 羟脯氨酸 0.34 0.44 亮氨酸 1.19 1.17 苏氨酸 0.71 0.70 酪氨酸 天门冬氨酸 2.02 1.89 苯丙氨酸 0.83 1.14 丝氨酸 0.93 0.93 酸、中性氨酸 27.32 26.16 谷氨酸 3.54 3.28 总 量 35.14 34.17 脯氨酸 4.38 4.19 鹿角的食疗价值梅花鹿、马鹿其雄鹿头上已骨化的老角。镑成薄片或研为细末用。 味甘、咸,性温。能补肾阳,活血散瘀。用于肾虚阳痿,腰脊疼痛;阳虚带下;疮肿久不消。如《饮膳正要》治肾虚腰脊痛,或瘀血作痛,不能转侧,以此浸酒饮;《妇人良方》治带下白浊,单用其末,酒送服。一日5~9g。 附方①治奶发,诸痈疽发背:烧鹿角,捣末,以苦酒和涂之。(《补缺肘后方》) ②治下注脚疮:鹿角,烧存性,入轻粉同研,油调涂之。(《医林集要》) ③治妊娠忽下血,腰痛不可忍:鹿角(锉)一两,当归(锉)一两。上二味作一服,以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食前。(《洪氏集验方》) ④治产后下血不尽,烦闷腹痛:鹿角,烧成炭,捣筛,煮豉汁,服方寸匕,日三夜再,稍加至二匕。不能用豉清,煮水作汤用之。(《千金方》) ⑤治胞衣不下:鹿角屑三分。为末,姜汤调下。(《产乳集验方》) ⑥治腰痛:鹿角屑,熬令黄赤,研,酒服方寸匕,日五、六服。(《产乳集验方》) ⑦治筋骨疼痛:鹿角,烧存性,为末,酒服一钱,日二。(《纲目》) ⑧治骨虚极,面肿垢黑,脊痛不能久立,气衰发落齿槁,腰脊痛,甚则喜唾:鹿角二两,川牛膝(去芦,酒浸,焙)一两半。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盐汤送下。(《济生方》鹿角丸) ⑨治妇人白浊,滑数虚冷者:鹿角屑,炒黄,为末,酒服二钱。(《妇人良方》) ⑩治消中,日夜尿七八升:鹿角,炙令焦,末,以酒服五分匕,日二,渐加至方寸匕。(《千金方》) ⑾治溺血久不止,脉细数者:鹿角八两(烧灰),秋石一两(煅灰)。共为末,蜜丸,乌梅汤下三钱。(《医略六书》鹿角秋石丸) 【炮制方法】鹿角片:锯成长段,用热水浸泡,取出镑成薄片后晒干。鹿角粉:取镑片研成细粉。《千金?食治》:“鹿角,错取屑一升,白蜜五升浸之,微火熬令小变色,暴干,更捣筛。” 【考证】出自《神农本草经》;①《雷公炮炙论》:“鹿角使之,胜如糜角,其角要黄色紧重大好者。”②《本草图经》:“鹿,年岁久者,其角坚好,煮以为胶,入药弥佳。” 生药材鉴定①花鹿角为梅花鹿的老角,呈分枝伏,三岔或四岔,长约30~50厘米,左右两枝对称。主枝梢向后面弯曲,直径2.5~4.5厘米,分枝向两旁伸张;枝端渐细。基部有盘状突起,习称“珍珠盘”。表面黄棕色,枝端浅黄白色,无毛,有光泽,具疣状突起,习称“骨钉”,并有纵棱。质硬。断面周围白色,中央灰色,并有细蜂窝状小孔。气无,味微咸。以质坚、全体有骨钉、光泽者为佳。②马鹿角为马鹿的老角。形与花鹿角相似,每枝多为3~6岔。全长50~60厘米,直径约3~6厘米。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骨钉不显著,基部有珍珠盘。骨质坚硬,断面外国白色层极厚,中央多灰黑色,有的微呈红色,具粗蜂窝状孔。气无,味微咸。以粗壮坚实、无枯朽者为佳。鹿角除上述品种外,尚有野生的白鹿CervusmaoneilliLydekker、白唇鹿C.AlbirostrisPrzewalski、水鹿C.unicolorKerr的角亦作鹿角使用。商品在四川称为草角(白鹿角)、岩角(白唇鹿角)、春角(水鹿角),产量均少,品质亦差。 【化学成份】鹿角含胶质25%,磷酸钙50%-60%,碳酸钙及氮化物。另含氨基酸,内有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苏氨酸(threonine),丝氨酸(serine),谷氨酸(glutamic acid),脯氨酸(proline),甘氨酸(glycine),丙氨酸(alanine),缬氨酸(valine),亮氨酸(leucine),异亮氨酸(isoleucine),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赖氨酸(lysine),组氨酸(histidine),精氨酸(arginine)。 【药理作用】抗炎作用;多毛鹿角正丁醇提取物(BETA)50mg/kg腹腔注射给于大鼠,可见大鼠肝和脑组织中线粒体的单胺氧化酶(MAO)活性被明显抑制。体外实验亦证明具有对MAO抑制活性。鹿角提取物40mg/kg,可使氟烷轻度麻醉狗心搏出量明显增加。 【鉴别】 理化鉴别取梅花鹿角和马鹿用新鲜横断面,在紫外光灯(365um)下观察:梅花鹿角骨密质显亮白色,骨疏质显灰白色荧光。马鹿角骨密质显淡蓝色。骨疏质显蓝褐色荧光。 品质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规定:本品浸出物依热浸法测定,浸出物心得少于17.0%。 【中药化学鉴定】 理化鉴别取梅花鹿角和马鹿用新鲜横断面,在紫外光灯(365um)下观察:梅花鹿角骨密质显亮白色,骨疏质显灰白色荧光。马鹿角骨密质显淡蓝色。骨疏质显蓝褐色荧光。 品质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规定:本品浸出物依热浸法测定,浸出物心得少于17.0%。 军事中的鹿角它是一种守城武器,又分防步兵或骑兵的。 第一种是将许多尖锐而坚固的树枝或树干捆绑在一起而成,因形状像鹿角而得名,亦称拒鹿角。 第二种就是把圆木削尖,并交叉固定在一起以阻止骑兵进攻,可以活动,也称拒马。 鹿角在古代战争中,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军营遭到敌军骑兵的偷袭。骑兵以其速度快、灵活和杀伤力大成为偷袭营寨的常用兵种,因此通过削尖的木棒而制成的木栅栏即“鹿角”,可以有效防止敌军骑兵的冲锋。并且有些军营的鹿角上绑上一些铃铛,在敌军步兵移动鹿角时可以为守军提供警报,及时有效地防止敌军对本军营寨的袭击,大大提高了军营的安全性和防偷袭性。 该种守城武器是古战场十分重要的,在《三国志》及《三国演义》中经常被提到。日本光荣公司的游戏《真·三国无双》及台湾宇峻奥汀科技有限公司的《三国群英传》中也设计了该种武器。 词语鹿角基本信息【词目】:鹿角 【释义】: (1)指中药名。为梅花鹿、马鹿等雄鹿的已长成而骨化的幼角,主要供药用。 (2)指军事上的防御设备。形似鹿角而名。 《三国志·魏志·李通传》:“(通)拔鹿角入围,且战且前,以迎仁(曹仁)军。” (3)指官府衙门外布置的障碍物。 都卯《三馀赘笔》:“今官府衙门列木于外,谓之鹿角。” (4)指一种小鱼。 欧阳修《奉答圣俞达头鱼之作》诗:“毛鱼与鹿角,一龠(音“悦)数千百。” (4)指一种蔬菜。 《齐民要书》卷十:“引《南越志》曰:“鹿角,猴葵,色赤,生石上。南越谓之鹿角。” 【基本解释】 [antler;deer horn] 雄鹿的角。亦指为阻止敌军前进而设置的树枝、荆棘之类的障碍物 详细解释1. 鹿的角。可入药。 《礼记·月令》:“﹝仲夏之月﹞鹿角解,蝉始鸣。”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二·鹿》:“鹿角,生用则散热行血,消肿辟邪;熟用则益肾补虚,强精活血;炼霜熬膏,则专于滋补矣。” 2. 军营的防御物。用带枝的树木削尖埋在营地周围,以阻止敌人。因形似鹿角,故名。 三国 魏 曹操 《军策令》:“今月贼烧鹿角。鹿角去本营十五里, 渊 ( 夏侯渊 )将兵行鹿角,因使补之。”《南史·韦叡传》:“夜掘长堑,树鹿角为城。”《水浒传》第四八回:“又有苦竹签、铁蒺藜,遍地撒满鹿角,都塞了路口。”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卷十五:“盖鹿性警,群居则环其角圆围如阵以防人物之害。军中寨栅埋树木外向亦名鹿角。” 3. 小鱼名。 宋 欧阳修 《答圣俞达头鱼之作》诗:“毛鱼与鹿角,一瀹数千百。” 宋 苏轼 《和蒋夔寄茶》:“剪毛胡羊大如马,谁记鹿角腥盘筵。” 4. 菜名。 贾思勰 《齐民要术·菜茹》引《南越志》:“鹿角、猴葵,色赤,生石上。 南越 谓之鹿角。” 5. 镇名。在 湖南省 岳阳县 南, 洞庭湖 滨。 唐 韩愈 《祭河南张员外文》:“避风大湖,七日 鹿角 。” 清 王晫 《今世说·雅量》:“ 董苍水 渡 洞庭 ,至 鹿角 ,山风大作,波翻浪涌。”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